黃小平
上初中時,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有三只獵狗追一只土撥鼠,土撥鼠鉆進(jìn)了一個樹洞。這個樹洞只有一個出口,可不一會兒,居然從樹洞里鉆出一只兔子,兔子飛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樹。兔子在樹上,倉皇中沒站穩(wěn),掉了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條獵狗,最后,兔子終于逃脫了。
故事講完后,老師問:“這個故事有什么問題嗎?”我們說:“兔子不會爬樹;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三條獵狗?!薄斑€有呢?”老師繼續(xù)問。直到我們再也找不出問題了,老師才說:“可是還有一個問題,你們都沒有提到,土撥鼠哪兒去了?”
土撥鼠哪兒去了?老師的一句話,一下子將我們的思路拉到獵狗追尋的目標(biāo)上——土撥鼠。因為兔子的突然冒出,讓我們的思路在不知不覺中打岔,土撥鼠竟在我們頭腦中自然消失。
(北方摘自樂讀網(wǎng))
素材立意點睛:因為一只突然冒出的兔子,“我們”竟然把故事的主角——土拔鼠忘得一干二凈。這看起來很可笑,但仔細(xì)想想,生活中類似的事情不是有很多嗎?其實在追求人生目標(biāo)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被途中的細(xì)枝末節(jié)和一些毫無意義的瑣事,分散了精力,耽誤了時間,擾亂了視線,以至中途停頓下來,或是從此走上了岔路,而放棄了自己原本追求的目標(biāo)。所以,在喧囂的現(xiàn)實中,在各種的誘惑前,我們一定不要忘了時刻提醒自己,土撥鼠哪兒去了?自己心中的目標(biāo)哪兒去了?我們腳下的路對嗎?
◎運(yùn)用方向指南:不忘初心;專注;提醒自己;反思……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錢鐘書曾讀到宋書《太平廣記》中記載的破鏡重圓故事,認(rèn)為銅鏡絕非隋代笑話集《啟顏錄》中“墮地分二片”的“壁上鏡”那般脆弱,加上家中“舊藏古鏡十?dāng)?shù)枚”,突發(fā)好奇心,于是取出自己收藏的古鏡“一一擲諸地”。結(jié)果,十?dāng)?shù)枚鏡子“了無損裂”。體驗到顛覆快感的錢鐘書,將自己的實驗過程和讀書筆記寫入卷帙浩繁的《管錐編》中。
但據(jù)考證,中國歷史上曾有過一個青銅鏡質(zhì)量低劣倒退的特殊時代——隋代笑話集《啟顏錄》中的墮地而碎和“破鏡重圓”的典故,都發(fā)生在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銅鏡鑄工低劣,形制上異常小而薄,所以容易破碎。而錢鐘書出身自無錫豪族,家中所藏銅鏡自然不會是工藝低劣的次品,流傳至今已經(jīng)過許多考驗,存在考察樣本上的偏差;此外,“破鏡”僅僅是獨(dú)發(fā)事件,去考證“銅鏡能否容易打破”并無普遍意義。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作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