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豌豆
?
油燈里照耀的夢想
田豌豆
·圖書典藏館·
天沒亮,星星還在閃爍,爸爸、哥哥約翰和我,離開我們的小木屋,急忙上路,走出小鎮(zhèn)去做工。
路的一邊是卡納瓦河,另一邊是山。我們提著油燈,快步趕路。我的肚子一直在咕嚕咕嚕叫,因為我們還沒有吃早餐呢。不過,我真正想要的不是吃的東西,當然了,如果有得吃,那也很不錯。
我最想做的事是學會閱讀。
可是現(xiàn)在,我必須做工。從日出到日落,我們在鹽場把鹽巴裝進一只只木桶里。
鹽巴堆得像白色的山一樣,比爸爸的個頭還要高。我們整天鏟著鹽巴,鹽山卻一點兒也沒變矮。
我們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休息一會兒——土豆和玉米餅是爸爸放在他的外衣口袋里帶來的。我一邊吃飯,一邊看著這些白色的鹽山。鹽巴很重,也很粗糙。一不小心,這些閃亮的白色晶體就會割破你的手、胳膊、腿和腳。
因為整天舉起鐵鏟鏟鹽巴,我的手臂又酸又痛。但是我在意的不是這種痛,不會閱讀更讓我難過。我看見過別人閱讀——有年輕人,也有老人。我已經(jīng)九歲了。我知道,如果有機會,我也能閱讀。
我想,那些書里一定藏著秘密
我們生活的這個地方和以前有些不一樣,所有的人都可以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我想學會閱讀——這個想法就像魚一樣,在我腦子里自由地游來游去,我愿意想多久就想多久。
晚上回到鎮(zhèn)上,大人們都圍坐在角落里,他們和我一樣疲憊,可是卻一直說個沒完。
我看見一個人在大聲地朗讀報紙。頓時,我所有的疑慮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找到了希望,那個大聲朗讀的人和我一樣,他的皮膚也是棕色的。
我在這個人身上看到了我的未來。我看到他的視線在報紙上移動,這時我好像也能看得懂那些黑色符號的意思,好像我也能閱讀……
《最想做的事》講述了男孩布克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當時,美國南北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束,黑奴獲得解放,但大多數(shù)黑人仍然是文盲,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我們生活的這個地方和以前有些不一樣,所有的人都可以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布克感受到了變化,他最渴望的事情是“學會閱讀”,因為“那些書里一定藏著秘密”。
故事會怎樣發(fā)展呢?
一個人有了一個美好的愿望,只要他腳踏實地付出努力,就會得到收獲。布克也一樣,他最終學會了閱讀。他不但學會了閱讀,還成為了美國著名的黑人教育家。
對,《最想做的事》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布克全名叫布克·華盛頓,他的父親是一位白人,母親則是一個黑奴。布克出生后,一直跟著母親生活,也是一名小黑奴。九歲那年,他跟隨母親遷往西弗吉尼亞州,與黑人繼父同住。那一年,他和繼父、哥哥一起進入鹽場,從事粗重的工作。
在肚子“咕嚕咕嚕叫”的時候,在鏟也鏟不完的鹽山下,他尋求著學習的機會,終于憑借堅強的毅力學會了閱讀和寫字,打開了通往知識的“大門”。
·精彩片段·
這是一本小書——顏色像夜空一樣湛藍。一天晚上,在我們小木屋的一角,媽媽把它從替人家洗燙的衣堆里抽出來,遞給了我。
她沒有說書是從哪里來的。她不會閱讀,但是她知道這是一些被叫做“字母”的東西。她想,這可能是用來唱歌的,是印在紙上的一首歌。
下工后,雖然肩膀還很酸痛,腿上還沾著鹽巴,我仍然要看看我的書。我凝視著那些符號,想象著它們的發(fā)音。
我把那些符號畫在地上,猜想它們該怎么讀,表示什么意思。
可是我想象不出這些符號的音符,我感覺到鏟鹽巴留下的酸痛。我覺得我的夢想正在慢慢溜走。
我必須找到他——那個朗讀報紙的人……
我跳上跳下地唱著。我又喊又笑,就好像在小溪邊接受洗禮一樣。我已經(jīng)跳進了另一個世界里,我得救了!
但是我還想知道更多。
“請多告訴我一些吧!”我說。
“你叫什么名字?”他問。
“布克。”我說。
他按照發(fā)音,把我的名字寫在地上。
我沉浸在這幅美景里,舍不得離開。我知道,我能永遠握住我的夢想了。
點評
《最想做的事》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夢想。一
個孩子憑借著自己的愿望,最終學會了閱讀,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在書里,幾乎每一頁都有一盞油燈。油燈有時提在布克手里,有時放在屋子的角落里。不管它在哪里,都閃耀著溫暖的光。在這微弱的燈光里,布克一直緊握著自己的夢想?!?/p>
最想做的事》由我國著名兒童文學推廣人梅子涵老師翻譯,他為這本書所打動,寫了《我們都提著這盞燈(譯后記)》。在這篇文章里,他這樣說道——
“燈在這個故事里,從頭到尾都閃著亮光,從頭到尾都把人們臉上的表情照亮。在一個這樣的文學故事里,總是能看見一盞明亮的燈點著,我們就應當知道,那個人,那個孩子的心里也有燈。”
“人的有些心愿是偉大的,有些機會是珍貴的。要握住。握得非常緊。于是也就握住了尊嚴,握住了在這個世界里你應該有的座位,握住了至高無上的優(yōu)良的生命感覺,握住了很多年很多年的像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