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濱 張 偉 本刊記者/楊 雪
?
愛“找事兒”的“娃娃”書記
□孫濱張偉本刊記者/楊雪
人物小傳:
康廣清,樺南縣梨樹鄉(xiāng)梨樹村黨支部書記,樺南縣人大代表,曾榮獲佳木斯市勞動模范標兵稱號,2016年2月被評為全省農村“百名好支書”。
五年前,在縣里做生意的康廣清回到梨樹村擔任黨支部書記時,只有37歲。村民看他這么年輕,表面喊他康書記,私底下都叫他“康娃娃”。老村委會主任也覺得他初出茅廬,對他不太放心,便來問他有啥發(fā)展規(guī)劃。
康廣清說:“咱村有4000口人,每人都張口提一件事,也才4000件事。我為他們把事辦好,大伙兒都滿意了,村里自然不就發(fā)展好了?”
老主任咂了口煙嘴說:“嘿嘿,辦好4000件事,難?。 ?/p>
“當成自己的事去辦,就不難?!笨祻V清笑笑說。
第二天,康廣清就在村委會用大喇叭向全體村民做出承諾:“在村里我24小時待命,大伙兒只要有事兒,可以隨時來找我?!?/p>
村民吳長青是第一個找康廣清“訴苦”的。
吳長青是水稻種植大戶,但他種植的20坰地一直是用柴油機抽水灌溉,不但費用大,且抽水量不足,嚴重影響了種植效率和經濟收益。
康廣清聽完后沒說啥,只是讓他回家等。吳長青的心頓時涼了半截——“這事兒準又沒戲了!新官上任都愛拿個態(tài)度,我還當真了?!眳情L青嘟囔著走出村委會辦公室。
康廣清心里明白,梨樹村灌溉水源不足,生活用水質量差,這不只是吳長青一家遇到的事,而是整個村亟待解決的問題,他需要制定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接下來的一個月里,他把采集的水樣拿到權威部門進行檢驗,確定水質未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后,又將農田灌溉難的實際情況拍成短片,拿著這些“物證”多次跑鄉(xiāng)、縣有關部門申請爭取治水資金,挨個單位求援,最后爭取到了項目改造款,用這筆錢打了20多眼深水電機井,并配備了凈水車間和配套凈水設備。當甜絲絲的飲用水從凈水車間引入家家戶戶、源源不斷的地下水沿溝壑滋潤著萬畝良田時,康廣清“年輕有為”的形象也深入到了村民的心間。
吳長青沒想到,康廣清不言不語地就把這么大的事辦好了。他感慨地說:“康書記不耍嘴上功夫,一心辦實事兒,真是好樣的!”
看到康廣清是真心為大伙兒辦事,村委會辦公室再沒了清靜時候,每天都有村民來找他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連村里的保潔員都笑著要“加薪”:“書記啊,你看看,剛拖完的地又踩滿了腳印。你沒來的時候,這辦公室我三天拖一次地,自打你來之后,一天得拖三次地!”
一年365天,除了過年那幾天,康廣清幾乎沒有休息日。為啥這么忙?因為他坐不住閑板凳,總愛給自己“找事兒”,還專挑難事。
村民安淑蘭14年來一直沒有分到土地,多次上訪也沒能解決問題。康廣清來村后,多方調查了解,仔細查找原因,查出了當年多占地的一方,并按規(guī)定進行處理,將屬于安淑蘭的土地還給了她。
這件事辦妥后,康廣清捋著源頭,把村里多年來不合理分配的200余畝地依法全部收回,并將其分給近50戶缺地的村民。
康廣清公平、務實的作風在潛移默化中暖了民心。永利屯有20多戶五保戶,康廣清把他們的家變成了自己的常駐“站點”,定期為他們送物、送錢,幫助他們尋找就業(yè)出路,努力擺脫貧困。
能人郝占臣要在村里建一個農業(yè)合作社,但是晾曬場的面積不足,想租鄰居計連奎家的地,但多次溝通都沒有談攏,無奈放棄了項目??祻V清知道后,幾次三番到計連奎家里拉家常、講道理,終于做通了他的工作,讓郝占臣順利辦起了合作社。經康廣清的說和,原來關系有些僵的郝占臣、計連奎成了朋友,鄰里和睦了。
這五年,康廣清為村里辦的事有沒有4000件不好說,但成效卻顯而易見——梨樹村的路燈亮了,自來水通了,茅草房少了,低洼地平了,柏油路寬了。難以想象幾年前還是垃圾成堆、污水橫流的落后村,現(xiàn)在變成了家家推開門就是綠籬寬道、打開窗就有鳥語花香的美麗鄉(xiāng)村。
如今,梨樹村的村民在外人面前說起這幾年的變化,可自豪了。
[編輯:楊雪電子信箱:ddsh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