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太行
有個朋友對我說,到一個新城市工作之后的第一年,她時常乘坐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坐著下班的時候,她會覺得特別容易傷感:“如果和朋友一起我就覺得沒神馬,聊聊天很好……一個人去坐車,看著窗外,就特別容易感傷,有時候就莫名其妙流眼淚了?!?/p>
很奇怪,她同時告訴我,在地鐵上就絕對不會。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其實這事很好理解,因為地鐵和公交的椅子,完全不一樣。
地鐵的座椅和前進方向是一個直角,因為軌道交通速度比較快,而且便于車廂里通行和疏散,它不像公交車那樣設(shè)計椅子,它也沒有大幅度轉(zhuǎn)彎的需求。但是公交車的大多數(shù)座椅都是面向前進方向,一些車上有地鐵一樣垂直于前進方向的座椅,還有倒著的椅子,這些都是大多數(shù)人不喜歡的椅子。
地鐵不需要考慮一個風(fēng)景的問題,盡管一些廣告公司會在隧道里設(shè)置一些動起來的廣告,但地鐵的大多數(shù)時候,是漆黑的,毫無景色可言的。即使在地面上行駛的車輛,也大多是在架起來的橋上。加上速度比較快,基本上你無法看到一個一個的人。
公交車則不同,地面上的交通工具能夠讓你看到各種各樣的其他交通工具,建筑、買賣字號。換句話說,世間浮華是它,骯臟污穢是它,世間萬象還是它。
地鐵的座椅不需要考慮外面的風(fēng)景,因為看不到。所以座位上的人一般會看書或者打盹,幾乎沒有一個人是抬著頭直勾勾看著面前站著的人的。地鐵上站著的人基本上面對兩邊的窗戶或者車門,他們的視覺中心,在窗戶上方的廣告上,余光留給座椅上的頭頂,當(dāng)座椅有了空位,就要趕緊抓住。大家都活得挺充沛,看似是職場的延伸。
公交車的座椅上,大多數(shù)人可以打量車內(nèi)的人,看姑娘的還是少數(shù),更多的人,可能還是會把視線轉(zhuǎn)向窗外,而窗外又確實有風(fēng)景和人。
其實人不喜歡看到那么多的臉的,尤其是那么多有表情的臉。擠在站臺上的那些絕望的臉,塞車時走不動的司機絕望地按喇叭的臉。在上下班的時段,大家可能真的沒那么多的好情緒。
這些臉都會感染你。讓你想起自己的煩心事。看到情侶吵架,看到情侶甜蜜,看到攙著上車的老人,看著帶著孩子的婦女,哪一幕想到的不是情人遠在天涯,情人近在眼前比遠在天涯還可惡,老爹老娘的逼婚、逼生育、我在變老、小孩子真可怕……
地鐵上的孩子和老人都要少得多,尤其是在一些老線路上。
因為地鐵對老人不免費,2塊錢不如不要錢。因為地鐵有很多臺階,對老人的腿腳和抱孩子的大姐,都是一個挑戰(zhàn)。
容易在公交上有心事,地鐵則不會,就是和格局設(shè)置和周邊環(huán)境有關(guān)的。
跟你能看到司機,看到票員,聽到他們聊天,聊天內(nèi)容有沒有人情味,都沒關(guān)系。
是不是很殘酷,好像一點溫情都沒有的樣子?
這就是大都市最大的好處啊。你為什么逃出來,想想看。
就是為了一個規(guī)則,而不是人情起作用的環(huán)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