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村上春樹在書中這么寫道。然而,在這浮躁的社會,那些所謂的“大人們”真做到了不動聲色嗎?
也許,站在街頭望一望,你就能找到答案。跌倒的“無助”老人抓起身旁的年輕人,憤怒地向他索要補償費;城管大搖大擺地走在街上,緊皺著眉頭趕走了路邊的擺攤?cè)?;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撞翻了阿姨手中的水果籃,外表優(yōu)雅的阿姨竟破口大罵……
所謂的不動聲色,其實是指不因瑣事而顯怒色,不將浮躁掛在心頭,以胸懷和氣度化解眼前的得與失,它是善良與成熟的表現(xiàn)。
“世間如此美好,為何你卻如此暴躁?”明知這樣不好,卻依然有人往“憤怒之井”里跳,更為糟糕的是有人將這種負面情緒往別人身上發(fā)泄。生活本是被酸甜苦辣充滿的糖果罐,將吃不完的苦之糖果扔到別人的罐子里去本是種卑鄙的表現(xiàn)。總有那么些人,以將“情緒垃圾”傾倒給別人為樂,以發(fā)泄心中的不滿。他們將怒色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惡發(fā)展到了新高度,難怪周杰倫在詞中寫道:“糖果罐里好多顏色,微笑卻不甜了……”
生活本身就是一幕悲喜劇,充滿酸甜苦辣。古人也早說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對待生活的不如意其實也反映了我們的人生境界。有人說:“積極的心態(tài)是創(chuàng)造人生,而消極的心態(tài)則是消耗人生;積極的心態(tài)是成功的源泉,是生命的陽光和溫暖,而消極的心態(tài)是失敗的開始,是生命的無形殺手?!?/p>
桑蘭,著名體操運動員,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在美國的一次意外失誤,使得她第五至第七頸椎呈開放性、粉碎性骨折,75%錯位,中樞神經(jīng)嚴重損傷,雙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覺。但她蘇醒過來以后,就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她的面容始終浮現(xiàn)著燦爛的微笑。17歲的小姑娘,以她的微笑,征服了美國,征服了中國,也征服了世界。
我們時常會心生憤怒,但怎么發(fā)泄才是關(guān)鍵,有人成天微笑著,他們總說著“沒關(guān)系”,我們稱他們?yōu)楹闷猓獠恢伙@怒色也是一種修養(yǎng)。有修養(yǎng)的人溫和謙虛、平和自然,與人容易相處;沒有修養(yǎng)的人夸夸其談、趾高氣揚,遇事不可一世。
最幸福的事莫過于陽光正暖,微笑常在。在憤怒間,我們也能慶幸地看到:跌倒的老奶奶露出和藹的面色,瞇著眼站起身來,說了句“我沒事”;城管改掉板著臉的壞毛病,耐心地讓擺攤?cè)穗x開;被撞翻水果的氣質(zhì)阿姨撫摸著男孩的腦袋,甚是關(guān)切地問了一句:“你被撞疼了嗎?”
人之初,性本善。人易怒,怒之顯露控于人也。不顯怒色,以善待人,才是和諧社會的追求。做個不動聲色的大人吧,常微笑,不抱怨。
【點評】文章先列舉一些不良現(xiàn)象,然后深入細致地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是“惡”,并指出“不顯怒于色”是善良和成熟的表現(xiàn),并運用正反舉例指出好脾氣的人“不顯怒色”其實是一種高境界與高修養(yǎng),特別是引用論證和列舉桑蘭的例子很有說服力,最后以希望微笑待人回扣開頭,形成呼應。結(jié)尾告訴我們“心懷善意”才會不顯怒色,層次清晰,說理透徹,字里行間流露出考生對“路怒”的理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