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王健紅
Study on the thermal insulation of wool fiber products
摘要:本文介紹了絮用纖維制品的保暖機理和影響因素,并分析了常見的幾種纖維的保暖特性以及其絮用制品的保暖性能。
關(guān)鍵詞:保暖性;機理;纖維;絮用纖維制品
保暖材料最先是從自然界中獲取的最傳統(tǒng)的保暖材料,即天然保暖材料,如棉、麻、蠶絲和各種動物的毛絨等,這些傳統(tǒng)保暖材料一直沿用至今,但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市場的擴大,人們開始尋求保暖材料的多樣性和更好的保暖性能。本文將就目前常見的絮用纖維的保暖性進行分析。
1 保暖材料的分類
按照保暖材料原料的來源來看,保暖材料可以分為三大類:天然保暖材料、合成保暖材料和混合型保暖材料[1]。其中天然保暖材料所用的纖維又分為植物纖維和動物纖維,主要包括棉纖維、木棉纖維、羊毛纖維(山羊毛、綿羊毛、駝毛等)、羊絨、駝絨、羽絨(鵝絨、鴨絨、鵝鴨混合絨、粉碎絨)和蠶絲等[2]。一般的合成纖維都可以用作保暖材料,如丙綸、滌綸、粘膠纖維、腈綸等。
按照加工設(shè)備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可以把保暖材料分為普通型保暖材料和超細型保暖材料[1],目前而言,這類新的產(chǎn)品主要是超細型保暖材料,它的比表面積大,能夠吸附更多的空氣,再加上材料本身的超細纖維和高孔隙率[3],其制品具有良好的柔軟度、透氣透濕性和去污性能。而且不同的纖維具有不同的傳熱系數(shù)。
根據(jù)保暖性能的能動性,保暖材料通??煞譃橄麡O保暖材料和積極保暖材料[4]。所謂消極,指的是只能通過減少散熱或阻止散熱的途徑來達到保暖的效果,如傳統(tǒng)的天然保暖材料、合成纖維和混合型纖維。所謂積極,指的是材料不僅像傳統(tǒng)保暖材料那樣,還能夠根據(jù)外界溫度的變化和人體散熱量的多少自動調(diào)節(jié)溫度的變化,使人體始終處于溫暖舒適的環(huán)境中,如蓄熱保暖材料、陶瓷纖維和發(fā)熱保暖服裝材料等。本文主要研究消極保溫材料,目前我們在市場上所見到的大多都是消極保暖材料,這些材料運用比較廣泛。
3.2 保暖材料的保暖機理
保暖材料的作用是在各種環(huán)境中,人體通過服裝、被褥、睡墊等保暖御寒,使得人體自身產(chǎn)生的熱量和向環(huán)境散失的熱量之間的能量交換達到相對平衡[1],從而達到人體的熱舒適感。尤其是在低溫環(huán)境中,保暖材料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人體熱量的散失,其保暖性能是由三部分產(chǎn)生的綜合效應(yīng)[5]:
Rt=Rc+Ri+Ro 式(1-1)
式中:Rt-被胎總熱阻,(㎡·K/W);Rc-被胎自身熱阻,它取決于被胎材料的熱阻,(㎡·K/W);Ri-人體與被胎間空氣層的熱阻,(㎡·K/W);Ro-被胎表面滯留空氣層的熱阻,(㎡·K/W)。
保暖性能最重要的部分是材料自身的熱阻,而材料是由纖維、空氣和水分共同組成的集合體,由此可見,保暖材料的保暖能力為該集合體的綜合熱阻,所以本文將主要從這三個方面展開研究。
保暖材料的保暖機理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消極方式,阻止或減少人體熱量散失;另一類是積極方式,能吸收外部熱量或人體散發(fā)的熱量[6]。消極方式主要是通過熱傳導(dǎo)、熱輻射和熱對流和增加靜止空氣的含量來減少或阻止熱量傳播的三種途徑來實現(xiàn)的。熱傳導(dǎo)的速度大小取決于材料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特點;熱輻射的大小取決于材料本身的形狀;熱對流速度的快慢取決于材料的結(jié)構(gòu),看絮片中儲存的靜止空氣的含量和材料對空氣的吸附能力和空氣流動的阻礙能力大小。一般來講,材料本身熱傳導(dǎo)速度越慢,纖維直徑越小,比表面積越大,材料內(nèi)部儲存的靜止空氣越多、流動性越小,則產(chǎn)品的保暖性越好。
積極的保暖原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保暖性材料能夠吸收外界的熱量,如人體自身散發(fā)的熱量;二是保暖性材料本身可根據(jù)外界溫度的變化,自身的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如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吸收熱量),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釋放熱量)等;三是保暖性材料可以把電能轉(zhuǎn)化成熱能。這些積極保暖性材料可以能動地調(diào)節(jié)溫度的變化,更加舒適、人性化。同時可將積極保暖性材料同消極保暖性材料相結(jié)合,開發(fā)出性能更加優(yōu)良的保暖性材料。
3.3保暖性影響因素
①纖維線密度。纖維的線密度是指單位長度內(nèi)的纖維的重量克數(shù),一方面,纖維線密度越小,單位重量的纖維根數(shù)越多,比表面積大,對空氣的粘附能力增加,從而使靜止空氣的含量增加和流動性減弱而使得保暖性提高;另一方面,纖維線密度越小,纖維根數(shù)多而靜止空氣被較多的纖維分隔,從而阻礙了空氣的對流,使得保暖性提高[7]。如果纖維較細,相同重量其纖維的根數(shù)多,對熱輻射的反射能力較強,使得人體所輻射的熱量能以較高的比例反射回人體,從而達到保溫效果,但纖維細度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若纖維過細,保暖性能下降。這是因為纖維過細,受壓后不易恢復(fù)到其原來的蓬松度而使保暖性有所下降。
②纖維異形截面。異形截面纖維即非規(guī)則(圓形)截面纖維,可以使用非圓形紡絲孔得到這種類型的合成纖維。纖維異形化后可使織物的光澤,硬挺度,彈性、吸濕等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中空截面纖維密度低,彈性優(yōu)良,蓬松性良好。異型截面的纖維或中空纖維能夠較多地吸附、儲存空氣,并能增加空氣的流動摩擦力和增加熱輻射的反射能力,這些性能使得材料的保暖性大大提高[2]。目前市場上的單孔、四孔、七孔纖維[6]等都屬于中空纖維。
③纖維彈性。彈性較好的纖維制作的絮片一般蓬松度比較大,其儲存的靜止空氣量相對較多,保暖性較好。在紡織材料中,羊毛、腈綸、滌綸等的彈性比較好,可以采用這三種材料來加工作為填充絮料,可提高保暖材料的膨松度。另外可用高彈性纖維經(jīng)過機械梳理成網(wǎng)或黏合劑粘合固結(jié)來生產(chǎn)新型高膨松絮料,來提高保暖材料的保暖性。
④絮片厚度。絮片的厚度是決定絮片保暖性能的重要要素,是絮片含有靜止空氣量的主要指標[9]。當絮片的厚度較小時,絮片內(nèi)含有的靜止空氣量較少,隨著絮片厚度的增加,絮片內(nèi)還含有的靜止空氣量隨之增加,保暖性也隨之增加;當絮片厚度繼續(xù)增加時,絮片的保暖性增加的并不明顯;當絮片厚度達到一定值后,厚度增加時絮片的保暖性幾乎不再變化。因而,絮片類保暖性材料在實際應(yīng)用中并不是越厚越好。在外界環(huán)境溫度一定的情況下,選擇合理的絮片厚度,能達到既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又節(jié)約材料,且使得服裝在穿著時不顯得太臃腫。
⑤填充量。提高保暖材料的保暖性能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增加它的內(nèi)部靜止空氣的含量[27]。我們可以通過增加織物的厚度來增加織物保暖性能,即填充量的增加。填充量對保暖性的影響總的趨勢是隨著填充量的增加,絮片的保暖性提高。
⑥蓬松度。蓬松度對保暖性的影響總的趨勢是保暖性隨膨松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當蓬松度達到一定的值以后,其保暖性下降。這是因為隨著膨松度的增加,絮片逐漸變厚,儲存的靜止空氣隨之增加,其保暖性提高;當蓬松度達到一定值以后,絮片中的空氣含量增加,空氣流動加快,由此造成的熱量損失增加,保暖性隨之下降。因此,蓬松度適中,其保暖性好,又不至于太臃腫。
⑦水分的含量與環(huán)境干濕度。眾所周知,衣服洗了要晾曬,被子潮了要晾曬,這是因為保暖材料在干燥和潮濕的條件下,其保暖性是不一樣的。拿羽絨來說吧,羽絨在干燥時保暖性超好,一旦潮濕,其保暖性下降很快,其保暖性幾乎是干燥時的一半,故像羽絨服、羽絨被等不易經(jīng)常洗滌,要放在通風(fēng)處;又如腈綸和滌綸屬于合成纖維,它們的大分子中缺少親水性基團,回潮率分別為2%和0.4%,回潮率較小,吸濕能力差,在干燥和潮濕的條件下,回潮率變化不是很大,其保暖性變化也不是很大。一般情況下,像棉、羊毛、蠶絲、鴨絨和腈綸等作為保暖被胎的纖維在受潮后,其保暖性會有所下降,尤其是鴨絨。人在睡眠過程中會散發(fā)出一定的水分,通過床單和被子的散濕對于保持人體的熱、濕平衡及睡眠舒適非常重要[19]。
⑧透氣性。透氣性指的是氣體分子通過織物的性能,是織物通透性中最基本的性能。氣體的流動和分子擴散運動以及氣體中夾帶的水汽,會形成熱濕傳遞??椢锏目紫抖嗌俸涂障堕g的貫通,通道的長度、直徑,和通道的排列方式和表面形狀,織物的厚度和體積分數(shù)等是其最本質(zhì)的影響因素。而絮片的保暖性主要與絮片中所含靜止空氣量和空氣的流動性大小有關(guān)。透氣性對保暖性有一定的影響,但相關(guān)度不大,可以說二者并不矛盾。就拿毛衣來吧,毛衣很保暖,但是這件毛衣的線圈不是很密集,讓身體與大氣有一定的接觸面積,但毛衣保暖的面積大過于皮膚裸露于空氣的面積,一定程度上這小小的裸露面積可以被忽略,這件毛衣就很保暖又透氣。
⑨面料性質(zhì)。同纖維材料的導(dǎo)熱系數(shù)并不相同[8],纖維的導(dǎo)熱系數(shù)越小,其保暖性能越好,用導(dǎo)熱系數(shù)較小的纖維的面料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絮片的保暖性越好。另外,面料的后整理也對保暖性有很大影響,例如把陶瓷粒子、碳粒子等保溫材料做成水溶性的或者是乳液狀的印花漿料后賦予到織物上去, 使面料通過保溫功能的后整理加工達到保溫效果。
3.4 衡量保暖性的主要指標
熱量傳播的主要途徑有傳導(dǎo)、對流和輻射三種方式,熱傳導(dǎo)速度的快慢取決于材料本身的特性或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熱量輻射和反輻射性能的好壞取決于材料本身的性質(zhì);保暖材料保持靜止空氣的多少及阻止靜止空氣流動能力的大小取決于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熱量大部分通過纖維傳遞,一部分通過纖維間微弱的空氣對流傳遞,一部分通過輻射傳遞的機理。如果人體表面有汗液等水分時,熱量還會通過蒸發(fā)散失。目前保暖性的主要指標有傳熱系數(shù)、克羅值和保溫率。
4常用絮用纖維制品的保暖性分析
4.1羊毛的保暖性能
羊毛纖維是天然的蛋白質(zhì)纖維,回潮率在天然纖維中最好,吸濕性優(yōu)良,具有良好的吸濕、透氣、排汗功能。羊毛的以上諸多優(yōu)點,使得羊毛被成為廣大消費者的備選之一,但其也有自身的缺點。由于自身獨有的鱗片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的差微摩擦效應(yīng),羊毛纖維易氈縮;相對于蠶絲被和羽絨被,羊毛被較厚重,使用時會有輕微的壓迫感。羊毛纖維較羊絨纖維粗,產(chǎn)品不如羊絨柔軟貼身。另外,羊毛被不易打理,玷污后不易清洗,受潮后若處理不當,很可能產(chǎn)生異味。
4.2駝絨的保暖性能
駝絨是駱駝身上貼身的一層短絨毛。駝絨纖維為中空狀的結(jié)構(gòu),這有利于空氣的儲存,是動物絨中耐寒較強,較為理想的天然御寒保健品之一。駝絨含有天然的蛋白質(zhì)成分,不容易產(chǎn)生靜電,不容易吸灰塵,對皮膚也無刺激過敏現(xiàn)象。駝絨還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其纖維細長、拉力大、彈性強,再通過先進的加工工藝使它具有了超強耐磨的特點。駝絨的保暖性能優(yōu)良。在顯微鏡下觀察駝絨,其表面呈鱗片結(jié)構(gòu),表層有膠質(zhì)保護層,絨質(zhì)本身是不吸收水分的,因而具有極好的隔潮性能。天氣寒冷時可以降低熱傳導(dǎo)率,保暖性優(yōu)過皮、棉;天氣炎熱時又可以排出多余的熱量,使其內(nèi)部的溫度保持舒適。
4.3 棉花的保暖性能
棉纖維是傳統(tǒng)的保暖材料之一,一直沿用至今,深受大家的喜愛。棉纖維的線密度小,纖維細,縱向有天然卷曲,橫截面呈腰圓型,屬于天然纖維,原棉的回潮率為11.1%,吸濕性好,具有良好的透氣、吸汗性能,同時棉被在使用過程中不像化纖一樣易起靜電而容易玷污。棉纖維的導(dǎo)熱系數(shù)是0.071~0.073W/(m2·℃),沒有蠶絲、羊毛和羽絨保暖,但世界上棉纖維的種植面積大,棉纖維相對于蠶絲容易買到,而成本較低,故棉被價格實惠。棉纖維在陽光的照射下,會使棉纖維彈性恢復(fù)、伸長,棉被厚度增加,夜晚蓋上后蓄熱能源緩慢施放,可使人很舒服,很快進入深度睡眠。棉纖維的耐熱、耐光性一般,受潮后容易板結(jié),所以棉被要經(jīng)常晾曬、拍打,以維持其保暖性,而且隨著人們使用的時間變長,棉被的蓬松度就會下降,被胎絮片所含有的空氣量也會降低,保暖性隨之下降,這也是棉被需要不斷翻新的主要原因。
4.4 蠶絲的保暖性能
蠶絲的組成的一部分:絲素和羽絨相似,具有多孔的結(jié)構(gòu),能夠儲存大量的靜止空氣,蠶絲的導(dǎo)熱系數(shù)為0.05~0.055W/(m2·℃),相對較小,所以蠶絲的保暖性能優(yōu)良。在常見的纖維中蠶絲的吸濕性較好,蠶絲被有良好的吸濕、放濕性能,故蠶絲素有“冬暖夏涼”之稱。又因為蠶絲的吸濕性雖然沒有羊毛的好,但比棉優(yōu)良,不易產(chǎn)生靜電,故蠶絲被內(nèi)部不易臟。蠶絲屬于蛋白質(zhì)纖維,含有10種以上氨基酸,有安神、滋養(yǎng)以及平衡人體肌膚的功效,不會像羽絨、羊毛、羊絨和棉被等在剛?cè)朊邥r感到冰冷。蠶絲滑爽、輕柔、透氣、吸濕、沒有刺癢感以及抗靜電等優(yōu)點,這些優(yōu)點使其成為制作貼身衣物的上乘料子,對于治療關(guān)節(jié)炎、風(fēng)濕病、風(fēng)濕性皮膚病等疾病也有一定的好處。而且蠶絲的壓縮回彈性較好,我局對30條蠶絲被進行了壓縮回彈性試驗,通過試驗結(jié)果證明,樣品的彈性回復(fù)性能很好,幾乎達到了100%。
4.5 鴨絨的保暖性能
羽絨通常是指長在鵝、鴨腹部柔軟潤滑的呈花朵狀的毛羽,一般用作保暖絮片,而鵝、鴨身上呈片狀的叫做羽毛,有時可打碎成為保暖材料的粉碎絨。羽絨一般分為鵝絨、鴨絨、鵝鴨混合絨和粉碎絨,其中鵝絨的保暖性最好,鴨絨次之,保暖性最差的是粉碎絨[2]。羽絨的結(jié)構(gòu)并不像其他纖維一樣,是細長的條狀,而是呈樹枝狀的三維結(jié)構(gòu),絨枝圍繞羽絨的主干以一定的間隔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正是由于羽絨的這種特有的空間結(jié)構(gòu),使得羽絨具有比較高的蓬松度,在含絨率為50%的羽絨測試中,它的蓬松度相當于棉花的2.5倍,羊毛的2.2倍。同樣體積的被子,羽絨被的重量最輕,約為棉被的1/3,羊毛絲被的1/2,所以羽絨被輕柔保暖,而且羽絨在受到一定外力作用時,能夠起到一定的抗壓作用,當壓力去除后,能夠以較快的速度恢復(fù)到原來的蓬松度。羽絨纖維上分布著成千上萬個細小的空隙,能夠儲存大量的靜止空氣,對空氣的吸附能力增大,同時當外界溫度降低時,這些細小的空隙會收縮而能抵御外界冷空氣的來襲。蓬松度高、一定的抗壓性、細小空隙的存在等這些性能使得羽絨的保暖性能優(yōu)良。
4.6 腈綸的保暖性能
在我國腈綸的商品名為聚丙烯腈纖維,在國外被稱為“奧綸”、“開司米綸”。腈綸有“人造羊毛”之美稱,其彈性及蓬松度類似天然羊毛[12]。腈綸纖維的密度小,僅次于丙綸,故腈綸被很輕,老少皆宜;腈綸的強度大,耐光性位居各纖維之首,在光照條件下,其物理化學(xué)性質(zhì)變化不大,如果腈綸在陽光下暴曬一年的話,其強力才下降20%;雖然腈綸的耐磨性最差,但大分子柔曲性好,彈性僅次于滌綸,受壓后彈性回復(fù)率高,其導(dǎo)熱系數(shù)為0.051 W/(m2·℃),和羊毛相差不大,保暖性好。腈綸屬于合成纖維,有合成纖維共有的特點,即吸濕性差,回潮率為2%,使用時容易產(chǎn)生靜電和玷污,熱量過多時會有一種悶熱的感覺。同時腈綸的初始模量較低,受熱后易變形,腈綸的耐熱性一般。
4.7 滌綸的保暖性能
滌綸縱面平直光滑,截面為圓形,其耐酸不耐堿。因滌綸大分子中的酯基在堿液中要發(fā)生水解,具有優(yōu)良的耐皺性、彈性和尺寸穩(wěn)定性,有良好的電絕緣性能,耐日光,耐摩擦,不霉不蛀,有較好的耐化學(xué)試劑性能,能耐弱酸及弱堿。在室溫下,有一定的耐稀強酸的能力,耐強堿性較差。滌綸的染色性能較差,一般須在高溫或有載體存在的條件下用分散性染料染色。滌綸具有許多優(yōu)良的紡織性能和服用性能,用途廣泛,可以純紡織造,也可與棉、毛、絲、麻等天然纖維和其他化學(xué)纖維混紡交織,制成花色繁多、堅牢挺闊、易洗易干、免燙和洗可穿性能良好的仿毛、仿棉、仿絲、仿麻織物。滌綸織物適用于男女襯衫、外衣、兒童衣著、室內(nèi)裝飾織物和地毯等。由于滌綸具有良好的彈性和蓬松性,也可用作絮棉。
4.8 其他絮用纖維制品保暖性能分析
遠紅外是4?14um的波長的紅外線,并在人類細胞中的水分子的范圍內(nèi)的纖維的遠紅外線的電磁輻射是一樣的振動頻率,當這種紅外線輻射到人體的表面時,它會導(dǎo)致身體細胞的分子表面共振,產(chǎn)生熱效應(yīng),并且表面活化人體細胞,促進人體的皮下組織血液循環(huán),實現(xiàn)??当E⒋龠M新陳代謝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本質(zhì)上來看,遠紅外纖維就是基于常規(guī)纖維一般的應(yīng)用性能的基礎(chǔ)上增進了保暖和改善皮下組織微循環(huán)的功能。
5 絮用纖維制品保暖性分析
現(xiàn)今市場上被褥的填充物多為羽絨、蠶絲、棉、經(jīng)綸、羊絨等,大家對它們各自的保暖性及保暖性優(yōu)劣看法不一,并且缺少科學(xué)的研究與測定。本局主要從兩個方面研究這五種纖維的保暖性能差別,一是不同的填充量對保暖性能的影響,二是隨受壓時間的延長,其保暖性能的變化趨勢,以此推斷在日常使用中這幾種纖維絮片(被褥填充物)保暖性能的變化趨勢。
根據(jù)不同填充量保暖性的影響分析得出如下結(jié)論:
(1)纖維絮片的保暖性隨著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加,當填充量達到一定值后,保暖性下降;每種纖維絮片存在最佳的填充量使得保暖性最好。
(2)隨著填充量的增加,纖維保暖性增加的速度:鴨絨>棉>羊毛>駝絨>蠶絲>腈綸>滌綸,但棉和羊毛相差不大,蠶絲與腈綸相差不大。
(3)滌綸、駝絨、羊毛、棉花、蠶絲、鴨絨和腈綸這幾種纖維的導(dǎo)熱系數(shù)大致排序為:滌綸>羊毛>棉纖維>腈綸>鴨絨>駝絨>蠶絲。在填充量較小時,克羅值排序大致為:鴨絨>棉纖維>蠶絲>羊毛>滌綸>腈綸>駝絨;隨著填充量的增加,克羅值排序大致為:鴨絨>羊毛>棉纖維>駝絨>腈綸>蠶絲>滌綸。當填充量過大時,克羅值排序大致為:蠶絲>駝絨>鴨絨>腈綸>棉纖維>羊毛>滌綸。由此可見,不能單純地說那種纖維的保暖性最好,哪種纖維的保暖性最差,要綜合考慮填充率的影響因素。
根據(jù)受壓時間的延長對不同絮片保暖性的影響分析得出如下結(jié)論:
(1)隨著受壓時間的延長,蠶絲的保暖性明顯下降,棉纖維的保暖性也隨受壓時間的延長而下降,故在使用中應(yīng)該多注意蠶絲被和棉被的保養(yǎng),如蠶絲被不宜暴曬,最好以一到二周為間隔,晾曬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棉被要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nèi)翻新。
(2)隨著受壓時間的延長鴨絨、羊毛和腈綸纖維絮片的保暖性下降不明顯,它們的保暖性持續(xù)時間較長。
根據(jù)絎縫的尺寸大小對保暖性的影響分析得出如下結(jié)論:
隨著絎縫次數(shù)的增加,傳熱系數(shù)逐漸增加,傳熱系數(shù)越大,熱量通過絮片散失的熱量增多,其保暖性越差。克羅值先增加后下降,克羅值越小,熱量通過絮片遇到的阻礙越小,其保暖性越差。保溫率快速下降,隨著絎縫次數(shù)的不斷增加,試樣的受壓點就越多,蓬松度就越小,故保暖性降低。
根據(jù)濕度對保暖性的影響分析得出如下結(jié)論:
(1)纖維絮片的保暖性隨著濕度的增加而下降,當濕度達到一定值后,保暖性下降;每種纖維絮片存在最佳的濕度環(huán)境使得保暖性最好。
(2)隨著濕度的增加,纖維保暖性下降的速度:羊毛>腈綸>棉纖維>鴨絨>駝絨>滌綸>蠶絲,但鴨絨、蠶絲和駝絨相差不大。
(3)滌綸、駝絨、羊毛、棉花、蠶絲、鴨絨和腈綸這幾種纖維在濕度較小的時候,導(dǎo)熱系數(shù)大致排序為:腈綸>滌綸>羊毛>鴨絨>駝絨>棉纖維>蠶絲,在濕度較大的時候,導(dǎo)熱系數(shù)大致排序為:羊毛>鴨絨>腈綸>蠶絲>棉纖維>駝絨>滌綸,在濕度較小時,克羅值排序大致為:駝絨>鴨絨>腈綸>羊毛>棉纖維>滌綸>蠶絲;在濕度較大的時候,克羅值排序大致為:腈綸>鴨絨>滌綸>蠶絲>駝絨>棉纖維>羊毛。在濕度較小時,保溫率排序大致為:鴨絨>棉纖維>羊毛>駝絨>腈綸>蠶絲>滌綸。在濕度較大的時候,羊毛>腈綸>棉纖維>鴨絨>駝絨>滌綸>蠶絲。由此可見,不能單純地說那種纖維的保暖性最好,哪種纖維的保暖性最差,要綜合考慮濕度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