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虎躍南澗

      2016-07-04 21:44:02楊義龍
      參花(下) 2016年2期
      關鍵詞:南澗櫻花

      虎是南澗的精神,跳菜是南澗的姿勢,茶是南澗的底色,櫻是南澗的花邊。

      ——題記

      虎街:古道上的一塊碑

      認識南澗,要從一只母老虎開始。

      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一個月圓之夜??耧L卷過十萬大山,一聲虎嘯,在無量山中回蕩。母虎,強健的母虎,生命中的母虎,她穿越叢林,蹲踞于高崗之上。

      村莊里的人們奔走相告,母虎神降臨了!

      在村莊的中央,燃起了熊熊篝火,人們披發(fā)跣足,跳起了“十二獸神舞”……

      遙遠的虎街,躲在大山的褶皺里。一條細細的街子,像一枚小小的核桃。幾步之遙,就將街子走通。但其實如果真要這樣想,那就錯了。作為茶馬古道上一個不起眼的驛站,初看之下,似乎和別的小鎮(zhèn)沒有分別:一樣的石板街,一樣的老店鋪,一樣的古樹、古井,還有安閑的人。但是,站在“母虎日歷碑”前的那一刻,我的耳畔仿佛敲響著來自古老部落的鼓點聲聲。這種久遠的歷法,昭示著彝族先民的聰慧與堅韌。

      母虎日歷碑,我早就讀過劉堯漢先生的文章,聽過吳家良先生的介紹,對于虎街的神往,大抵緣于此。

      一到虎街,我就纏著當?shù)厝藛?,那塊碑呢?在一座神廟前,我見到了“母虎日歷碑”的復制品,還有十二獸神的石雕。原碑不能看到,激動之余,仍是有幾分落寞。

      追問“母虎日歷碑”的蹤跡,有人告訴我在楚雄州博物館,有人說已流落民間,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這塊碑在我心中,依然披著神秘的面紗。

      這是一塊極其珍貴的碑,據(jù)說它是彝族文化的源頭之一,與《太陽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然而,只有看到原碑,那種歷史的蒼茫與厚重,那種歲月的古韻才能撲面而來。復制品永遠只能停留在表象,難以深入其里。這是每一個歷史文化的追尋者共同的感受。就如當初我站在“南詔德化碑”前,還沒看到斑駁的字跡,就先被那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逼得喘不過氣來。

      西南少數(shù)民族常將龍、虎、鳳、雞等當作圖騰。尚白的白族和納西崇拜白虎,尚黑的彝族崇拜黑虎?!鞍⒘_”是彝家對小女孩的愛稱,其實也有“小老虎”之意,足見彝人對虎的崇愛。在南澗,有一種幾十年前就享譽四方的名茶,叫“羅伯克”,翻譯成漢語即是“猛虎出沒的地方”,以“虎”冠茶名,全國可能也僅此一家吧!

      提到“羅”,我發(fā)現(xiàn)彝族語“虎”發(fā)音和白族竟然完全一樣,而“羅薄” 在彝語中是“公虎”之意,“羅摩”是“母虎”之意,與白族也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可知,“虎”應當是彝、白族共同的圖騰。

      然而,對于“母虎”的崇拜,除了虎街,我沒有聽說哪里還有。

      我繼續(xù)追問崇拜“母虎”的緣由,答曰:源于母系氏族社會的遺存。對這樣的回答我并不太滿意。母系氏族社會,那是太遙遠的事情,整個人類都經(jīng)歷過,唯有虎街保留遺風?那么整個南澗都應當是崇拜母虎的吧?也許是部落紛爭中需要快速擴張人口,也許是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養(yǎng)活子女不易,崇尚母性,敬畏母性,自然也就成了虎街的傳統(tǒng)。

      這是一個麗日灑金的白晝,天藍得沒有一絲雜質(zhì),像一塊覆蓋大地的絲綢。白云,如一朵朵隨風四溢的蒲公英,在村莊上面悠悠飄過。一株直插天穹的滇樸矗立在街心,挺拔的樹干如粗壯的彝家漢子。小巷里,一個五六歲光景的小孩見了我,當即蹲下身子扎馬步,張開兩手,吐出尖細的舌頭,面對著我的鏡頭。我猜他是模仿母虎的動作。我問他叫什么名字?另一個小孩說他叫“楊義”,我有些意外,呵呵,名字居然和我相差一字。和他們聊了幾句后,我又朝前走,楊義跑到我前邊,再一次蹲下身子面對著我吐出舌頭。我笑了。這個如小老虎般調(diào)皮的男孩,給古街平添了幾多生氣,也讓我對虎街人有了好印象。

      那株滇樸下,一名老者正給小男孩剃頭,已經(jīng)不再是傳統(tǒng)的剃刀,而是電推剪了。冬天的陽光暖洋洋的,推剪在孩子的頭部“滋滋”游走。旁邊一個搪瓷盆里盛著半盆清水,一張舊毛巾隨意地搭在盆邊上,就這么簡單。老人凝神注目,小孩閉目享受,幾只蘆花雞在他們腳下隨意走動。面對這樣幸福的場景,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爺爺給我理發(fā)的時光,那一把老式推剪常把我的頭皮揪得生疼,可那疼痛里有幸福。如今再想他老人家粗礪的指尖在我頭頂摩挲,已經(jīng)再也不可得了。

      繼續(xù)往前,一個大嬸在水龍頭下洗著肥嫩的青白小菜,她說這自來水是山箐里引來的,水質(zhì)好。看著清冽的泉水嘩嘩流淌,干燥的喉頭也覺得清涼潤澤了。想來那村頭飲馬的井水,隨著現(xiàn)代交通的便捷已棄置一旁。抬頭間,見臨街的鋪面上,貼了電腦打印的售房啟事,心里不禁怦然一動,買這樣一棟老屋,來此遠離塵囂的小街居住,清靜地過小日子,也是一種很好的活法呀!只是隨著旅游開發(fā)的進程,“清靜”恐怕也只能想想罷了。

      母虎客棧也是虎街的民俗博物館,從這座四合院可見主人當年的殷實。如今人去樓空,但仍高懸著標志主人地位的牌匾。人們在此搜集了陳列的一些老古董,有大戶人家的雕花牙床和桌凳幾案,有馬具和農(nóng)具,也有虎街上的一些舊物??粗@些,似乎可以聽到茶馬古道上的馬鈴悠悠,似乎看見山地上閃亮的犁鏵翻起血一樣的紅土。有一座小樓,名曰“臥虎樓”,令人想起諸葛臥龍隱居隆中,蓄勢待發(fā)。想來這位自比“臥虎”的主人定是滿腹經(jīng)綸、意氣風發(fā),懷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之心的一方大員。

      如今精致的雕欄依舊,曲折回廊上的“美人靠”,正沐浴著朝陽,只是物是人非,坐在太師椅上被人拍照的時尚美女,在老宅的映襯下那么明艷照人。不知她是否想過,這把椅子,見證了太多朱顏漸頹的過程?

      出門,藍天依舊,村莊暖洋洋地沐浴在冬日的陽光中,粉墻上巨大的墨繪虎頭也顯得氣定神閑。新立的牌坊,刻上了楹聯(lián):古有彝祖創(chuàng)造母虎文化綿延古道千里;今具慧眼穿透歷史塵埃力現(xiàn)蒙樂古韻。

      揮揮手,虎街依舊靜臥于大山深處,藍天下,白云邊,古道越千年。

      還會再來,等待那個神秘的月圓之夜,在母虎神降臨的那一刻,十二獸神舞動。

      那時的虎街,定是虎虎生風了。

      跳菜:“食”是一種信仰

      原來,他們是跳著上菜。

      初到南澗的關正平如是說,他一直以為“跳菜”是一道菜名。

      認識“跳菜”,緣于報刊的文字和圖片。看到“跳菜”,是一種粗獷剽悍的民族舞蹈:十幾條精壯的漢子,在大理州文聯(lián)一樓大廳里每日排練,他們在廣東參加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舉辦的民族舞大賽,一舉奪得“山花獎”。事實上,在這以前,南澗跳菜就已聲名鵲起了。

      此次去南澗,見到的卻是原汁原味的“跳著上菜”。在櫻花谷,嗩吶、蘆笙齊奏,一群老虎般壯實的漢子和櫻花般艷麗的女子,以自己的方式將歡樂的菜肴捧到大家面前。彝族嗩吶和漢族、白族不同,嗩吶的柄特長,嗩吶的口寬大,因此吹出的聲音就顯得渾厚雄壯,山鳴谷應。吹蘆笙的漢子,則是邊吹邊跳,自由靈活,調(diào)式簡單,但要和舞蹈節(jié)奏應和,也頗有難度,還要考驗吹奏者的體力。而其他的幾人,跨著豪邁的舞步,閃展騰挪,單手托盤。托盤為木制,長方形,里面盛滿“八大碗”,盡數(shù)送到八仙桌前,這在常人看來難度極大的動作對跳菜漢子而言已是最簡單的方式。另有蓄著絡腮胡的矮胖漢子,頭頂一大托盤,嘴咬兩把長柄圓形鋁飯勺,呈一字形,勺上各置一碗菜。手中再舉兩碗,就顯得相當懸了。如果單純只是舞臺上的表演藝術(shù),盤和碗中的菜都是道具,那就沒有壓力,也沒多少重量。但是這樣滿滿當當?shù)氖畮淄氩?,做到連湯汁都不溢出分毫,這可是硬功夫。還有更險的一招,吹蘆笙的漢子邊吹邊邁動舞步,另一名漢子坐在吹笙者肩上,頭頂一托盤的菜,吹、舞、坐、頂,穩(wěn)穩(wěn)當當,挺懸。最后出場的是一名力量型的選手,他直接用嘴咬住八仙桌的一只腳,將整整一桌菜送到客人面前,令人瞠目結(jié)舌。牙齒上的勁力十足,像一只精神抖擻的猛虎叼著獵物。

      同一般少數(shù)民族的原生態(tài)舞蹈不同,“跳菜”不是以舞蹈為主,“跳”的目的是為了盡快上菜,“跳菜”只是將這個過程顯得藝術(shù)化、娛樂化而已,體現(xiàn)得更多的還是實用性。而在整個“跳菜”過程中,男子起著主導作用,像馬纓花一般艷麗的姑娘只是陪襯,使場面更加熱鬧。原生態(tài)的“跳菜”既有實用性,也有觀賞性和娛樂性,堪稱南澗一絕。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多次到南澗采風,也從“跳菜”中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

      當然,奪得“山花獎”的“跳菜”已與原生態(tài)相距甚遠,那是一群剃著光頭、披著黑羊皮、敞著胸膛的彝家漢子,托盤只是他們手中的道具而已。伴著嗩吶和蘆笙,他們以鏗鏘的舞步、大幅度的搖擺、渾厚的歌唱,酣暢淋漓地詮釋著高原漢子熱情奔放的生命,彰顯著雄性文化的魅力。

      如今的南澗,幾乎村村寨寨都有跳菜,都有跳菜傳承人,像阿本枝、楊一忠這樣的“跳菜大師”為數(shù)不少。

      無量山高,哀牢山雄,唯有南澗跳菜走向了世界。為什么“跳菜”只在南澗盛行,而其他的彝族聚居區(qū)卻鮮有見聞?南澗跳菜的起源在哪里?當嗩吶高奏、蘆笙吹響、跳菜上桌,叫好聲此起彼伏的時刻,相機、手機的閃光燈頻頻閃動之際,我卻刨根究底,不明所以。

      對一個地方,一種文化,如果只是走馬觀花、人云亦云、飽覽秀色、大快朵頤,恐怕也只是一個普通旅游者的層次。

      在我有限的認知中,跳菜是先民們對于食物的頂禮膜拜,是對飲食的歡欣與敬重?!懊褚允碁樘臁保鎸κ澄?,我們怎能不欣喜若狂?比之現(xiàn)代都市人一邊對食物揮霍無度,一邊食不甘味,南澗人跳著、舞著、吃喝著,那是非常幸福了。

      這是一種“得大自在”的境界。

      相傳,“南澗跳菜”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會,又說“南澗跳菜”是古時彝人敬奉帝王在宮中表演的一種舞蹈藝術(shù)。這兩種說法都很難顯得真實可信,因為沒有有力的證據(jù)可以說明。還有一種說法,傳說南澗跳菜起源于古老戰(zhàn)爭中的慶功儀式,也說“跳菜”起源于將獵獲的食物敬奉給母親的場景。從《九隆神話》中的“哀牢夷沙壹母”可知,哀牢山一帶確實經(jīng)歷過漫長的母系社會,南澗即屬這一區(qū)域,從“以獵為命,以食為天”的生存狀態(tài)可以了解到,“跳菜”起源時期的生產(chǎn)以狩獵為主,這與南澗地處山區(qū)、半山區(qū)的地理位置相吻合。

      不管怎么說,“南澗跳菜”誕生于遠古,傳承至今,這是不爭的事實?!澳蠞咎恕鳖l頻獲獎,已經(jīng)成為南澗縣、大理州乃至云南省的一道“招牌菜”,連往返于城鄉(xiāng)的公交車上,都刷上“跳菜之鄉(xiāng)”的公益廣告。

      用一種粗獷豪放的方式對食物頂禮膜拜,用一種質(zhì)樸灑脫的歌舞詮釋對生命的熱愛,用一種歡快熱烈的方式款待客人,用一種人神共娛的方式表達對大自然的真誠敬畏,“跳菜”文化可謂內(nèi)涵豐厚。

      也許在南澗之外的某個區(qū)域,也曾經(jīng)一樣“跳著上菜”,唯有南澗人將之保存得如此完整,如此純粹,如此聲名遠揚,“跳菜”有福矣!

      蘆笙奏起來,嗩吶吹起來,跳菜漢子舞起來。八大碗捧上來,大碗酒端起來,無量山,笑起來!

      茶與櫻:兩棵樹的相遇

      茶是南澗的底色,櫻是南澗的花邊。

      或者換言之,茶是南澗的男人,櫻是南澗的女子。

      這樣說也不矯情,“羅伯克”就是南澗茶的代表?!傲_伯克”,彝族的意思是“猛虎出沒的地方”,這么一個雄性的名字,理當屬于男人。何況南澗茶的味道是馥郁的、濃烈的、醇厚的,甚至是芳香中透出苦澀,這種高山大葉種茶的味道,就像山地民族一般純樸厚道,頗有長者之風。

      綠茶中,我喝過龍井茶、嶗山茶,還有四川、湖北等地的記不得名字的茶,比如竹葉青、毛尖、碧螺春等。以龍井為代表,那種清新、淡雅、芬芳,如江南女子一般婉約,“羅伯克”與之相比,真是如高原漢子一般豪放了。

      更何況洱海流域、瀾滄江流域一帶,有喝“雷響茶”的習俗,就是將綠茶放入瓦罐中,在栗炭火中烤焙,直到茶葉發(fā)黃變脆,香氣撲鼻,便將沸水傾入瓦罐中,此時水與茶在溫度極高的空間里相遇,“哧啦”一聲,茶香四溢、水沫翻滾,這便是久負盛名的“雷響茶”。在我的老家,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是喜歡喝“雷響茶”的,生泡太寒,老人耐不住,香味也不夠。

      每天早上起來,先在火塘邊烤一罐“雷響茶”,一天的愜意便由此開始了。

      記得二十年前,我到南澗開教學研討會,會議免費提供茶葉。抓一小撮置于玻璃杯中,茶葉泡開后,根根直立如森林,茶湯碧綠可愛,中間透出一點微黃。喝到口中,一縷茶香直入肺腑,這是第一次喝“羅伯克”。同行的老師們都說,這是大理的名茶,果然好茶。時隔二十年,我終于來到無量山中的一處茶山,聽說這里并非羅伯克茶場,但所處的地域、緯度、海拔大致相同,人們稱之為“櫻花谷”。

      櫻花谷實際是茶山,卻以櫻聞名。這里的臺地茶規(guī)整有序,打理得就像一排排列隊的士兵。穿行田壟間,漫眼皆綠,綠得舒服,綠得心曠神怡。而就在這漫野的綠中,一樹樹櫻花盡情綻放,明艷奪目,如一樹樹火炬,照亮了山谷。在綠的映襯下,一樹樹挺拔而立的櫻花盛氣凌人,縱情狂歡,開得酣暢淋漓。因了這一壟壟茶園的綠,這里的櫻花就具有了無比獨特的魅力。

      不必說到日本,大理的櫻花也是極為生動的。以前我所居住的洱源小城,就以冬櫻為行道樹。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小城櫻花》的千字文,這種經(jīng)過人工馴化的冬櫻為寒冷的小城添了幾許暖意。而在大理古城,一樹樹櫻花使古老的城池頓時鮮活起來。大理學院的櫻花,成片成林地盛開,為本就浪漫的校園再添錦繡。但真正使大理櫻花名揚四方的,卻是南澗的“櫻花谷”。雖是無心之作,卻也渾然天成。那么一片茶山,那么一片冬櫻,都是精心種植的。據(jù)說來自臺灣的謝先生當年栽下這些櫻花時,本為茶樹遮陰,無意間竟成了無量山中一道絕美的風景,就連對面蔥郁的山嶺都顯得無比生動。

      櫻花谷美,美得像一個童話世界。很多攝影師拍的照片,就像是PS的。這幾年,櫻花谷被炒得越來越熱,很多游人不遠千里來看櫻花,使得人潮涌動。冬櫻花期短,趕花潮的人們一撥又一撥,堵車竟綿延十多公里之外,也是嘆為觀止了。

      冬櫻的熱烈、奔放,像極了南澗的女子,不羞澀、不矯情、不掩飾,酒碗端起就干,嗓門一亮就唱,蘆笙一響就跳,說話也如竹筒倒豆子般噼里啪啦的,聲音洪亮。遇到自己喜歡的男人,也直言不諱地表達。這種山地女子特有的直爽性情,就如冬天里的火苗,溫暖著這片莽莽蒼蒼的土地。

      “茶”是南澗的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綠意盎然地支撐著南澗人的衣食,并使之成為名揚四海的產(chǎn)業(yè)?!皺鸦ü取眲t是近年來人工培植的自然景觀,并已成為一個精品景點。通常,很多絕美的自然風光本就存在了上千年,只等著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而像“櫻花谷”這般純屬人為的風景,卻是絕無僅有的。萬綠叢中點綴著一簇簇鶴立雞群般的紅,紅得讓人心碎,恍若置身于一個我們從未抵達的遠方。而這個“仙境”卻是那么自然,好像千百年來就是這樣,從未改變。

      當初開發(fā)茶山的人肯定沒想到,為了給茶樹遮陰而種植的冬櫻竟成了“櫻花谷”,連茶場的名字都被淹沒了,這真是一個意外??珊芏嗝篮玫氖挛?,不正是一次又一次意外的產(chǎn)物嗎?

      茶與櫻,兩棵樹的相遇,卻是如此歡喜。

      櫻花谷,一份意外收獲的美好。

      作者簡介:楊義龍,筆名一葦,云南省大理市人,白族,1971年出生。先后就讀于魯迅文學院首屆西南六省區(qū)市青年作家班和北京市第12期少數(shù)民族作家班?,F(xiàn)為大理文化雜志社常務副社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云南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大理州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出版有長篇小說《遙遠的部落》《桃李春風一杯酒》《喜鵲窩的秋天》《小河淌水》《云開霧散》等五部,《遙遠的部落》曾在《春城晚報》連載,獲大理州政府獎。長篇小說《喜鵲窩的秋天》獲全國第四屆“關注森林”文化藝術(shù)獎一等獎和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文學精品獎、大理州政府榮譽獎,《云開霧散》獲大理州出版獎。電視散文《情醉西湖》獲云南省政府獎,電視散文《西山,與生命相依的古歌》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另有小說、詩歌、散文、評論若干在《邊疆文學》《人民文學》《滇池》《大家》《山花》《小小說》《青年文學》《文學界》《百家》《云南日報》《人民日報》《北京日報》《湖北日報》《惠州日報》等數(shù)十家報刊登載,作品參與中美文化交流。

      (責任編輯 徐文)

      猜你喜歡
      南澗櫻花
      州文聯(lián)組織27名作家到南澗開展“文藝助力鄉(xiāng)村振興”采風創(chuàng)作活動
      大理文化(2022年1期)2022-01-14 08:40:46
      櫻花綻放春意盎然
      從舞蹈“跳菜”看原生態(tài)民間舞的傳承和保護
      藝術(shù)家(2021年3期)2021-11-26 18:11:34
      賞櫻花
      冬日,共賞無量山爛漫櫻花 南澗無量山櫻花節(jié)
      云南畫報(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14
      云南“南澗跳菜”藝術(shù)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
      運動精品(2020年6期)2020-11-21 19:46:15
      櫻花
      櫻花站
      燦爛櫻花
      一抹櫻花粉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3:04:33
      射阳县| 揭西县| 星座| 永春县| 柏乡县| 奇台县| 连城县| 奉化市| 盖州市| 庆城县| 精河县| 河西区| 大理市| 新丰县| 房产| 汝南县| 抚远县| 玛沁县| 隆尧县| 平舆县| 通州市| 宁波市| 金塔县| 包头市| 绥德县| 颍上县| 慈溪市| 阳西县| 白城市| 马关县| 崇明县| 紫阳县| 安达市| 孝昌县| 金川县| 黄石市| 应用必备| 蓬溪县| 同德县| 离岛区|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