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非一
立夏后,氣溫驟升,很多人都感覺上火了,喝涼茶、吃“苦”菜、綠豆湯當水喝……各種去火招數(shù)都用上了??捎腥税l(fā)現(xiàn)這“火”還是沒下去,有的甚至嚴重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本文為大家介紹用食物去火時常犯的四種錯。
錯誤一 吃“苦”能去火
不少人認為吃苦瓜、喝苦丁茶等苦味食物可以下火??辔妒澄镏泻械纳飰A具有消暑清熱、舒張血管的作用,實際上,這些苦味食物多適合瀉肝膽、胃腸之火,適宜于喉嚨疼痛、口臭、眼睛發(fā)紅等癥狀,但對于口舌生瘡等心火癥狀則不適用。另外,過多食用或食用苦味過重的食物,可能會損傷脾胃,引起惡心、嘔吐等不適反應。
錯誤二 綠豆湯、菊花茶當水喝
夏日炎炎,不少人會熬上一鍋綠豆湯或沏上一壺菊花茶給家人當水喝。綠豆性寒、味甘,可清熱解毒、消暑止渴,但對于手足涼、腹脹、腹瀉等體質(zhì)虛弱的人,最好不要過多飲用,可選擇綠豆粥這種稍溫和的吃法。虛寒體質(zhì)的人不宜長期大量飲用菊花茶,否則會使體質(zhì)越來越虛寒,免疫力降低。
錯誤三 人人都能喝涼茶
涼茶雖然成分不一,但主要是由金銀花、菊花、黃岑、荷葉、藿香等組成,屬寒性。馬恰怡醫(yī)師介紹說,在濕熱的南方,喝涼茶可清熱解毒、祛濕,但對于平時體質(zhì)較差或怕冷、脾胃虛寒等寒性體質(zhì)的人來說,喝涼茶可能會導致胃疼、腹痛,甚至腹瀉。
錯誤四 多吃水果能“滅火”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適量食用有益健康,但有些水果可能“火上澆油”。以桃子為例,“桃養(yǎng)人”的說法古已有之,但需因人而異。桃子具有通便的作用,但桃子性溫,對于實熱體質(zhì)者因上火引起的便秘、舌苔黃、口干、咽喉疼痛等,不但不能去火,還可能加重病情。此外,橘子、荔枝、桂圓、石榴、椰子、楊梅等都屬于溫性水果,容易上火的人最好少吃。
夏季適宜吃的食物
【肉食:鴨肉】
夏季并非只宜吃清淡食物,其實夏季照樣能進補,關鍵在于選對食物。鴨肉富含蛋白質(zhì),性寒涼,從中醫(y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別適合體內(nèi)有熱、易上火的人食用。鴨肉和竹筍燉食,可治痔瘡出血;鴨肉同海帶燉食,對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等頗有益處;鴨肉與火腿、海參共燉,燉出的鴨汁善補五臟之陰;鴨肉同糯米煮粥,有養(yǎng)胃、補血、生津之功效,對病后體虛者大有裨益。
【飲料:熱茶】
很多人喜歡在盛夏喝冰飲,殊不知在炎炎夏日里,首選的飲料其實應是極普通的熱茶。研究表明,熱茶的降溫能力大大超過冷飲制品,是消暑飲品中的佼佼者。茶葉中富含鉀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綠茶10.7毫克,紅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
【蔬菜:苦味菜】
中醫(yī)認為,夏季暑盛濕重,傷腎氣、困脾胃,所以人會感覺不舒服,而苦味食物可補氣固腎、健脾燥濕?,F(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苦味蔬菜中的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選擇。它們含有豐富的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堿、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等。夏季氣溫高,濕度大,人往往精神委靡、倦怠乏力、胸悶、頭昏、食欲不振、身體消瘦。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益處。
【調(diào)味品:食醋】
夏天多吃點醋,可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既可殺滅化膿性葡萄球菌等,對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也有預防作用,而且喝醋能很快解除疲勞、恢復精力,緩解暑熱帶來的疲勞、困倦不適。
【開胃食品:姜】
炎炎夏日,人體受暑熱侵襲而出汗過多,消化液分泌減少,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小腸,使腸黏膜的吸收功能增強,從而起到開胃健脾、促進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除此之外,它還能刺激味覺神經(jīng)和胃黏膜上的感受器,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使消化功能增強。因此,夏季食姜可明顯增進食欲。
【營養(yǎng)素:維生素E】
人在夏天會遇到三大危險:強烈的日照、臭氧與疲勞,而維生素E可以降低它們對人體的危害程度。麥芽、麩皮面包、胡桃泥、奶制品等食物中含豐富的維生素E量,夏天可多進食這類食物,也可酌量服用維生素E藥丸,每天15~60毫克即可。
【湯肴:番茄湯】
番茄湯燒好后降至室溫再喝。番茄中所含番茄紅素可保護男性前列腺。同時,夏季多喝番茄湯既可獲得營養(yǎng),又能補足水分,一舉兩得。
【補品:人參】
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加速,能量消耗增加,睡眠減少,食欲下降。對缺乏高溫適應能力的人來說,人參是抗御暑邪的佳品。只要舌苔不是白膩、厚膩、黃膩,或有熱度的話,就可以服參進補。特別是冬季易發(fā)支氣管炎、哮喘等慢性病的患者,夏季服用人參可以扶正固本,提高身體免疫功能,預防冬季慢性病的發(fā)作,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