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杰
(遼寧省水利廳,遼寧 沈陽110003)
?
有限元法在取水口邊坡開挖支護中的應用
朱興杰
(遼寧省水利廳,遼寧 沈陽110003)
[摘 要]某工程取水口常年處于水庫深水位以下,不具備檢修條件,在取水口基坑開挖過程中形成的高邊坡若出現破壞,將會造成取水口阻水甚至堵塞,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運行。采取有限元法對邊坡開挖的穩(wěn)定、支護后的應力及分布情況、開挖順序的合理性進行驗證,證明設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有限元 ;應力分析;開挖順序模擬
某工程取水口在現有大型水庫中修建,進水口及電站檢修閘室位于溝口上游0.8 km處的小溝岔內,溝長約為300 m,溝內水面寬度100.0~ 40.0 m,溝內水面以下地形坡度為1:6左右,地面高程 250.0~310.0 m。取水口右側山體高程為380.46~406.0 m,左側山體高程為367.3~395.0 m。取水口建基面高程254.7 m,施工期邊坡高度達89.9 m;運行期邊坡非臨水最大高度為30.1 m(永久邊坡),臨水最大高度為60.0 m(永久邊坡)。
由于取水口常年處于水庫深水位以下,不具備檢修條件,若邊坡出現破壞,將會造成取水口阻水甚至堵塞問題,投資數百億的工程將面臨癱瘓,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運行。因此根據SL386-2007《水利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確定進水口邊坡級別為1級。
取水口閘門豎井尺寸為33.3m×18.5 m,建基面高程約為254.7 m,頂高程311.5 m。該位置溝寬約35 m,溝底地面高程285.0~296.0 m。兩側山體較陡,坡積物較薄,可見裸露巖體。
該段位于庫水位以下,水底基本無松散堆積物,基巖裸露,巖性主要為元古界二長花崗巖,呈灰白~灰褐色、肉紅色,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及暗色礦物。
受應力卸荷和風化的影響,該區(qū)節(jié)理較發(fā)育,節(jié)理面多平直粗糙,微張~閉合,一般無充填或鈣質充填,可見水銹,一般間距幾十厘米,延伸幾十米。主要節(jié)理面共三組,第一組節(jié)理走向NE15°,傾向SE,傾角72°。第二組節(jié)理走向NE50°,傾向NW,傾角70°。第三組節(jié)理走向NW350°,傾向NE,傾角51°。
該工程取水首部布置所影響的開挖邊坡長度56.0 m左右,非臨水邊坡長度約45.0 m左右,臨水邊坡長度約11.0 m左右。
根據工作狀況、作用力出現幾率,確定運用條件如下:
3.1正常運用條件工況
1)樁號B0-033.3~B0+000.0 m,邊坡高度:30.1 m,開挖坡度:1∶0.5,每級開挖高度15.0 m。非臨水邊坡運行期穩(wěn)定分析。
2)樁號B0-180.0~B0-033.3 m,邊坡高度:63.0 m,開挖坡度:1∶0.5、1∶0.75,每級開挖高度5.0 m。臨水邊坡運行期穩(wěn)定分析。
3.2非常運用條件工況
樁號B0-033.3~0+000.0 m,邊坡高度:89.9 m,開挖坡度:1∶0.2、1∶0.5,每級開挖高度15.0 m。非臨水邊坡施工期穩(wěn)定分析。
4.1地質初步分析
擬建取水口于水下(現有庫水位)沖溝溝底,地面高程286.0~296.0 m,兩岸山體較陡,左側山頂高程381.6~395.0 m,右側山頂高程393.3~401.0m,坡度約45°~50°,基巖多裸露,以弱風化為主,現有岸坡基本穩(wěn)定。
該擬開挖邊坡為豎井,基坑為矩形,S-N向布置,其建基面開挖尺寸為22.5 m×37.3 m。建基面高程約為254.7 m,其開挖深度35~45 m。兩側的最大開挖邊坡高度應從山頂計算,左側為144 m,右側為150 m。該邊坡類型為巖質超高邊坡。設計開挖邊坡坡比為1∶0.2和1∶0.5,開挖傾角63°和79°。
根據該區(qū)發(fā)育的三組節(jié)理面特征及豎井上下游邊坡與左右邊坡的產狀,繪制開挖邊坡與主要節(jié)理面赤平投影圖,詳見圖1。
圖1開挖邊坡及主要節(jié)理面赤平投影
從圖中可以看出,三組節(jié)理面的組合交線產狀為:傾向NE30°,傾角46.5°~49°,比開挖邊坡坡角緩。與豎井四面的開挖邊坡均斜交,其中與上下游坡面交角較大,約60°左右,與左右兩側坡面的交角較小,約30°左右。其與上游坡和左側坡傾向相反,對岸坡穩(wěn)定有利。由于該區(qū)巖體為次塊狀結構,因此上游坡面及左側坡面一般不會發(fā)生邊坡變形破壞。組合交線與下游坡面和右側坡面傾向大體相近,但斜交,傾角比坡角緩,對下游坡和右側坡的穩(wěn)定有一定影響,可能發(fā)生滑動型邊坡變形破壞問題。
4.2開挖邊坡處理措施
根據前述分析結果,需對進口邊坡采取如下處理措施:
4.2.1開挖前處理
開挖前清除左右兩側坡頂及坡面上的松散塊石,對于有松動或滑動跡象的大型塊石可提前進行加固處理,防止發(fā)生塊石滾動或墜落現象發(fā)生。上游坡頂以上溝底分布塊徑較大的塊石及卵礫石,應采取攔擋措施,防止溝底塊石、卵石向基坑滾落。
4.2.2地下水的處理
開挖基坑四面邊坡均較陡,巖體以次塊狀結構為主,開挖巖體一般為弱透水,僅右側邊坡局部弱風化巖體為強透水。上游圍堰頂地面高出下游坡口約10 m,所處沖溝狹長,坡降陡。上游及兩側地下水會向基坑匯集,另外,下游庫水水頭高出基坑坑底約50 m,盡管施工前會做圍堰并作防滲處理,但在高水頭作用下,還是會有一定的地下水滲向基坑。
節(jié)理面充水會降低節(jié)理面的抗剪強度,地下水滲流對巖體產生動水壓力和靜水壓力,增大了其對邊坡穩(wěn)定的影響。由于該區(qū)發(fā)育的主要節(jié)理面多為平直粗糙型,一般無充填或鈣質膠結,屬無充填物的硬質節(jié)理面,地下水對邊坡巖體節(jié)理面的抗剪強度影響有限,但對于同傾向的下游坡和右側坡,其對邊坡穩(wěn)定的影響較大。因此基坑開挖前應對其四周進行防水和導水處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地下水對邊坡穩(wěn)定的影響。
此外,人類開挖活動是誘發(fā)邊坡變形破壞的主要因素之一,人為的開挖、爆破等破壞了邊坡原有的極限平衡狀態(tài)。施工時應注意觀測上部巖體的變形情況,并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
天然應力的卸荷,造成坡頂節(jié)理面發(fā)育并張開,易造成坡頂巖體的局部失穩(wěn)。當節(jié)理面與坡面同傾向,且傾角較緩時,容易產生滑動。當與坡面反傾向時,上部巖體易發(fā)生傾倒或掉塊現象。
5.1開挖方案
水庫100年一遇洪水位為308.11 m,取水頭部常年處于水下位置。對上游擋墻,根據上開口線位置,預留巖坎,修建擋水圍堰,預留巖坎邊坡按1∶0.2計算預留下開口位置,取水口建成后,圍堰拆除,預留巖坎也采用爆破拆除。
由于穩(wěn)定坡度為全風化巖1∶1,弱風化巖1∶0.5,根據山體兩側地勢,若按照穩(wěn)定邊坡開挖量非常大,而且開挖后上體上部需要做防風化的永久支護,設計采用311.5 m高程以下開挖邊坡按照1∶0.2,311.5 m高程以上按照1∶0.5開挖。
5.2加固支護方案
1)對296.0 m以上坡面,為防止揭露的巖體風化、落塊,在開挖后立即采用錨噴支護,噴射C30 厚100 mm,鋼筋網準8 mm@150 mm×150 mm。
2)281.0~296.0m高程錨桿采用 準22 mm,L= 2.5 m間距2 m,對節(jié)理發(fā)育部位錨桿長度增長至5 m;266~281 m高程錨桿采用準25 mm,L=3.5 m,準25 mm,L=5 m間距2 m,相間布置,對節(jié)理發(fā)育部位錨桿長度全部取5 m;266 m高程以下部位錨桿采用準25 mm,L=5 m間距2 m。
3)針對施工中揭露的不利滑裂面及倒懸體,為避免深層滑動,采用固結灌漿花管代替錨桿加固巖體。填塞巖體縫隙,減少地下水的作用對邊坡穩(wěn)定的影響,提高巖體的整體性。在高程280 m、275 m、270 m、265 m、260 m部位全周設置固結灌漿花管,上游坡固結灌漿花管采用準42 mm,L=5 m間距2.5 m;兩側及下游游坡固結灌漿花管采用準102 mm,L=12 m間距2.5 m。
固結灌漿壓力0.3 MPa,水泥漿液標準濃度采用2∶1,1∶1,0.5∶1,花管眼距200 mm,每個截面設置4個10 mm眼孔,交錯布設。
6.1物理力學指標
巖體和支護材料的物理力學指標見表1。
表1材料的物理力學指標見表
6.2計算模型
采用彈塑性有限元模型進行計算,計算采取具有代表性的開挖剖面。取水頭部豎井開挖為方形,計算選取洞軸線位置進行開挖邊坡支護結構應力和邊坡位移計算。計算按照實際施工順序從上到下分層開挖模擬,每一個開挖步結束及時進行噴錨支護,然后進行下一步開挖。
6.3開挖位移分析
開挖過程中最大沉降位移為8.9 mm,水平最大收斂位移為7.8 mm,從而可以確定在開挖過程中豎井變形穩(wěn)定。
6.4開挖應力分析
應力分析開挖過程中,豎井周圍產生了應力松弛現象,最大拉應力和最大壓應力發(fā)生在某一開挖步中,最大拉應力值1.37 MPa,最大壓應力-5.47 MPa。開挖過程中和開挖結束后,豎井的最大主壓應力遠遠小于巖層的抗壓強度25 MPa,豎井的最大拉應力亦小于巖石的抗拉強度2.5 MPa。從開挖應力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豎井在施工過程和施工結束后都處于應力穩(wěn)定狀態(tài)。
6.5初期支護內力分析
最大彎矩值在豎井腰部,最大值為355.79 kN·m;開挖過程中錨桿最大軸力為30 kN。從初期支護內力分析數值可以看出,噴射混凝土層和錨桿的內力值均滿足強度要求。在初擬支護參數下,支護最大內力值完全滿足承載能力要求,說明開挖過程中,洞室是穩(wěn)定的,支護參數選取合理
6.6施工順序模擬
實際施工中高邊坡豎井開挖為從上部向下部分層開挖和錨噴支護。計算軟件按3層進行模擬計算,每步分3個增量步分兩個增量步分別模擬開挖和噴錨支護。
表2施工步與荷載釋放系數分配表
有限元計算表明,邊坡支護加固后穩(wěn)定滿足要求。由于巖層介質的復雜性,在被支護巖層完全開挖暴露以前,很難確定結構面及不穩(wěn)定巖體的實際出露位置。因此,有效的支護方式更應該與具體的巖體實際條件相結合,加強現場監(jiān)控,及時完善支護參數,以確保施工過程及后期運行的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彭孔曙,胡敏云.有限元法在臨水邊坡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通報,2012.9.
[2]汪益敏.有限元法在邊坡巖體穩(wěn)定分析中的應用[J].西安公路學院學報,1994.12.
[3]王棟,年廷凱,陳煜淼.邊坡穩(wěn)定有限元分析中的三個問題[J].巖土力學,2007.11.
[中圖分類號]TV5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0624(2016)05-0015-03
[收稿日期]2016-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