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圖書館內部事務管理、服務基礎工作的根本,做好當前的基礎工作三個方面淺談了圖書館的基礎服務工作在當今信息時代它仍然是圖書館工作的重心不應被忽視。
【關鍵詞】內部事務管理;館員素質;計算機網;基礎工作根本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特別是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傳輸技術的發(fā)展給信息的傳播注入了更加神秘、豐富和誘人的色彩嚴重沖擊著傳統(tǒng)的信息業(yè)尤其是圖書館業(yè)。圖書館目前正處在一個新舊交替時期新生事物、新型技術信息如同洪流那樣鋪天蓋地勢不可擋使人應接不暇。圖書館面對這些紛紜復雜的勢態(tài)應該如何來考慮和適應對這些問題我們有必要提出加以討論。
一、內部事務的管理
對傳統(tǒng)圖書館管理早已有比較堅定的理論基礎和大量的實踐經驗。近年來隨著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發(fā)展對圖書館的影響以及一些高校在建設校園網方面對圖書館進行了投資和改造使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躍上新的臺階。新的圖書館理論與實踐技術在論文和專著中層出不窮
因而對新技術的理解與接受比較快有投入和改造的迫切愿望,但是正是由于這種優(yōu)勢的存在而淡化了內部事務的管理。
首先,是計算機技術的問題。計算機技術是應用面非常廣的一門學科與圖書館學科的結合就將使傳統(tǒng)的圖書館管理面臨全面的改革。我們可以想象未來的圖書館將沒有卡片目錄
甚至可能沒有書。
其次,鑒于計算機的技術原因以及今后的發(fā)展考慮和計算機檢索的銜接問題,無論是題錄還是索引,各館都留有許多前人辛苦制作的供讀者檢索使用的各種卡片。有些在計算機或者計算機網絡還沒有完全進入的閱覽室卡片仍然給讀者帶來許多方便。即使在部分已經使用
計算機的卡片依然對計算機檢索操作的不足起到必要的補充作用,特別是在一些開架借閱的館室對卡片目錄的使用率越來越低,就造就對現(xiàn)行卡片的困惑。
再則,在進行日常的管理和制度方面,如館藏結構、采購策略,排架方法、剔舊和補救措施等方面都與今后實現(xiàn)全計算機化的圖書館有所不同,計算機也不是萬無一失的。設備、軟件、網絡系統(tǒng)甚至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都可能造成嚴重得館藏資源流失。細問各館究竟現(xiàn)存館藏量確切有多少恐怕很難有誰能脫口而出。至于那些讀者到館率、借閱率、拒借率的統(tǒng)計分析,以及那些對文獻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已完全成了個人行為。
最后,是人員素質和責任心問題。任何單位都是由不同的文化人、不同興趣嗜好、不同性格脾氣的人組成。任何好的理論和方法都要由人來做的,圖書館也不例外。但是人員素質和責任心的不同其結果卻是截然相反。許多事實證明素質與文化教育、與經濟實力并不成正比關系,而高素質的養(yǎng)成卻離不開文化水平的提高。文化教育如果不是注重在德育實踐的環(huán)節(jié)上只能是提高智能水平,經濟的強弱則與素質不著邊際。而責任心與對工作的興趣有密切關系。但是往往在許多情況下世壓制興趣來提高責任心的,這里就跟職業(yè)的選擇和用人制度有關,而不得不進行強制性的措施。只有培養(yǎng)和鍛煉成高素質的人員才能產生對工作的責任心,才能有對讀者滿腔熱忱的服務。
二、服務是基礎工作的根本
對圖書館來說服務是第一位的,為讀者服務被視為圖書館工作的宗旨。按時開館閉館、
熱情服務、細致工作是最基本的工作常識和紀律規(guī)范,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更談不上加強基礎工作,也就沒有服務至上的思想。圖書館幽雅的讀書環(huán)境和恬靜的讀書場所以及越來越
優(yōu)良舒適的閱覽室,應該使讀者能更好地讀書,使館內人員提供優(yōu)良的服務。但是正如人們所共識的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能造就拼搏的意志,舒適的環(huán)境只能養(yǎng)成懶惰的本性。近年來由于計算機步入圖書館與設備配備的空調也一起裝進圖書館,而這些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并沒有激發(fā)
工作人員更加勤奮工作,周到服務的熱情,反而成了休息、聊天、偷閑的避風港。圖書館的工作是提高人們素質的服務性工作。館員本身首先應加強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敬業(yè)精神。擺正為讀者服務的位置,增強圖書館崗位的危機意識,把個人利益與服務業(yè)績聯(lián)系起來,而紀律,就是嚴格地、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
圖書館員應該把服務放在第一位,任何形式上的業(yè)務學習知識的積累都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服務工作。館員并非人人都是才智過人,雖然整日守著成千上萬冊書刊卻不可能有過什么偉大的抱負,他們把畢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精力完全傾注到讀者身上,每天面對著日常瑣碎的事物無出色的業(yè)績,而每個人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地工作才能換得他人創(chuàng)造領先時代的科技成果。
目前由于圖書館的地位越來越受到各級部門的重視,新觀念、新技術、新設備的引入使工作人員急需要更新知識,特別是那些工具性技術如計算機和英語都需要達到較高的要求
但是即使這樣的學習也應該放在業(yè)余時間,尤其是直接面對讀者的崗位,這就是圖書館人應面對的現(xiàn)實。在不久的圖書館中讀者與計算機對話多了,與圖書館員的接觸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感情融合更少了,也許技術上的提高在一定時間內事主要的在進行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集成或者對某一組信息進行再創(chuàng)造等等都表現(xiàn)在對技術的掌握程度,但最終構成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反映是潛在的、無形的最終將主導技術。社會主義倡導的是以共產主義道德理想和道德實踐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觀,它強調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互補、獻身、責任和義務從而增強社會群體的凝聚力來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
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思想就是應該在圖書館中倡導社會主義道德行為,它將與逐步提高圖書館員素質與繁榮文化市場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三、繼續(xù)做好現(xiàn)有的基礎工作
圖書館的基礎工作涉及到各項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項日常的細致的和艱苦的工作直接影響到讀者服務、自身發(fā)展、信息資源利用等諸多工作。只能加強而絲毫不能放松,特別是處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時期?,F(xiàn)行的基礎工作做好了就能與廣義的信息范疇如信息科學、信息產業(yè)、信息服務以及信息技術相銜接。
今后圖書館如何發(fā)展?以哪種模式存在?都是討論焦點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圖書館遍布全國各地、分屬各個部門,不可能存在統(tǒng)一的建設模型。圖書館不可能取代情報、出版、編輯部門提供的任何文獻。圖書館業(yè)不可能取代計算機、通信那樣的信息傳輸技術,它只能是提供一個公共檢索環(huán)境,提供本館的館藏文獻和活信息。 根據當前讀者需求和學校學科建設的需要選定專業(yè)文獻,調整書刊采購種類的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由于計算機盛行與此相關的各種書刊種類繁雜,也是目前文化市場最繁榮的一個領域,其內容繁多,版本翻新升級很快,但是就其質量來看圖書內容重復,期刊文獻雷同則較為嚴重;新科學、新技術發(fā)展層出不窮如電子類、通信類的圖書文獻也為滿足讀者的需要日新月異,也同樣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特別是近年來期刊新增數(shù)量逐年推出,有些新刊屬公司推銷產品而編輯;有些文摘式薈集眾家之精粹的短文使讀者意猶未盡;有些商用刊完全為吸引廣告而刊載浮淺文章,空空如也不知要講些什么或者言出國外云云。綜合娛樂性刊物更有低品位內容。所有這些都要嚴把采購質量關,否則將誤導讀者尤其是青年學生讀者釀成大錯。
開架閱覽是服務體制對方便讀者的開發(fā)和利用文獻資源來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使館員與讀者之間建立在相互信任遵守某項已默認協(xié)議為基礎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開架閱覽后給書刊的亂架和丟失破損造成比以往更為嚴重得場景。這些在日常書刊管理中要進行及時整架和上架以提高書刊利用率,更要對出現(xiàn)的缺書少刊的現(xiàn)象進行對因素分析,除了對排架法進出閱覽室的方法和制度作些變動對防范丟失措施和違規(guī)處罰辦法進行強化外,更重要的是館員對自己擔負的那份工作盡心盡責,在發(fā)現(xiàn)缺少丟失書刊后應采取應急的補救措施
使無論在登到還是在流通環(huán)節(jié)上盡量減少損失?,F(xiàn)有的在規(guī)定范圍以內的基礎工作是否都在逐項進行,是否都在認真去做?特別是一些比較軟的一時對讀者服務影響不大明顯暴露不出問題的工作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如近年來從書庫劃分館藏清點、館藏體系與結構、文獻排架、藏書剔除、參考咨詢、情報研究、捐贈與征集等,雖然在論文的研究與總結中都時常出現(xiàn),但是再好的理論都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實踐正是由于許多不起眼的工作沒有人做或者做得很少或者不能長期堅持下去所以才提出來以引起更多的關注。
四、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信息社會的必然發(fā)展趨勢?,F(xiàn)在信息社會的通訊技術發(fā)展呈迅猛趨勢,信息的生產、傳播、變換和利用變得更為方便快捷有效。全球網絡化的趨勢促使知識信息傳輸產生一種新方式——網絡知識信息傳播。為此,人們多了一條獲得知識信息的途徑。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讀者對文獻信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任何一個圖書館都無法單獨做到收藏天下書,滿足所有人。因此,實現(xiàn)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能夠節(jié)約社會資源,實現(xiàn)信息的最大化效益,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
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進入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跨時空信息資源共享的新階段。網絡環(huán)境為處于不同地域的圖書館相互利用信息資源,真正實現(xiàn)資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圖書館只有改變自給自足的館藏建設模式,加強分工協(xié)調,做到共建、共知、共享,才能避免傳統(tǒng)文獻資源建設中“你有我也有,你缺我也缺”的重復和缺漏并存的問題。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具有信息量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傳播范圍廣、速度快,虛擬化、無復本的特點。在網絡環(huán)境中,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要處理好擁有和獲取的關系、協(xié)作與共享的關系、現(xiàn)實館藏與虛擬館藏的關系。
總之,加強圖書館基礎業(yè)務建設,開拓新的服務領域,深化讀者服務工作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縮,是圖書館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轉型期的圖書館應有效地將各種新型信息資源融為一體,不斷加強基礎服務工作,從而不斷構建新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1]易平,公共物品理論與圖書館服務[J].圖書館建設2000.
[2]李容,高校普及利用文獻檢索與社會信息化[J].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01).
[3]黃曉曼,圖書館核心價值的探索和意義[J].圖書與情報.
[4]白君禮,圖書館權利中的幾個基本問題淺談[J].圖書情報工作2006,(02).
[5]姜濤、白新紅,讀者至上服務第一[N].中國改革報2003.
[6]彭玲玲,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互動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4.
[7]陳小琳;圖書館管理創(chuàng)新探析[J];華章;2011年20期.
[8]遲艷;淺談新公共管理理論與圖書館管理[J];大眾文藝;2011年16期.
作者簡介:
徐暉,女,1967年11月,武漢商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