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同施肥類型下設施農業(yè)土壤質量的累積特征

      2016-07-25 00:09:04曾艷李征張靜涵安樹青冷欣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6年6期
      關鍵詞:設施農業(yè)化肥有機肥

      曾艷++李征++張靜涵++安樹青++冷欣++李寧

      摘要:以江蘇省南京地區(qū)設施農業(yè)土壤為對象,研究了施化肥為主和施有機肥2種施肥類型下,設施農業(yè)土壤的基本性質和養(yǎng)分含量在縱向剖面的累積特征。結果表明:設施農業(yè)中,施化肥為主表層土壤酸化現象明顯,施有機肥表層土壤鹽漬化現象明顯。2種施肥類型下表層土壤各養(yǎng)分含量均顯著高于露天土,施有機肥耕作方式在提高土壤養(yǎng)分方面整體優(yōu)于施化肥為主。設施農業(yè)土壤在縱向剖面累積特征明顯,施化肥為主的酸化現象在0~20 cm土層明顯,鹽分含量在各土層中穩(wěn)定,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同時出現表層聚集和向下遷移的特征,其中底層累積更為明顯;施有機肥耕作方式下土壤酸化主要集中在20~60 cm,土壤鹽分、全氮、全磷含量變化均在0~20 cm土層累積較多。設施農業(yè)中長期高投入的施肥,無論施化肥為主或有機肥為主,土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酸化、鹽漬化和養(yǎng)分累積現象,因此設施農業(yè)中應采取合理施肥措施,減少持續(xù)施肥時間較長區(qū)域的有機肥、氮肥、磷肥的施用量,以改善土壤質量惡化狀況。

      關鍵詞:設施農業(yè);有機肥;化肥;養(yǎng)分;累積

      中圖分類號: S15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6-0465-05

      收稿日期:2015-04-30

      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yè)(環(huán)保)科研專項(編號:20110918)。

      作者簡介:曾艷(1989—),女,貴州德江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濕地生態(tài)多樣性研究。E-mail:zengyan2206@163.com。

      通信作者:李寧,博士后,從事群落生態(tài)學研究方向。E-mail:lining196@126.com。設施農業(yè)是通過現代農業(yè)工程和技術改變自然環(huán)境,使植物獲取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等條件,進而達到有效生產并獲得較高產出的農業(yè)[1]。設施農業(yè)因其單產高、受季節(jié)影響小等優(yōu)點,可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效解決人多地少地區(qū)的農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問題,是我國蔬菜生產的重要方式之一[2]。在設施農業(yè)高投入、高產出的生產模式下,人們往往忽視了由此產生的環(huán)境問題,尤其是土壤環(huán)境質量惡化,它不僅影響了設施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對農產品安全及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不利影響[3]。設施農業(yè)高溫、高濕、高蒸發(fā)、無雨水淋溶的特性容易誘發(fā)土壤質量問題的產生,土壤酸堿性變化、鹽分積累、養(yǎng)分富集、蔬菜品質下降甚至導致部分種植年限較長的大棚不適宜蔬菜生產[4-6]。不同類型肥料合理施用對于保障設施農業(yè)土壤環(huán)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适遣捎没瘜W或物理方法制成,含有農作物生長需要的一種或幾種營養(yǎng)元素,施用見效快,但容易造成土壤質量下降、營養(yǎng)失調,加劇土壤磷、鉀的耗竭,導致硝態(tài)氮累積[7]。有機肥通常是指農牧業(yè)的廢棄物(包括動植物的殘體、糞便等)經過發(fā)酵、腐熟等過程制成的肥料,不僅含有植物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養(yǎng)分,能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的重要物質,對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產量和品質及增強作物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其缺點是肥效慢[8-10]。李吉進等研究表明,施用適量有機肥可以提高蔬菜產量,降低蔬菜硝酸鹽含量[11]。劉樸方等研究表明,有機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性質[12]?;谟袡C肥在保肥養(yǎng)地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設施菜地有機肥的施用量不斷增加[13]。本研究通過比較不同施肥類型下設施農業(yè)土壤質量狀況,分析長期施用化肥為主或有機肥條件下土壤化學性質和養(yǎng)分的縱向剖面累積特征,以期為設施農業(yè)土壤肥料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區(qū)概況

      江蘇省南京市地處我國東南部長江下游,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年平均溫度16.2 ℃,年平均降水量1 298.4 mm,市域面積6 587 km2,行政區(qū)劃包括11 區(qū)2 縣。其中,江寧區(qū)試驗區(qū)是長期種植水稻而形成的水耕人為土,經營方式主要為公司經營和分散式農戶承包,設施種植年限集中在7~8年,底肥以化肥為主,輔以少量農家肥,每年施2~5次,各種化肥的季總施用量為2 000 kg/hm2。追肥以復合肥、尿素為主,追肥1~2次,追肥中復合肥的季施用量為600 kg/hm2,尿素的季施用量為450 kg/hm2。溧水區(qū)試驗區(qū)以黃泥土為主,是一個成立于2002年的有機蔬菜生產公司,底肥與追肥均施用生物有機肥,每季施用量達3 300 kg/hm2。

      1.2樣品采集

      供試土壤樣品采集于2011年12月,根據每個大棚的實際大小,在均勻分布點原則基礎上,通過多點法(3~5點)采集表層土壤(0~20 cm),將混勻的鮮土用四分法留取1 kg 左右,裝入聚乙烯塑料袋,標記密封,帶回實驗室。共采集表層土壤樣品90個,其中設施菜地78個,露天菜地(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覆蓋的區(qū)域)樣本12個。設施菜地土壤樣品中以化肥為主54個,有機肥24個。同時,為了進一步研究設施農業(yè)土壤縱向剖面的化學性質以及氮、磷累積特征,在表層土壤取土附近,對可能產生污染來源的區(qū)域隨機選取27個不同施肥類型樣點。利用土鉆多點鉆取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深5層土樣,分別將同一大棚同一土層土樣混勻裝袋,密封保存,帶回實驗室進行測定。設施農業(yè)不同剖面土壤樣品中以化肥為主15個,有機肥7個,露天土5個。

      1.3樣品分析

      野外采集的土壤樣品經風干后,在室內剔除石塊、植物根莖等雜質,研磨后分別過10、60、100目篩,供土壤樣品分析。其中,表層(0~20 cm)土壤測定pH值、EC值、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等指標;剖面(0~100 cm)土壤測定不同土層土壤樣品的pH值、EC值、全氮、全磷含量。采用常規(guī)方法[14] 測定所有指標。采用玻璃電極法測定pH值;采用電導率儀法測定電導率(EC);采用重鉻酸鉀氧化-外加熱法測定有機質含量;采用重鉻酸鉀-硫酸氧化法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采用高氯酸-硫酸消化-凱氏定氮法測定全氮含量;采用氫氧化鈉堿熔-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全磷含量;采用碳酸氫鈉提取-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磷含量;采用乙酸銨提取-火焰光度法測定有效鉀含量。

      1.4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2010、SPSS 19.0軟件處理與分析數據,非參數Kolmogorov-Smirnov檢驗數據分布規(guī)律,運用非參數檢驗中2個或多個獨立樣本分析,通過Kruskal-Wallis單因素ANOVA成對比較進行顯著性檢驗,α=0.05。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施肥類型表層土壤pH值與EC值

      設施農業(yè)中施有機肥的表層土壤pH值最高,其平均值接近中性水平,與露天土差異不顯著。施化肥為主的表層土壤pH平均值為5.12,顯著低于有機肥和露天土(圖1)。不同施肥類型下表層土壤EC值由高到低依次為有機肥>化肥為主>露天土。設施農業(yè)土壤EC值顯著高于露天土。其中,施有機肥的土壤EC值最高,為1.78 mS/cm,分別是施化肥為主和露天土土壤EC值的4.6倍、5.1倍。

      2.2不同施肥類型表層土壤各養(yǎng)分含量的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設施農業(yè)中施有機肥、施化肥、施霧天圖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范圍分別為23.46~65.04、20.05~3999、11.69~42.29 g/kg。施有機肥表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顯著高于施化肥和露天土。

      設施農業(yè)和露天土表層土壤全氮和速效鉀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與有機質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一致。設施農業(yè)表層土壤的含氮量和速效鉀含量均高于露天土。其中,施有機肥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為2.45 g/kg,顯著高于施化肥為主和露天土。施有機肥土壤速效鉀的平均含量為0.84 g/kg,分別是施化肥為主和露天土速效鉀含量的2.9倍、3.2倍。不同施肥類型下表層土壤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變化規(guī)律一致。設施農業(yè)中2種施肥類型的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均顯著高于露天土,2種施肥類型間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均無顯著差異。施化肥為主的土壤全磷含量變異系數較大,其次為露天土,施有機肥土壤最低。有效磷含量方面,施化肥為主的表層土壤最高,其次為施有機肥土壤,露天土有效磷含量最低。

      2.3不同施肥類型下設施農業(yè)土壤pH值、EC值

      由圖2可知,設施農業(yè)土壤pH值縱向累積的變化比露天土壤更加劇烈。施化肥為主土壤pH值在0~20 cm土壤酸化現象明顯,且pH值隨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0~20 cm 的土層pH值為5.53,明顯低于20~40 cm土層的pH值。20~40 cm及更深土層40~60 cm和 60~80cm間pH值差異不大。施有機肥土壤的縱向累積狀況與施化肥為主土壤相反,0~60 cm土壤pH值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20 cm土壤pH值為6.72,20~40 cm土壤pH值為652,40~60 cm土層土壤pH值為6.15,60~80 cm土層土壤pH值為6.65。

      由圖2可知,設施土壤中施化肥為主的土壤EC值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變化不大。施有機肥土壤的土壤EC值在不同土層深度中的變化規(guī)律近似“S”形曲線,且EC值在各土層深度均高于施化肥為主土壤。其中,0~60 cm剖面施有機肥土壤EC值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逐漸降低,由0~20 cm的 0.69 mS/cm 降低到40~60 cm的0.35 mS/cm,在60~80 cm土層深度EC值又有所增加,是同等土層施化肥為主土壤的2.4倍。80~100 cm土層EC值相較60~80 cm有所降低,為0.43 mS/cm。

      2.4不同施肥類型下設施農業(yè)土壤全氮、全磷含量

      由圖3可知,設施農業(yè)中施有機肥和化肥為主土壤全氮、全磷平均含量在各土層均高于露天土。0~20 cm土層深度施有機肥全氮、全磷含量分別是同等土層施化肥為主的12倍、1.1倍。施有機肥土壤全氮、全磷含量隨著土層深度的變化呈現近似“S” 形變化曲線,0~60 cm土壤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全氮、全磷的含量相應減少,40~60 cm土壤的平均含氮量為0.67 g/kg。60~80 cm土層含氮量增加,其含氮量增加到1.13 g/kg,80~100 cm土層含氮量繼續(xù)降低至093 g/kg。施化肥為主的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變化規(guī)律均為0~20 cm土層全氮和全磷含量高于20~40 cm、40~60 cm、60~80 cm,后3個土層的各指標含量相差不大,但在土層80~100 cm 全氮和全磷含量又有所增加,并且為所有土層的最大值。

      3結論與討論

      3.1不同施肥類型設施農業(yè)表層土壤pH值和EC值的累積特征

      本研究結果顯示,設施農業(yè)中施有機肥表層土壤的pH值接近中性水平,與露天土差異不顯著。有機肥由于自身的組成成分,有助于微生物的存活,能增強土壤的緩沖能力,緩解土壤酸化速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維持土壤pH值穩(wěn)定的效果[15]。相反,施化肥為主的表層土壤pH值顯著低于施有機肥土壤,僅為5.12,甚至低于蔬菜生理障礙的臨界土壤酸堿性5.52[16]。這主要是由于設施農業(yè)種植方式下,化學肥料高投入、復種指數多、施用頻率高等特征,導致肥料中帶有的SO2-4、Cl-等強酸性離子殘留在土壤中引起土壤酸性增加[2]。電導率(EC)是衡量土壤鹽漬化程度的指標,通常與含鹽量表現為正相關關系,可以反映土壤鹽分情況[17]。與露天土相比,不管是施有機肥還是施化肥為主種植方式下,其表層土壤的EC值均顯著增加。Chen等指出,過量施用有機肥和化肥可能使得某些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養(yǎng)分及肥料的副成分大量殘留在土壤中,導致土壤鹽基離子增加[18]。同時,設施大棚內的高溫、高蒸發(fā)量,導致水分的運動方向總是由下向上移動,深層水分不斷通過毛細管作用上移,溶解其中的鹽分,隨后移至土壤表層聚積,離子濃度增加[19],從而導致土壤EC值升高。何文壽提出,當設施農業(yè)土壤電導率大于0.5 mS/cm時,標志土壤鹽分開始超標;當電導率達到1.0 mS/cm時,土壤已經鹽漬化;當電導率達3.0 mS/cm時,土壤已經嚴重鹽漬化[20]。本研究結果表明,施有機肥土壤EC值為1.78 mS/cm,表明長期大量施用有機肥導致表層土壤出現鹽漬化現象。

      3.2不同施肥類型設施農業(yè)表層土壤各養(yǎng)分含量的累積特征

      有機質含量是衡量菜地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標。本研究結果表明,設施農業(yè)施有機肥表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分別是化肥為主和露天土的1.7倍、1.9倍。有機肥在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方面效果顯著。同時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并不意味著就對農作物生長有利,過量有機質累積不但浪費肥料,也是土壤酸化、鹽漬化發(fā)生的來源[21]。本研究結果表明,設施農業(yè)表層土壤全氮、速效鉀含量變化與有機質含量的規(guī)律相同。施有機肥土壤全氮含量分別是施化肥為主和露天土的1.5倍和1.6倍。梁國慶等通過長期試驗也證實了有機肥料區(qū)的土壤含氮量最高,而化肥區(qū)僅略高于不施肥區(qū)[22]。這可能是由于大量施用氮肥提高了作物根茬和根分泌物的量,亦即增加了歸還土壤的有機氮量,這部分氮比土壤原有的有機氮易礦化?;手袩o機形態(tài)的氮較多,在澆灌過程中容易流失。相反,土壤持續(xù)獲得有機肥的施入,有機氮在土壤中完成其全部分解過程需要經過漫長歲月,導致有機氮殘留逐漸累積形成豐富的氮庫[23]。充足的鉀對于增加蔬菜產量、提高蔬菜品質具有良好效果,連續(xù)施用有機肥對提高土壤速效鉀含量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胡田田等指出,速效鉀含量在150~250 mg/kg 之間為適應范圍,大于350 mg/kg為過量[24]。本研究中施有機肥的表層土壤速效鉀含量為840 mg/kg,是參考值的2.4倍,這與研究區(qū)的黃泥土母質鉀素含量豐富有關,并且高投入量的有機肥也增加了鉀素的含量。魯如坤提出,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豐缺指標為:小于33 mg/kg為嚴重缺乏,33~60 mg/kg為缺乏,60~90 mg/kg為適宜,大于 90 mg/kg 為偏高[25]。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有機肥(140 mg/kg)和化肥為主(180 mg/kg)2種施肥類型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超過正常值2倍左右。長期施用化肥或有機肥均能有效增加設施農業(yè)表層土壤中的磷素含量。因此,筆者認為,肥料的高投入量是導致設施農業(yè)土壤磷素積累的關鍵原因。有效磷是植物體吸收磷素的直接來源,土壤有效磷是評價土壤磷素供應水平的重要指標,它的動態(tài)變化除了受土壤自身的理化性質和自然因素等影響以外,還與施肥量和作物吸磷量有很大關系[26]。在設施農業(yè)栽培條件下,土壤幾乎不受雨水淋溶,加之大量施入有機肥,雖然作物吸收利用的帶出量很大,但仍然會造成磷素在土壤表層的累積。

      3.3不同施肥類型設施農業(yè)土壤質量縱向累積特征

      本研究結果表明,0~20 cm施化肥為主土壤酸化現象明顯,施有機肥土壤出現不同的酸化趨勢主要集中在20~60 cm 2個土層。施化肥為主或有機肥的耕作方式下上層土壤pH值的降低或增加與肥料自身的性質有關。施有機肥的耕作方式下20~60 cm土層出現不同程度酸化,這可能是由于該區(qū)域過量的有機肥礦化分解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在設施農業(yè)特殊的環(huán)境條件下,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代謝作用旺盛,產生大量的CO2,土壤酸性增加;施化肥為主的耕作方式下下層土壤pH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大量化肥在表層快速分解,少量農家肥在下層土壤作用增加,提高了土壤的緩沖性能;隨著土層加深,無論施化肥為主或有機肥,受表層影響較小,土壤的酸化程度均越來越輕[27]。本研究結果表明,施化肥為主的耕作方式下,土壤EC值在縱向剖面的變化波動不大,各土層含鹽量較低且均勻分布,這可能是由于該研究區(qū)中添加的部分有機肥緩慢分解進入深層土壤,促進了土壤礦質-有機復合體,有利于增加土壤對鹽分的緩沖性,土壤電導率水平穩(wěn)定有關[28]。筆者發(fā)現,本研究區(qū)農戶習慣于通過接棚晾曬與雨水灌溉達到除鹽的效果,緩慢降低了土壤深層的鹽分累積速度。施有機肥土壤EC值在0~20 cm和60~80 cm土層處較高,其值分別為0.69、0.65 mS/cm,是同層土壤中施化肥為主的1.8、2.4倍,說明長期施有機肥設施農業(yè)土壤鹽分同時存在向底層遷移和向表層聚集2種聚集方式,但表層土壤的累積量更高。這符合鹽分隨水運動規(guī)律:一方面,設施土壤中有機肥的高投入量增加了鹽分離子的向下淋洗量;另一方面,設施農業(yè)的高溫、高蒸發(fā)特征導致鹽分離子又隨著土壤水分的向上運動而逐漸向表層遷移、聚積。電導率隨縱向剖面的變化規(guī)律可能與設施農業(yè)投入使用的年限有關,設施農業(yè)種植時間越長,土壤越容易出現表層和底層鹽分的累積[29]。本研究中設施農業(yè)有機肥種植年限達到10年左右,其土壤含鹽量的縱向剖面累積特征與周鑫鑫等的研究結果[30]一致。

      施肥不僅影響設施農業(yè)土壤表面各養(yǎng)分含量的變化,隨著施肥年限的增加,養(yǎng)分的向下遷移也會影響其垂直分布。設施農業(yè)中,施有機肥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在縱向剖面的變化規(guī)律與EC值相同,即在0~20 cm和60~80 cm發(fā)生養(yǎng)分累積現象,并以表層聚集為主;施化肥為主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在0~20 cm和80~100 cm出現累積,且底層聚集現象更明顯。有機肥和化肥長期的高投入量,導致設施農業(yè)土壤養(yǎng)分在表層聚集,但隨著種植時間的延長以及設施灌溉的方式不同,氮、磷養(yǎng)分開始向深層土壤轉移,施有機肥研究區(qū)種植年限長達10年,且實行嚴格的滴灌,土壤水分向下運動,60~80 cm 土層發(fā)生弱淋溶淀積,養(yǎng)分含量升高。由于過量施用氮肥和磷肥,施化肥為主土壤中氮、磷元素向下的遷移量或遷移速度可能高于施有機肥,所以施化肥為主土壤底層累積量較高。黨廷輝研究結果表明,氮肥或氮肥與有機肥配施都可能引起硝態(tài)氮的深層淋溶,氮肥用量越大,淋溶量及深度愈大,且有機肥的長期施用產生的硝態(tài)氮累積深度較淺、累積量較低[31]。Elrashidi等研究發(fā)現,長期施肥引起土壤表層磷的富集,在較大的降水量條件下,表層土壤富集的磷可遷移到地下水層[32]。也有研究表明,氮、磷養(yǎng)分含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引起地下水的污染[33]。因此明確不同施肥類型下土壤養(yǎng)分在剖面的累積規(guī)律,對于評價不同施肥類型養(yǎng)分的有效性和可能引起的環(huán)境質量問題也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表明,設施農業(yè)土壤因施肥類型不同而呈現差異。表層土壤中長期施用有機肥有助于維持土壤正常pH值,但會引起土壤EC值的增加,鹽分累積而出現鹽漬化現象;施用化肥為主的表層土壤酸化明顯。施化肥為主或施有機肥表層土壤養(yǎng)分含量累積明顯。設施農業(yè)土壤縱向剖面發(fā)生鹽分和養(yǎng)分累積并有向下遷移的現象,其中施化肥為主土壤鹽分積累在表層和底層,但未出現鹽漬化現象,氮、磷在底層累積量增加。施有機肥土壤酸化現象發(fā)生在20~60 cm,0~20 cm 和60~80 cm土層鹽分累積并發(fā)生鹽漬化,同時養(yǎng)分也積聚在含鹽量增加的土層。因此,針對不同施肥類型下設施農業(yè)土壤質量惡化的現象,提倡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機肥[34],尤其是減少單施有機肥區(qū)域的肥料施用量,適當降低氮肥、磷肥的持續(xù)投入,并根據季節(jié)變化和蔬菜種植模式的需肥條件,結合精確滴灌技術,有效改善土壤質量問題,提高設施農業(yè)的施肥效率,最終達到保障農產品種植安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英,徐曉紅,田子玉. 我國設施農業(yè)的現狀、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 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12):83-86.

      [2]曾希伯,白玲玉,蘇世鳴,等. 山東壽光不同種植年限設施土壤的酸化與鹽漬化[J]. 生態(tài)學報,2010,30(7):1853-1859.

      [3]郭文忠,劉聲鋒,李丁仁,等. 設施蔬菜土壤次生鹽漬化發(fā)生機理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 土壤,2004,36(1):25-29.

      [4]杜新民,吳忠紅,張永清,等. 不同種植年限日光溫室土壤鹽分和養(yǎng)分變化研究[J]. 水土保持學報,2007,21(2):78-80.

      [5]劉兆輝,江麗華,張文君,等. 山東省設施蔬菜施肥量演變及土壤養(yǎng)分變化規(guī)律[J]. 土壤學報,2008,45(2):296-303.

      [6]郭春霞. 設施農業(yè)土壤次生鹽漬化污染特征[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yè)科學版,2011,29(4):50-54.

      [7]姜慧敏,張建峰,楊俊誠,等. 不同氮肥用量對設施番茄產量、品質和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的影響[J].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0,29(12):2338-2345.

      [8]李培軍,蔣衛(wèi)杰,余宏軍. 有機肥營養(yǎng)元素釋放的研究進展[J]. 中國蔬菜,2008(6):39-42.

      [9]薛峰,顏廷梅,楊林章,等. 施用有機肥對土壤生物性狀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0,18(6):1372-1377.

      [10]劉睿,王正銀,朱洪霞. 中國有機肥料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310-313.

      [11]李吉進,宋東濤,鄒國元,等. 不同有機肥料對番茄生長及品質的影響[J]. 土壤肥料科學,2008,24(10):300-305.

      [12]劉樸方,王宏燕. 農家肥和化肥施用對大豆根瘤菌多樣性的影響[J]. 生態(tài)學雜志,2012,31(6):1468-1472.

      [13]張彥才,李巧云,翟彩霞. 河北省大棚蔬菜施肥狀況分析與評價[J]. 河北農業(yè)科學,2005,9(3):61-67.

      [14]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8.

      [15]丁玉梅,李宏光,何金祥,等. 有機肥與復合肥配施對煙株根際土壤pH值的影響[J]. 西南農業(yè)學報,2011,24(2):635-639.

      [16] 史桂芳,畢軍,夏光利,等. 保護地蔬菜土壤障礙指標界定及應用研究[J]. 耕作與栽培,2003(3):49-50.

      [17]李彬,王志春,梁正偉,等. 吉林省西部蘇打堿土區(qū)地下水的地球化學特征[J]. 水土保持學報,2006,20(4):148-151.

      [18]Chen Q,Zhang X S,Zhang H Y,et al. Evaluation of current fertilizer practice and soil fertility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the Beijing region[J].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2004,69(1):51-58.

      [19]曾禮,鄭子成,李廷軒,等. 設施土壤水-鹽運移的研究進展[J]. 土壤,2008,40(3):367-371.

      [20]何文壽. 設施農業(yè)中存在的土壤障礙及其對策研究進展[J]. 土壤,2004,36(3):235-242.

      [21]高新昊,劉蘋,劉兆輝,等. 壽光設施菜地土壤養(yǎng)分累積與農產品硝酸鹽污染研究[J]. 江西農業(yè)學報,2013,25(6):125-128.

      [22]梁國慶,林葆,林繼雄,等. 長期施肥對石灰性潮土氮素形態(tài)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0,6(1):3-10.

      [23]沈善敏. 中國土壤肥力[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8:475-476.

      [24]胡田田,李生秀. 土壤剖面中的起始NO-3-N可靠的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標[J]. 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1993,11(3):74-82.

      [25]魯如坤. 土壤-植物營養(yǎng)學原理和施肥[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8.

      [26]王婷婷,王俊,趙牧秋,等. 有機肥對設施菜地土壤磷素狀況的影響[J]. 土壤通報,2011,42(1):132-135.

      [27]蘇友波,李剛,毛昆明,等. 昆明地區(qū)主要花卉蔬菜基地設施栽培土壤養(yǎng)分變化特點[J]. 土壤,2006,36(3):303-306.

      [28]徐力剛,楊勁松,張妙仙,等. 微區(qū)作物種植條件下不同調控措施對土壤水鹽動態(tài)的影響特征[J]. 土壤,2003,35(3):227-231.

      [29]李寶富,熊黑剛,張建兵,等. 不同耕種時間下土壤剖面鹽分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土壤學報,2010,47(3):429-438.

      [30]周鑫鑫,沈根祥,錢曉雍,等. 不同種植模式下設施菜地土壤眼扥的累積特征[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3,41(21):343-345.

      [31]黨廷輝. 黃土區(qū)旱地深層硝酸鹽累積機理,生物有效性與環(huán)境效應[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

      [32]Elrashidi M A,Alva A K,Huang Y F,et al. Accumulation and downward transport of phosphorus in Florida soil and relationship to water quality[J]. Comm Soil Sci & Plant Anal,2001,32(19/20):3099-3119.

      [33]袁麗金,巨曉棠,張麗娟,等. 設施蔬菜土壤剖面氮磷鉀積累及對地下水的影響[J].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0,18(1):14-19.

      [34]汪海燕,王輝. 不同施肥處理對番茄根際土壤銅形態(tài)變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響[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4,42(5):245-249.

      猜你喜歡
      設施農業(yè)化肥有機肥
      7月我國化肥進口量增加
      現代農業(yè)離不開化肥
      化肥農藥減量,怎么減?
      豬糞變有機肥一年賣了3個億
      保障糧食安全 有機肥行業(yè)如何先行?
      化肥需求增長不均 有人歡喜有人憂
      傳統or新型 有機肥發(fā)展迎來春天
      生物有機肥與現代農業(yè)
      蘇南地區(qū)設施農業(yè)發(fā)展經濟效益分析
      朝陽市設施農業(yè)科技信息資源建設開發(fā)SWOT分析
      宿州市| 弥渡县| 海安县| 洛扎县| 贡觉县| 临清市| 水城县| 九寨沟县| 彭泽县| 会东县| 武城县| 华蓥市| 元江| 浦北县| 石阡县| 江达县| 永靖县| 弥勒县| 西乡县| 乡宁县| 永清县| 加查县| 张家界市| 肇东市| 麻江县| 修武县| 五华县| 博白县| 垦利县| 通道| 那坡县| 林州市| 灌南县| 临朐县| 鸡西市| 葫芦岛市| 茌平县| 宜都市| 宝应县| 太仆寺旗|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