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組合:
潦河石組合題材不多,最常見四君子——梅蘭竹菊、歲寒三友——松竹梅。潦河石常出松、竹,而最難出菊。所以,雖然組合頗多,總有不足。并且,難免給人雷同與同一題材審美疲勞的感覺。最近,一組“春夏秋冬”題材頗有新意,在潦河石組合的思路上有所突破,題材的利用可以更寬泛自由,這樣頗為概括的意象題材,增加了模仿的難度,容易出來更多同題材卻不同感覺的組合,同時,組合中相互呼應(yīng)關(guān)系的掌握更需功力。這不難看出潦河石玩家在跟隨資源限制、市場需求尋求出路。
畫形共賞:
許多潦河石的畫面唯美,卻在形上有所遺憾。然而,有些石形不僅可以通過底座的搭配與創(chuàng)意來彌補,也能夠依形賞畫,依畫賞形,畫形共賞。修水石友陳嘯華的一方“點化”(見右頁),畫面漸變,唯美。通過底座的創(chuàng)意,又突出觀音的形態(tài)。畫形結(jié)合,亦真亦幻的仙靈之氣,頓時“點化”了眾人。另外,目前有些個別的局部石形修整也被市場所包容,買家也多認為,畢竟潦河石的畫面是賞玩重點,做適當?shù)男螤钚扪a可以接受。
石上創(chuàng)意:
潦河石產(chǎn)地石友也是民間藝人的李猛,前些年就已經(jīng)嘗試在一些石頭上手工刻畫。不加過多修飾與技巧的石刻,畫風樸拙自然,使得被利用起來的潦河石具有一種民俗的感染力。一般這類石刻所利用的原石,都是石友眼中沒有畫面觀賞價值的棄兒。另外,一些巧雕硯臺、原石茶臺、小的手把件,都漸成當?shù)叵矚g的賞玩之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