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亮
推動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常態(tài)化,是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的明確要求。領導干部尤其是地方主要領導能不能走上“講臺”并成為常態(tài),是決定其能否發(fā)揮“關鍵少數(shù)”作用的關鍵。
一、要有政治眼光,是政治與思想上的明白人
領導干部要走上“講臺”,必須有很強的黨性、原則性,是政治上與思想上的明白人。
要有很強的政治定力。一個人的政治定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長期的鍛煉與實踐才能形成。這幾年,之所以有的干部成為階下囚,一個根本的原因在于政治定力不夠,沒有擺正組織與個人的關系,沒有擺正黨性原則與個人利益的關系。領導干部要走上“講臺”,必須首先明確“我是誰”“為了誰”,在政治上站穩(wěn)立場。
要有很強的政治辨別力。領導干部要走上“講臺”,必須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旗幟鮮明、敢于發(fā)聲、敢于亮劍。領導干部的政治辨別力來自于對黨的忠誠、對黨的理論認真學習、對黨的方針政策正確理解。只有這樣,在面對大是大非問題時,才能頭腦清醒,才能明辨是非,才能有正確的立場。
要真正讓自己的思想成熟起來。能不能走上講臺,講好黨的聲音,關鍵看領導干部的思想成熟度,看他有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支撐其觀點與方法,有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支撐其做人、做事、做官,有沒有科學的方法來處理領導活動中的矛盾與問題,有沒有戰(zhàn)略思維與眼光看待問題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作為領導干部,如果沒有政治眼光看大勢、看大局、看大事,是走不上“講臺”的,即便走上“講臺”也是講不出“道道”來的。
二、要有理論功底,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者
領導干部要走上“講臺”,必須要有理論功底為支撐。近年來,一些領導干部忙于應酬、忙于事務、忙于政績、忙于升遷,忽略了對理論的學習與研究,三分鐘講話也要秘書準備,丟掉講稿就說不出話了。作為領導干部,必須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者,才能講好一堂課。
學習理論要持之以恒。領導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必須持之以恒,講究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持久性,絕不能根據個人好惡,斷章取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不能在實踐中遇到了問題再去找理論,更不能用自以為是的歪理指導工作實踐。社會在發(fā)展,理論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領導干部只有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以理論指導實踐。
勤于思考要讓理論升華。領導干部要走上“講臺”,必須要有第一手的資料,有親身經歷的事件或典型案例,才是最受學員歡迎的,空講理論或者空講問題,都不會有好效果。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注重調查研究,善于總結實踐經驗,讓理論升華,才能讓“小道理”變成“大道理”,最后形成走上講臺的第一手資料。
三、要有辯證思維,是大局與小局里的體驗家
領導干部要走上“講臺”,必須有辯證思維。有辯證的思維方式,才能處理好“變與不變”的事務,成為大局與小局里的體驗家。
要能夠從大局中體會到責任。領導干部走上講臺,必須要有大局意識,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妄議中央,任何時候都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大局就是全局,也就是國家的長遠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凡是涉及全局的事,涉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事,涉及國家命運前途的事,就是大局。領導干部增強大局意識,就要認識大局、把握大局、服從和服務大局。責任意識就是角色意識,就是要知道自己這個崗位、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全局中、在整個工作鏈條中所處的位置和作用,自覺做好職權范圍內的事。責任意識還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有了責任意識,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就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創(chuàng)造出一流的業(yè)績。
要能夠從小局中看到大局事。領導干部講課不能空泛地講大道理,而是要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結合具體事例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進而傳達出這樣一個理念:領導干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顧眼前、只顧自己、只顧小“圈子”、只顧局部的利益,而應當站在維護黨和人民利益的角度,從小局中看到大局事,對那些關系全局的小事也要緊緊抓住,避免因小失大,影響全局。
四、要有榜樣作用,是干部與群眾中的帶頭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導干部要走上“講臺”,德、能、勤、績、廉等各方面都要過硬,要能夠成為干部與群眾的榜樣。一些領導干部“臺上說的”與“臺下做的”有很大差別,是很難服眾的。領導干部要講好一堂課,讓人愛聽,入腦入心,必須要有榜樣作用,成為干部與群眾中的帶頭人。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教育和感化作用。
要發(fā)好黨的聲。黨中央的聲音要靠各級領導干部去傳播、去貫徹落實,群眾才能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不然,再好的政策,群眾沒有體會,哪有信任與支持?黨員領導干部姓黨,及時地宣傳和講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發(fā)好黨的聲,是走上講臺的第一要務。
要講好群眾語言。講群眾語言才是魅力十足“官言”。領導干部用群眾語言講話,才能讓人聽得懂、聽得清、聽得進。講話只會念稿子,不會講群眾語言,把大家說得云里霧里,不知所云,這樣的話就不會有人愿意聽,也根本不想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就運用了大量非常貼近民心的語言,說的都是群眾聽得懂的大白話,沒有任何的官腔官調,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體現(xiàn)了總書記親民愛民敬民的情懷。這種魅力十足的群眾性“官言”,應成為領導干部學習的典范。
要穿好“透明衣”?;ヂ?lián)網+時代,任何隱私都可能曝光,領導干部切記不能再有“隱身衣”,而是要自覺穿好“透明衣”。特別是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并且形成制度,如果不能自覺穿好“透明衣”,就像猴子上樹,必然會露出“紅屁股”。
(責編 / 傅建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