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重慶市黔江區(qū)黃溪初級中學
論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劉偉
重慶市黔江區(qū)黃溪初級中學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實踐,對于教師而言,教學也是一種理論。如何讓教學產(chǎn)生最佳的效果?除了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之外,關鍵還是各種教學方法的引入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效果不同,適用的學科也各有差異,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情境教學法的特點比較適合這個科目的特色,也可以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設定一些符合課程內(nèi)容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有針對性的進行具體的表演、說明、對話,帶領學生進行直接體驗,通過一些有目的性的引領,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識點的教學方法。
歷史課程本身歷史性的特點對于情境教學來說,是非常適合演繹的。也就是說,情境教學法適用于歷史課程可以發(fā)揮比較好的功能。
首先,歷史課可以提供情境教學法需要的場景。
情境教學法是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教學背景,或者說是教學場景的。對于歷史課而言,教材中設置的每個知識點都有一個具體的背景,在課堂上,對某個歷史時期進行場景復現(xiàn)比虛擬或者創(chuàng)造其他場景相對容易,畢竟歷史資料是有據(jù)可查的,通過查閱歷史材料獲得信息可以幫助構(gòu)建場景,同時這一尋找資料的過程本身就對學生掌握知識提前進行準備。
再次,情境教學法可以通過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熱情。教育心理學上,陶冶情操是指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初中歷史課程的內(nèi)容是紛繁復雜的,既上溯至隋唐,有千年之前的文化,也涵蓋中外,有蘇聯(lián)改革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如此廣泛的知識點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掌握起來是存在困難的,因此不少學生提到歷史課總是望而卻步,認為歷史知識枯燥難記。把情境教學法運用在歷史課程中,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因為,情境教學本身的一個特點就是陶冶情操,場景的布置就是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興奮點,剔除學生本身對于知識學習中的消極因素,從而達到提高熱情,輔助認知的作用。
最后,情境教學法的暗示(啟迪)功能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獲取歷史知識。除了陶冶情操外,情境教學的另一個功能是暗示或者稱之為啟迪功能。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和學生無意識的接受知識,兩者達到一個最佳的學習效果。這種方法就是情境教學的精髓,即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和學生無意識的接受相結(jié)合,非授課狀態(tài)與學生知識的掌握相結(jié)合,在輕松和放松的狀態(tài)下,集中的掌握各種信息,形成立體的認知,并達到深刻的記憶效果,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歷史知識。
情境教學在歷史教學中需要結(jié)合課本傳統(tǒng)授課進行,因此,具體的教學也需要針對教材,選取合適的課程進行。
筆者認為具體的情境教學法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
第一是背景設置。例如,筆者曾就七年級元朝歷史適用了情境教學法。首先就需要讓學生了解元朝在中國歷史中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然尋找到了宋朝和明朝的歷史,通過資料查找,建立背景情況就讓學生掌握住了“宋、元、明”這三朝歷史。
第二是人物設置。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常識。例如以元朝為例,通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形象設置,讓學生們了解兩位皇帝各自的成就;再比如,通過岳飛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宋朝抗金的故事,以及宋朝衰敗的狀況。學生們在模擬人物形象的過程中,自然掌握了人物的性格也了解了。
第三是解說政策。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其相對應的政策措施。例如,元朝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權(quán),元朝就有漢化過程和相應的民族政策。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對政策的描述就可以強化他們對于知識點的記憶。
總之,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通過場景、人物的安排和旁白的描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角色扮演、圖片欣賞等等方式,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傳授知識。
情境教學法雖然有很多好處,但是在教學使用中,還需要注意方法,有些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第一,情境教學和課堂秩序的維護。情境教學是比較活潑生動的形式,但這不是說就可以放棄課堂秩序,相反,在采取情境教學的時候,更要注意紀律,因為學生的活動范圍大、不是坐在課桌前聽講,而要表演和行動,所以更要求教師注重秩序的維護,保證道具的安全,及學生行動的規(guī)范,防止任何意外的產(chǎn)生。同時,還要注意防止本節(jié)課對周圍其他班級的課程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第二,注意加強教師引導,防止參演學生自行演繹對其他學生帶來誤導。在活動中,學生興趣很高,有的時候在人物塑造時愿意自行發(fā)揮。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一方面維護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以輕松活潑的方式對知識進行更正,確保學生們掌握正確的歷史知識。
第三,強化活動的目的。對于學生而言,樂趣在于情境教學的參與過程,而對于教師而言,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潛移默化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活動進行干預,歸根結(jié)底,情境教學仍然是授課,目的始終是教授知識,只是變換了方式,提高教學效果而已。
[1]李娜.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年第5期
[2]楊海晴.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基礎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