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春
【摘 要】建筑物的抗震設防問題是我國減輕自然災害、保障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特別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分析了我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 建筑;工程;抗震;設計
地震是人類在繁衍生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一種可怕的自然災害。強烈地震常常以其猝不及防的突發(fā)性和巨大的破壞力給社會經濟發(fā)展、人類生存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社會功能帶來嚴重的危害。歷史上各種自然災害曾毀滅了世界各地52個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毀滅的城市有27個,地震之外的其他各種災害,如水災、火災、火山噴發(fā)、風災、沙災、旱災等毀滅的城市為25座。地震災害占災害總數的52%??梢姷卣馂暮Υ_系“群害之首”。研究表明,在地震中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房屋倒塌及其引發(fā)的次生災害(約占95%)。無數次的震害告訴我們,抗震設防是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的最有效、最根本措施。然而,我國房屋抗震設防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防御與切實減輕地震災害是我國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新建工程抗震設防任重而道遠。
1.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發(fā)展概況
在建筑工程中,抗震性能的好壞對于建筑安全尤為重要。但是,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自然地質災害如地震等,是人類無法阻止的。而且,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破壞性特別大,一旦發(fā)生,不僅會對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也會在不同程度上波及到建筑物。因此,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每一次地震都提醒著工程建筑師,必須重視對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研究。
2.我國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存在的問題
2.1建筑工程設計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
2.1.1.設計不合理。建筑物的破壞隨建筑平面、布置、結構形式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別。房屋平面不規(guī)則、立面形狀復雜,質量分布不均勻、鋼度變化較大,地震時引起扭轉或變形不協(xié)調,加重房屋局部震害;砌體房屋的高度、高度與寬度之比超過規(guī)范要求,地震時產生平面彎曲破壞;結構不合理、構件之間、節(jié)點構造不牢固,抗拉壓、剪切強度不足、房屋整體性差,使構件喪失承載力而倒塌。
2.1.2.設計圖紙質量較差。受經濟利益的支配和不正之風的影響,設計粗糙、深度不夠,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走過場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無計算書、對計算結果不分析不審查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部分人員重計算、輕構造,忽視對抗震設防節(jié)點做法的設計,對抗震設防既沒有提供足夠的詳圖,也未按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提出對施工質量的具體要求,而僅籠統(tǒng)地概括為按抗震規(guī)范的要求施工,可操作性差。在接受工程變更時,不對抗震設防作通盤考慮,常常前后矛盾,不便施工。
2.2施工、監(jiān)理方面的問題
2.2.1.施工隊伍整體素質下降。施工隊伍管理水平、技術素質的下降給建筑物的抗震設防留下隱患。目前建筑工人當中,有一大部分是民工,沒有經過專業(yè)技能培訓,操作技術不熟練;施工企業(yè)的領導者中,還有不少人存在重效益輕質量的觀念,自身質量意識差:監(jiān)理部門需要旁站監(jiān)理的工序不能做到現(xiàn)場旁站檢查、監(jiān)督;施工人員違反操作規(guī)程和施工偷工減料現(xiàn)象仍然存在,劣質建材以次充好進入工地使用,這是目前造成工程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2.2.2.施工質量不符合要求。突出表現(xiàn)在磚砌體的組砌方法不正確、構造柱與墻體之間缺乏可靠的連接、框架結構中的填充墻與梁柱之間連接不牢、框架節(jié)點施工質量差等方面。
3.提高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途徑
3.1 合理選擇施工場地
如果選擇將建筑物建設在軟土上,地基就失去應有的作用,從而出現(xiàn)建筑物倒塌或傾斜等現(xiàn)象。所以,在選擇建筑地址時,應特別注意對施工的場地的選擇,避免條件不利的地段,盡量選擇地基穩(wěn)定性比較好的場地,而且不能將建筑建在有一定危險性的場地上。
3.2 采用合理的結構形式
我國的建筑目前常用的結構形式,有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組合結構等??筛鶕煌牡貐^(qū),不同設防烈度選擇不同的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本身具有柔性,因而這種結構的建筑物變形能力較好,承載能力較高,抗震能力也比較強。在制定結構方案時,應根據建筑的使用要求和抗震要求,對結構形式進行合理地選擇。從抗震的角度來說,結構的側移度是進行結構體系的選擇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設計高層建筑的時候。隨著多層與高層房屋的高度增加,結構在地震的作用與其他的荷載作用下發(fā)生的水平的位移也會迅速地增大,對結構抗側移的剛度的要求也隨之增加。由于類型不同的鋼筋混凝土的結構體系,其構件及組成的方式不同,受力的特點也不一樣,在抗側移的剛度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因而他們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高度。所以,為滿足結構抗側移的剛度的要求,防止設計不合理的情況發(fā)生,應當對結構類型不同的房屋的總高度給予不同的限制。進行多層砌體房屋結構的選擇時,應優(yōu)先選擇橫墻承重或是縱、橫墻一起承重的方案。因為縱墻承重方案中橫向的支撐較少,縱墻容易發(fā)生平面外彎曲破壞,易導致坍塌,應盡量減少使用。
3.3 提高抗震設計水平
地震造成的危害是隨震級的增加而增大的,因此,在進行房屋建設時,一定要重視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我國目前的結構設計的水平還不是很高,在建筑的方案中,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科學的設計方案會增加原材料的消耗,對建筑結構自重以及工程造價都會造成影響。因此,應將抗震的理論知識作為指導,提高設計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從而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以抗震設計的原則為依據,以提高承載力和剛度為設計的主要目標,這樣才能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
3.4 加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要加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首先應對施工中的質量進行管理。建筑工程企業(yè)應該建立質量管理制度,并不斷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同時也應該加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員的責任感,把質量管理落實到位。針對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應該制定完善的獎勵機制。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當重視質檢工作,質檢人員必須認真進行施工質量監(jiān)管工作,嚴格執(zhí)行國家制定的建筑抗震設計的相關規(guī)范。特別是強制性的抗震技術規(guī)范,以保障高層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從而保證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能夠有效地發(fā)揮。
4.小結
我國的建筑行業(yè)常常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建筑的質量,特別是建筑工程的整體抗震性能方面。在施工中必須加強抗震等級,加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滿足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要求,進而切實地保證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這樣才能有效地減少因地震所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參考文獻:
[1]吳巧云.基于性能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評估[D].華中科技大學,2011.
[2]吳小勇.鋼筋鋼絲網砂漿加固混凝土柱的軸壓、偏壓及抗震滯回性能試驗研究[D].汕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