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
這個夏天,想必又會是一個中國人去海外“買買買”的大旺季。除了折扣店聚集地“奧特萊斯”,中國游客最常去購物的地方,其實是機場免稅店,在這里購買伴手禮最方便實惠。
越來越多的中國出境游客,會選擇在北京、上海機場的免稅店購買化妝品,原因是這里的化妝品價格特別優(yōu)惠,折扣幅度很大。
其實,西方國家的免稅店,已經(jīng)不止在價格上競爭,而是進入到了“拼服務”和“拼個性”的更高競爭段位。
比如,在位于歐洲最繁忙機場——法蘭克福機場——的德國海內(nèi)曼免稅店(Heinemann),我看到過一種很人性化的觸屏信息端。任何產(chǎn)品,只要拿到機器下掃描條碼,馬上就會顯示出價格、原產(chǎn)地和特點介紹,而且可以選擇顯示語言,包括中文。
中國機場的免稅店,目前已經(jīng)可以掃描出產(chǎn)品價格,但沒有任何產(chǎn)品介紹。
繁忙的商務人士或者旅行者,很可能在旅行途中完全沒有時間考慮購物計劃,對他們而言,觸屏信息端的設置可能更加貼心。
從“個性”角度而言,各家免稅店各有地域特色。比如倫敦希思羅機場的免稅店主打“英倫風”——英式茶葉、茶點很多,倫敦老牌百貨公司哈羅德(Harrods)等在此都設有專柜。
日本羽田機場的免稅店,則有包裝精致的日式點心和形態(tài)各異的hello kitty紀念品可供選擇。
法蘭克福的海內(nèi)曼免稅店,則喊出了“歐洲最佳產(chǎn)品”的口號——在這里,不但可以買到著名的德國香腸、雷司令葡萄酒,更有法國的瑪歌和拉菲、奧地利最有名的蛋糕Hotel Sacher、蘇格蘭最貴的威士忌。換句話說,德國人已經(jīng)把免稅玩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讓顧客可以一站式、以性價比最高的方式把全歐洲最好的東西都在他們家買了。
未來的免稅購物,會像電子商務一樣,拼的是用戶體驗。
當然,未來的免稅購物,拼的還是中國買家——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得中國買家者得天下。
一位英國朋友曾經(jīng)不無苦澀地跟我抱怨,香港機場的DFS免稅店,店員見到中國面孔馬上笑臉相迎,對說英語的西方人反而愛搭不理,簡直有點“種族歧視”。
法蘭克福機場的一位中國籍導購小姐則告訴我,機場方面作過統(tǒng)計,免稅品消費量排在前三位的游客,是中國人、俄羅斯人和日本人。所以,機場方面專門配備了這三種語言的“私人導購”,其中中文導購數(shù)量最多。 世界各地的免稅店,已經(jīng)開始細心研究中國人的購物習慣和需求。比如,圣誕節(jié)期間中國游客愛買什么,春節(jié)期間又愛買什么,然后再設置相應的促銷和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