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捷,王 婷,李 楓
(1.德凱質(zhì)量認證 (上海)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廣東 廣州 510663;2.廣州紡織服裝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63)
?
液液萃取在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測試中的應(yīng)用研究
鄭敏捷1,王婷2,李楓1
(1.德凱質(zhì)量認證 (上海)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廣東廣州 510663;2.廣州紡織服裝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510663)
摘要:采用液液萃取法測定紡織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含量,通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篩選出合適的萃取溶劑、溶劑用量和萃取時間。最終得出的最佳工藝條件為剝色后加入7.5mL叔丁基甲醚,并振蕩30min進行萃取,萃取完成后吸取上層清液進行定量分析。
關(guān)鍵詞:偶氮染料;測試;液液萃??;回收率
液液萃取,顧名思義,利用物質(zhì)在兩種互不相溶 (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shù)的不同,使物質(zhì)從一種溶劑內(nèi)轉(zhuǎn)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1]。經(jīng)過反復(fù)多次萃取,將絕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來。溶劑萃取工藝過程一般由萃取、洗滌和反萃取組成。一般將有機相提取水相中溶質(zhì)的過程稱為萃取,水相去除負載有機相中其他溶質(zhì)或者包含物的過程稱為洗滌,水相解析有機相中溶質(zhì)的過程稱為反萃取。
偶氮染料[2]是紡織品服裝在印染工藝中應(yīng)用最為廣泛的一類合成染料,可用于多種天然和合成纖維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和橡膠的著色[3]。禁用偶氮染料的含量一直以來都是紡織品化學(xué)測試中常規(guī)且重要的測試項目。2011年1月,我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了新版 《國家紡織產(chǎn)品基本安全技術(shù)規(guī)范》(GB/T18401-2010)[4],該標準明確規(guī)定紡織品中禁用致癌芳香胺染料用量不得超過20mg/kg。同比歐盟地區(qū)化學(xué)品注冊、評估、授權(quán)和限制產(chǎn)品管控法規(guī)REACHAnnexXVIIEntry43,其要求更為嚴格 (REACH限值為30mg/kg)。因此,能夠快速、準確的測定紡織品中禁用芳香胺的含量對于商業(yè)化學(xué)實驗室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1.1實驗原料及儀器
原料:甲醇(CNW,HPLC級),乙醚(CNW,HPLC級),叔丁基甲醚 (CNW,HPLC級),乙酸乙酯 (CNW,HPLC級),氯化鈉 (廣州化學(xué)試劑廠,AR級),無水硫酸鈉 (廣州化學(xué)試劑廠,AR級),連二亞硫酸鈉 (廣州化學(xué)試劑廠,AR級),氫氧化鈉 (廣州化學(xué)試劑廠,AR級),一水合檸檬酸鈉 (廣州化學(xué)試劑廠,AR級),純水機 (Millipore),24種芳香胺混合標準物質(zhì),內(nèi)標物萘-D8,蒽-D10和2,4,5-三氯苯胺,白色純棉針織布 (江陰舜天紡織有限公司)。
儀器:氣相色譜儀質(zhì)譜聯(lián)用儀 (Agilent,GC-MS),分析天平 (METTLER),機械搖床(上海世平實驗設(shè)備有限公司),恒溫水浴鍋(常州澳華儀器有限公司),超聲波清洗儀 (上??茖?dǎo)超聲儀器有限公司),容量瓶 (天津玻璃儀器廠),移液器 (BRAND),試管 (天津玻璃儀器廠),平底燒瓶 (天津玻璃儀器廠),離心機 (上海安亭科學(xué)儀器廠)。
1.2實驗步驟
本實驗樣品制備和處理步驟可參照國家標準GB/T17592-2011進行,大致流程如圖1所示。對于聚酯纖維,需要先通過回流抽提裝置對樣品進行脫色操作,并將未完全脫色的樣品加到萃取液再進行后續(xù)操作,具體可參照GB/T 17592-2011附錄B。
圖1 樣品制備和處理曲線圖
根據(jù)上述標準要求,在反應(yīng)液冷卻至室溫后,需用4×20mL乙醚溶液分四次洗滌反應(yīng)器中的樣品,并將乙醚洗液倒入硅藻土提取柱,收集濾液于圓底燒瓶,最后在35℃左右濃縮濾液至近1mL,氮氣祛除乙醚溶液至近干,加入內(nèi)標物并吸取適量樣液轉(zhuǎn)移至進樣瓶,通過GC -MS或HPLC-DAD進行定量分析[5]。
實際操作過程中,將乙醚洗滌液倒入硅藻土提取柱過濾是一個比較耗時的過程,若要完全收集濾液大概需要50~60min。另外,由于硅藻土中本身含有很多孔隙,過濾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物質(zhì)吸附[6]。鑒于此類原因,我們嘗試將液液萃取引入到本實驗后續(xù)步驟中。根據(jù)各有機物的萃取特性,我們初選了乙醚、叔丁基甲醚和乙酸乙酯三種溶劑進行加標回收率的測定,為避免其他因素干擾,測試樣品選擇了不含芳香胺的合格品 (即芳香胺含量均低于方法檢出限5mg/kg),同時加做平行測試樣,大致流程如圖2所示。加入NaCl的作用是通過鹽析作用促進不同相的分離,以提升萃取效果。
圖2 液液萃取流程圖
1.3分析與討論
為評估最佳萃取條件,這里借助正交試驗L9(34)來對偶氮芳香胺染料回收率的大小進行考察,本實驗共評估了溶劑類別、溶劑用量和萃取時間三種因素,選取了三水平,設(shè)計方案及實驗數(shù)據(jù)詳見表1和表2。
表1 液液萃取回收率正交試驗方案
表2 正交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表
加標回收率越高,說明液液萃取的效果越好。
(1)因素A:由于K2>K3>K1,水平2為最佳水平;
(2)因素B:由于K3>K2>K1,水平3為最佳水平;
(3)因素C:由于K3>K2>K1,水平3為最佳水平。
由表2可知,極差 RA>RB>RC,說明通過液液萃取方式進行前處理時,溶劑類型是影響加標回收率的最顯著因素,其次是萃取劑用量,再次是萃取時間。考慮到萃取時間對加標回收率影響最小,故最終的液液萃取工藝流程定為:選取叔丁基甲醚為萃取溶劑,溶劑用量7.5mL,萃取時間30min。
與此同時,我們加以驗證液液萃取方式測試禁用芳香胺含量的線性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相對標準偏差等參數(shù)。分別配制質(zhì)量濃度為1mg/L、2mg/L、5mg/L、10mg/L、20mg/L的標準工作溶液,通過GC-MS分析,以質(zhì)量濃度值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建立標準曲線。以純棉紡織品5mg/kg加標量進行方法驗證,并進行7組平行實驗。通過公式計算得到平均加標回收值C。根據(jù)貝塞爾公式計算得出標準偏差S以及相對標準偏差RSD,方法檢出限設(shè)定為3S,定量限為10S。通過表4數(shù)據(jù)可知,各物質(zhì)的定量限均小于GB/T17592-2011中要求達到的定量限5mg/kg,被檢物質(zhì)標準曲線的線性較好,符合標準要求,說明液液萃取應(yīng)用于純棉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的分析測試是可行的。
表3 GB/T18401-2010所管控的24種禁用致癌芳香胺
表4 各種芳香胺測試線性相關(guān)性及其他參數(shù)
由前文分析可知,液液萃取應(yīng)用于純棉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的分析測試是基本可行的。最終得出的最佳工藝條件為剝色后加入7.5mL叔丁基甲醚,并振蕩萃取30min,萃取完成后吸取上層清液進行定量分析。
與GB/T17592-2011標準方法相比,液液萃取的引入不僅可以縮短整個測試周期,還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使用硅藻土提取柱而產(chǎn)生的吸附干擾,是商業(yè)化學(xué)實驗室進行批量測試較為可行的方法。同時本實驗也為后續(xù)進一步優(yōu)化液液萃取方案提供了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鵬搏,曉琴.禁用偶氮染料檢測技術(shù)進展 [J].紡織導(dǎo)報,1998(1):41-44.
[2] 康寧.禁用偶氮染料檢測中的若干問題 [J].中國纖檢,2005(8):24-25.
[3] 楊繼生,徐逸云,蔣華.對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檢測方法的探討 [J].印染,2005(6):37-39.
[4] 阿陽.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 [J].紡織科技進展,2007(6):7-10.
[5] 陳軍.色譜/質(zhì)譜定量分析技術(shù)在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測試中的應(yīng)用 [J].分析化學(xué),1998(5):501-505.
[6] 時連,林斌,楊民.有關(guān)紡織品中禁用偶氮染料檢測問題的探討 [J].中國纖檢,2006(6):25-26.
中圖分類號:TS107
文獻標志碼:B
doi:10.3969/j.issn.1672-500x.2016.02.009
文章編號:1672-500X(2016)02-0037-05
收稿日期:2016-05-11
作者簡介:鄭敏捷 (1986-),男,湖北孝感人,碩士,從事化學(xué)類第三方檢測認證工作。
APPLICATION STUDY OF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IN TEXTILE’S AZO DYE TESTING
ZHENG Min-jie1, WANG Ting2, LI Feng1
( 1. DEKRA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Shanghai) Co., Ltd. Guangzhou Branch,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3, China; 2. Guangzhou Textile Garmen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3, China )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a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test the content of banned azo colorants. By using the three -factor three -level orthogonal experiment, an optimized method was obtained, which was that extracting with 7. 5 milliliter of tert-butyl methyl ether for 30 minutes and testing the supernatant solvent analytically.
Keywords:azo dye, testing,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recov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