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立新
?
白首丹心著青史
——讀《郭崇毅傳奇人生》有感
□楊立新
200 報8》年視1點2月新聞5日版,《曾人刊民登日特別報道《郭崇毅:政府參事的楷?!?,文章報道了安徽大包干的功臣、安徽省政府參事郭崇毅,在1978年我國農村改革的前夕,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憑著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大量調研得來的第一手材料,懷著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誠,在短短五個月內,連續(xù)三次上書中央,直言進諫,為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的重大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日,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聯合向全國發(fā)出《關于學習政府參事楷模郭崇毅的通知》。
現在,一部全面介紹郭崇毅生平事跡的紀實著作《郭崇毅傳奇人生》就擺在我的案頭。捧讀該書,一位站在青史里的正直老人不覺走進我的心間,令我心潮澎湃,感慨系之。同樣,讓我感動的還有該書的作者、年逾八旬的安徽池州老作家丁育民先生。
丁老是家父的摯友,我尊敬的前輩。當我問及為何要為郭崇毅立傳?丁老慨然答道:“因為郭崇毅是個一輩子敢講真話的硬漢子,我從心底里敬佩他!”
早在20年前,由家父主編的《黃淮潮》雜志就連載了丁老撰寫的長篇紀實文學《中國的改革由農村開始、農村的改革由安徽開始:安徽農村改革從哪里發(fā)端?》,詳細介紹了郭老冒著風險,最早向中央反映安徽農村包產到戶情況的經過。但丁老感到郭老尚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傳奇經歷隱藏在心里,為了記錄歷史,便萌生了為郭老作傳的念頭。當他向郭老提出這一想法時,哪知郭老對過去的坎坷經歷不愿提及,更不愿回憶記錄:“過去的都過去了,現在再翻出來,有些人看了會不高興的?!痹诙±系姆磸蛣裾f下,郭老終于松了口:“這幾天,我想了想,你的話有一定道理。既然這么多年風風雨雨都過來了,還顧忌別人高不高興做什么呢?重要的是講真話、說實情。趁我腦子還沒糊涂,你要記錄就記錄吧。我想開了,吐出來總比爛在肚子里強呀。留給后人,也許會有點意義。”
從此以后,丁老便經常奔波往返于住地池州和郭老在合肥的家。已是衰暮之年的郭老經常住院,采訪時斷時續(xù),但兩位老人都不忘彼此的約定,把這件事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丁老前后在郭老府上住了數月之久,郭老將他手頭珍藏的原始資料,悉數交付丁老。當郭老講述他戰(zhàn)爭年代和新中國成立后那些曲折驚險、可歌可泣的傳奇經歷,不僅令丁老聽得動容落淚,也使郭老因打開塵封的記憶而徹夜難眠。丁老挑燈熬夜爬格子,將這些極其珍貴的口述史料一一錄于筆下。寫好一章,即由郭老抱病親自過目審定,并將初稿由郭老親自送省政協(xié)文史委審閱蓋章認可。
2002年郭老病故后,丁老開始撰寫初稿的后續(xù)部分。但此時的丁老也已步入古稀之年,握筆手發(fā)顫,寫不成字了。想起郭老的重托,丁老心急如焚,就向女兒學起電腦打字。就這樣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將經郭老抱病口述、親自審閱的30萬字書稿敲了下來,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丁老的心血呀!
去年年初,《郭崇毅傳奇人生》由光明日報出版社付梓面世。欣喜之余,丁老坦陳:“我一個年邁之人,苦苦撰寫郭老的傳奇人生,不是為了揚什么名,也不要什么稿酬,只是為了不辜負郭老的信任,表達我心中的一片崇敬之情。歷史就是歷史,我不信往事都成煙,更不信青史盡成灰。能把真實的歷史留下來,傳給后人,吾心足矣!”他還賦詩一首自賀:“逝水年華八十春,郭老事跡尚留痕。傳奇人生留青史,一身正氣萬古存!”
打開《郭崇毅傳奇人生》卷首的《序》,就感到此書非同尋常,讓讀者一下子就掂出了這部披露大量珍貴原始史料圖書的分量。我一口氣連讀數遍,深為感動。
《序》文由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陳進玉撰寫。他對該書及其作者予以高度評價:“郭崇毅參事的一生堪稱傳奇,但人們對他的全部事跡了解不多,現在呈現于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遺憾。殊為難得的是,作者丁育民先生系傳主生前好友,書中內容或由郭崇毅參事親口所述,或是親手交付原始史料,郭崇毅參事還親自審定了該書內容。誠如丁育民先生指出的,他寫這本書,前后20載,八易其稿。因此,本書可謂是極為珍貴的親歷、親見、親聞之作,完整、客觀、生動地再現了郭崇毅參事光輝的一生,具有很強的史料性和可讀性?!彼Q“這是一部值得向全國政府參事和廣大讀者推薦的好書”。
傳奇老人郭崇毅雖然已離開了我們,但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卻隨著《郭崇毅傳奇人生》的出版奏響了歷史的回聲。全國政府參事楷模郭崇毅,矗立在中國農村改革的青史里,讓后人永遠懷念和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