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麗敏
從菜地回來后差不多日上三竿了,母親還沒有吃早飯。父親不在家的時候,母親經(jīng)常忘記吃早飯,等到她想起該吃早飯時已經(jīng)快到中午了,干脆把兩餐并作一餐。這樣倒也省了不少事,還省了柴禾。
我覺得母親是故意忘記吃早飯的——為了把柴禾節(jié)省下來,母親曾在我面前念叨家里的吸風(fēng)灶太費(fèi)柴了,做一頓飯、燒兩壺開水至少要燒掉五根柴禾。
“不是有液化氣灶和電飯煲嗎?干嘛還要燒柴禾?!蔽艺f。
“那些東西只有你爸回來時才用,我用不慣?!?/p>
為了省柴禾,母親有時候會把一天的飯菜一次性做好,中午吃一半,留一半到晚上熱一熱再吃?!澳惆掷狭耍巢粍硬窈塘?,不省著燒怎么行呢!”母親說這話的時候目光從廚房的窗口飄出去,落在后院的柴禾垛上。
柴禾垛碼在后院的屋檐下,有半人高,泛著象牙的色澤,平整得簡直像是用刀切出來的。母親喜歡把柴禾垛碼放得整整齊齊,仿佛柴禾垛碼在那里是為了給人看,而不是用來燒的。母親也喜歡把柴禾多多地儲備著,不僅后院里有,前院齊著院墻的高度也碼了兩垛。在母親看來,柴禾的重要性不亞于食物,要有足夠的儲備,日子才能過得安心。
母親通常會把新柴禾碼在前院。新柴的顏色是好看的油黃色,氣味也好聞,特別是剛劈出來的柴禾,太陽一照,那酣酣的木香就一股一股地往外涌,浸滿了院子。后院碼放的是干柴,每日燒水用的柴禾就從那里取,等后院的柴禾燒完了,再把前院的柴禾垛挪到后院去。我們用竹筐一趟趟來回運(yùn)著柴禾,像螞蟻搬家一樣。
前院的柴禾垛移到后院后,空出來的地方確實(shí)讓人感到有些不安,仿佛心里某個地方突然有了空缺。為了填補(bǔ)這個空缺,母親就去山里將別人砍柴時削下的枝杈和細(xì)毛柴撿回家,用柴刀斬斷,碼在院墻下。枝杈和細(xì)毛柴碼出的柴禾垛即便整齊,仍然顯得雜碎,沒有氣勢,也不經(jīng)燒,不過做引火柴倒是挺好的。
“讓衛(wèi)東請一天假回家吧?!备袅艘粋€月,母親終于忍不住打電話給父親,“院子里沒有柴禾垛,哪像過日子的人家嘛!”
(摘自《器物里的舊光陰》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