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mela
PROJECT?專題
叫嫁給尼克狐有一種窮惦記
文| mela
估計宋仲基也沒有想到,自己蟄伏了N多年,辛辛苦苦換來的“老婆粉兒”,居然就這樣被一只狐貍分流了。
一部前期異常低調的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輕松破了三億票房。很久沒有看到這樣“零差評”的動畫電影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出產(chǎn)于迪士尼的第55部動畫長片,本身已經(jīng)不再帶有迪士尼的符號式桎梏,而是充滿自我革命的蓬勃氣色。
隨著迪士尼的不斷突破自我,動畫產(chǎn)業(yè)也開始大舉進軍“大銀幕”,特別是在中國。去年國產(chǎn)動畫電影市場個別案例的成功以及政策利好,讓投資者看到了動畫電影的前景,或者錢景,直接導致了今年1月份有46部動畫電影立項,但能否就此斷言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春天到了,還不好說。
《長發(fā)公主》
《柯南:業(yè)火的向日葵》
其實,動畫產(chǎn)業(yè)的格局從某種角度講是很簡單的。即使鋪一張世界地圖在面前,在動畫領域值得研究的也就“兩個點”——美國和日本。
“老美”的動畫以數(shù)字化的電腦制作為主,一度號稱美國沒有“動畫繪制人”。其特點是夸張的人物形象和動作,且節(jié)奏較快,體現(xiàn)了美國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而日本的動畫以賽璐璐和噴筆繪制為主,體現(xiàn)的是一種唯美的風格。特點是以優(yōu)美的人物造型、內涵豐富的對白及劇情吸引觀眾。但相對的,定格畫面就較多,節(jié)奏也較慢。
《冰雪奇緣》
專業(yè)技術讓動畫兩巨頭的風格涇渭分明,但更神奇的卻是商業(yè)。
比如,在經(jīng)歷漫長的競爭與合作關系之后,迪士尼冒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將皮克斯放入購物車,并挽留住約翰·拉賽特成為兩家公司共享的首席創(chuàng)意官,這種融合讓迪士尼和皮克斯都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只是萬事開頭難,2006年的《賽車總動員》作為迪士尼持續(xù)多年力主推進的一個合作項目,最終票房數(shù)字成為皮克斯迄今為止的倒數(shù)第二。2012年的《勇敢傳說》更是災難,連《怪獸大學》都遭受牽連,沒能趟過皮克斯8億美元的歷史票房均線。
《龍貓》
不過,迪士尼的逆襲也是有目共睹,2013年的《冰雪奇緣》票房觸及頂峰。只是,這部勝于美術和音樂的“又一個公主的故事”依然沒有離開迪士尼的舒適區(qū),盡管它用力吸取了皮克斯“用成人的視角構建童話,用孩童的語言娓娓敘事”的特長,票房及衍生品的成績也相當輝煌。
《超能陸戰(zhàn)隊》
《瘋狂動物城》的橫空出世是迪士尼自我革命的典型產(chǎn)物,將政治寓言和童話故事合二為一,同時滿足家庭兩代觀眾的欣賞取向,而這正是好萊塢所推崇的“合家歡”電影所追求的效果。
《功夫熊貓》
《大圣歸來》
與此同時,日本動畫最明顯的特點依舊是“劇場版”凱歌高奏,其中自然少不了《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這些年年見的熟面孔。吉卜力動畫與短片《父與女》導演邁克爾·度德威特聯(lián)手的《紅海龜》中會碰撞出什么火花也依舊是未知數(shù)。
《小黃人》
如果再加入“一個點”,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動畫電影產(chǎn)業(yè)正在醞釀著準備進入爆發(fā)期,《大圣歸來》《小門神》等優(yōu)秀作品,提高了民眾對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期望值。
《瘋狂動物城》
如果從票房來看,《大圣歸來》和《瘋狂動物城》很像,呈現(xiàn)出非常明顯的低開高走趨勢,最終成績出人意料。
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兩部動畫片成功的共同點在于它不是標準意義上為兒童制作的動畫片,去低幼化的策略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瘋狂動物城》雖然披著童話的外衣,卻不知不覺地講述頗為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人是否應該堅持夢想?是否堅持夢想就一定能夠成功?電影中清一色的各種動物,實際上是成人社會中各色人等的化身。在類型上,電影也進行了雜揉處理,有黑色犯罪類型、社會問題類型、英雄類型,因為巧妙的隱喻和天衣無縫的劇情設計,其觀賞性甚至超過了很多同類型的電影。
動畫電影不再一味討好兒童,不再僅僅依賴賣萌吸睛,這是否為全球的動畫產(chǎn)業(yè)帶來一些啟示呢?
事實上,近些年出現(xiàn)的動畫電影,有很多是非常尷尬的類型。
一方面,在觀眾結構上,高度依賴電視培養(yǎng)出來的低幼電影觀眾,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熊出沒》系列,“一拖二”的觀眾構成非常單一。
另一方面,在電影水準上,劇情過于低幼,說教味過重,讓父母觀眾淪為影院里的陪襯。國產(chǎn)動畫電影一度是只有六一兒童節(jié)才會蜂擁出現(xiàn)的類型,同時,這一類型電影在投入與產(chǎn)出上也不成比例,是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一個軟肋。
但是,《大圣歸來》的出現(xiàn)讓人感到驚喜,原因就在于它打破了這兩種刻板印象。比如,在受眾上并不是主打低幼群體,而是關注已經(jīng)開始經(jīng)歷人生叛逆期的青少年群體,孫悟空的形象是最接近于現(xiàn)代青少年的形象設定,無論是外形還是性格。
但是,請注意,轉折來了。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如果動畫電影全部成人化,那孩子看什么?
這就引出了一個重點——轉化。
市場已經(jīng)證明,只有顧及到更多觀眾的口味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所以,如何巧妙地進行改編、轉化,是一個重要問題。
比如經(jīng)典的《獅子王》,它的故事原型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原文本并不適合兒童閱讀,但是當人物變成開口說話的動物后,不僅吸引了全世界小朋友的目光,甚至讓那些不喜歡原文本的成年人也愛不釋手。
還比如剛剛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的《頭腦特工隊》,也是一個極佳的改編案例。
影片將人的情緒擬化成可視化的動畫人物,將人類復雜的情感活動變成炫目而貼切的動畫場景。
我們將目光聚焦于國產(chǎn)動畫,上映時間仍未確定的《大魚海棠》今年能否定檔仍舊不知,市場以及大眾一直在對《大圣歸來》之后的下一匹黑馬翹首以盼。
人們總是欣賞“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劇情,卻常常忽略這句詩的前一句是“十年寒窗無人問”。而國產(chǎn)動畫的現(xiàn)狀也并非一匹或兩匹黑馬可以真正改變的。
有人說國產(chǎn)動畫電影還是個還未長大的嬰兒,它需要時間。
錯!
在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下,中國動畫產(chǎn)業(yè)都已經(jīng)是好萊塢的代工廠了,技術領域的優(yōu)勢已經(jīng)得到世界認可。
國產(chǎn)動畫電影缺的不是“時間”而是“三觀”。
如果把迪士尼的所有動畫電影進行邏輯拆解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再復雜的故事,它都遵循這樣的創(chuàng)作思路:核心驅動力——核心矛盾點——核心世界觀——接下來就是更具象、更細節(jié)化的故事本身。
《瘋狂動物城》的核心驅動力就是“種族平等”,《頭腦特工隊》核心創(chuàng)作力就是“兒童成長”,《超能陸戰(zhàn)隊》核心創(chuàng)作力是“陪伴”,《冰雪奇緣》講的是“理解”。
別小看這幾個簡單的關鍵詞,它們可是整部電影世界觀的核心搭建者。
《瘋狂動物城》針對種族平等的概念,將其具象化到了“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兩個核心矛盾點上,根據(jù)這個核心矛盾,搭建出了一個各種動物和平相處的世界。而在這個世界里,找出了食物鏈兩端的兩個核心矛盾人物,兔子和狐貍,將核心矛盾夾雜在這兩個人物身上,細化成了一個細節(jié)豐富的故事。
《小門神》
ART VS TECHNOLOGY據(jù)悉,中國動畫市場規(guī)模已經(jīng)突破千億元大關,而且正在以每年接近20%的速度瘋漲。動畫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成為政策、市場、資金關注的焦點。
而那些內核,實際上都是最簡單、最純正、最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三觀”。用來表達這些三觀的,則是最具想象力、最具感染力、細節(jié)最豐富的世界觀,所謂用最奇幻的方式,訴說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真理。
這也是為什么觀眾從來不會發(fā)現(xiàn)那些成功的動畫電影有任何說教嫌疑。
它們的三觀是融入到故事的每個細節(jié)之中,經(jīng)過步步積累,而不是靠主人公在快要大結局的時候的幾句臺詞,亦或者某個舉動來集中體現(xiàn)的。
《小門神》
《大圣歸來》
《熊出沒》
說到國產(chǎn)動畫電影,前段時間爆出的一個消息又讓觀眾給跪了,跪求不毀童年。
近日,國內知名的兩大電影公司安樂電影與上影集團宣布《葫蘆兄弟》拍真人版,金牌制片人江志強將擔任該片監(jiān)制,并表示要盡最大的努力,再次在銀幕上重塑經(jīng)典。
《愛麗絲夢游仙境2》
《仙履奇緣》
《葫蘆兄弟》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于1986年創(chuàng)作的13集剪紙動畫,其中葫蘆娃、蝎子精、蛇精等卡通形象不僅是國人心中難以磨滅的回憶,更是成為國內多檔模仿秀欄目中的???,熱門綜藝《跑男》眾成員也在熒屏上COS過葫蘆兄弟,造型相當“鬼畜”。
所以,得知這個消息以后,記者與許多觀眾朋友有同樣的反應,內心仿佛受到一萬點傷害。
不過,冷靜下來發(fā)現(xiàn),可能是《葫蘆兄弟》這一IP的沖擊感太強,在整個動畫電影行業(yè),“二維變三維”確實是一個趨勢。
比如接受度最廣的迪士尼電影。米婭·華??莆炙箍?、約翰尼·德普主演的《愛麗絲夢游仙境》是第一次讓迪士尼嘗到“二維變三維”甜頭,全球超10億美元的票房堪稱奇跡。之后,改編自《綠野仙蹤》的《魔境仙蹤》票房卻不盡如人意,而改編自自家版權《睡美人》的《沉睡魔咒》再次在全球砍下10億美元票房。在《仙履奇緣》沖擊之后,可以預見,《美女與野獸》必定會在明年掀起下一場風暴。
《美女與野獸》
所以,對迪士尼來說,把動畫電影改編成真人電影,就是在觀眾眼巴巴的期待下,將版權物盡其用。
對比觀眾對《葫蘆兄弟》的反應,無奈,世界就是這么“不公平”。
不過,與迪士尼的動畫變真人相比,國產(chǎn)動畫電影開辟出了另一個空間——真人與動畫結合。至少在這個領域,還有叫好又叫座的成功先例可循,比如《捉妖記》。
《捉妖記》
從理論上講,真人與動畫結合的魅力在于它以現(xiàn)實的“真人”為中介,在現(xiàn)實與想象中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不僅使神奇的3D動畫意象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力,同時又使得想象世界的“真實感”得以進一步增強,使幻想成為了現(xiàn)實。
《沉睡魔咒》
只是,記者覺得,無論是翻拍成真人版還是加入了真人元素,這樣的電影就等于和動畫屬性斷絕了關系,與普通的商業(yè)片無異。
“美麗素質教育”課堂開講啦!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這里,“美麗”不是一個形容詞,它開啟的是另一個空間——精神世界。關注孩子精神世界的建設,從美麗的事物入手,讓孩子學會觀察、感悟和思考,懂得感悟“美”的孩子會更加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