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琳,章啟秀,葉 燕,張海生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06)
?
穴位貼敷治療抗精神病藥物所致便秘患者的療效觀察
胡琳琳,章啟秀,葉燕,張海生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杭州310006)
目的觀察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抗精神病藥物所致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按入院日單雙號將80例便秘患者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均予常規(guī)治療護理,觀察組加用中藥穴位貼敷,干預后1周評定療效。結果觀察組有效率77.5%、對照組45.0%,經比較,x2=8.901,P=0.012。結論中藥穴位貼敷能提高抗精神病藥物所致便秘患者的治療效果。
抗精神病藥物;便秘;中藥;穴位貼敷
抗精神病藥物都具有抗膽堿能作用,使腸蠕動減弱,抑制腸液的分泌,從而導致便秘, 嚴重者可出現麻痹性腸梗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便秘的發(fā)生常影響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并影響患者的治療過程和療效。目前改善患者便秘的方法很多,主要通過口服西藥和中藥增加患者腸液的分泌,但長期服用有很多的副作用。穴位貼敷屬中醫(yī)外治法,有著使用方便、療效肯定和副作用少的特點[2]。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本院臨床心理科對40例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引起便秘的住院患者采用穴位貼敷治療,有效改善便秘情況,現報告如下。
1.1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經過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備案。入組標準:住院治療的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癥患者, 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 版(CCMD3)中的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年齡18~51歲,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為主;≥2 d無排便,繼往無習慣性便秘史,入院后經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未發(fā)現影響排便及消化系統(tǒng)的軀體疾病或手術因素;飲食由醫(yī)院統(tǒng)一提供,標準一致;患者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符合入組標準患者80例,按入院日單雙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齡(36.51±12.39)歲;精神分裂癥16例,雙相情感障礙24例;服用奧氮平11 例,阿立哌唑6例,喹硫平20 例,帕利哌酮3 例。對照組: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齡(35.82±12.76)歲;精神分裂癥17例,雙相情感障礙23例;服用奧氮平10例,阿立哌唑7 例,喹硫平20例,帕利哌酮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便秘干預方法
1.2.1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護理。詢問患者飲食、排便習慣,記錄每天排便情況;予飲食護理,調整飲食習慣,在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量,囑患者平時多喝開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適當增加運動量,促進腸蠕動;臥床者采用腹部按摩法,雙手重疊,順時針方向繞臍用力推按腹部;鼓勵患者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及采取正確的體位和姿勢排便。如果上述方法干預沒有明顯效果,遵醫(yī)囑口服酚酞1~2片每晚1次。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穴位貼敷。中藥準備:取生大黃粉6 g,將藥粉用75%乙醇15 ml,調制成糊狀待用。敷用方法:患者取仰臥位,暴露臍部,注意環(huán)境溫度適宜,避免著涼,先用75%乙醇棉棒清潔神闕穴即肚臍,再將大黃粉+75%乙醇糊劑納入并填滿臍內,按壓鋪平后,用3 M透明膜(6 cm×7 cm)覆蓋,外用寬膠布固定,勿使糊劑外滲蒸發(fā),24 h更換1 次,皮膚敏感者可縮短時間。膠布脫落時及時更換,持續(xù)1周。使用中藥穴位貼敷期間,護士隨時觀察并記錄患者排便次數及腹瀉、腹痛、脫水等不良反應,以及貼敷處皮膚情況,如有無癢、腫、痛等不適,報告醫(yī)生,停用上述干預,給對癥治療。如果上述便秘干預方法無效果,按對照組方法服藥。
1.3療效判斷根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評定療效[2]。治愈:2 d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排便通暢;好轉:3 d內排便,便質轉潤,排便欠暢;未愈:癥狀無改善。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所有患者例數×100%。記錄干預7 d內,患者腹痛、腹瀉、脫水及貼敷處皮膚反應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
2.1兩組便秘治療效果兩組患者干預7 d內便秘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觀察組未愈9例、對照組未愈22例,服用酚酞片后觀察組8例治愈、1例好轉,對照組19例治愈、3例好轉。
表1 兩組便秘治療效果比較
注:1)x2=8.901,P=0.012
2.2兩組患者干預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兩組均未出現腹痛、腹瀉等情況,觀察組患者貼敷處皮膚無異常。
據文獻報道[3],各類抗精神病藥物均能引起便秘,即使是第二代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的便秘的發(fā)生率也很高。便秘是抗精神病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生活、治療和預后,有長期服用刺激性瀉藥導致頑固性便秘的可能,所以安全有效的改善便秘的方法非常重要。臨床上常使用飲食和行為干預便秘,雖然有一定的療效,但是起效慢,且不穩(wěn)定,易出現未愈患者,而長期服用藥物干預便秘有很多的副作用。穴位貼敷療法最早見于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藥特色外治法之一。穴位貼敷療法使藥物貼敷于體表穴,通過穴位滲透進入經絡,導入臟腑,直達患病之處,激發(fā)全身的經氣,達到溝通表里,調和營衛(wèi),健脾益腎,調整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4]。本研究取神闕穴,刺激該穴,能通過經絡循行直達病所,起到疏通經絡、調達臟腑、潤腸通便的作用[5]。使用的中藥是大黃,具有攻積導滯、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之功效,大黃粉用乙醇調糊,酒性可助大黃活血化瘀?,F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黃所含之蒽醌類物質具有致瀉作用,經酒制后有利于此類物質的溶解與吸收,作用于大腸而產生通便作用[6]。大黃糊劑敷臍,中藥與穴位的雙重作用可直接刺激腸道,促進大腸蠕動而達到瀉下通便的目的。梅小楊等[7]做過類似的研究,研究結果有效、安全。本研究顯示,觀察組便秘干預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且干預期間均未有不良反應發(fā)現。
[1] 沈漁邨.精神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24-864.
[2] 符愛霞,關新軍,曹美麗.腸通貼穴位貼敷治療阿片類藥物所致便秘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3(10):810-811.
[3] De Hert M,Hudyana H,Dockx L,et al.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and constipa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Psychiatry,2011,26(1):34-44.
[4] 范玉明.神闕穴治療機理與臨證應用探微[J].光明中醫(yī),2014,29(10):2120-2121.
[5] 周煒,王麗平,張樹源.穴位貼敷療法的臨床應用[J].中國針灸,2006,26(10):899-902.
[6] 李燕,隋峰,劉亮亮,等.大黃各炮制品提取物瀉下作用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7):151-154.
[7] 梅小楊,馬小琴,應立英,等.生大黃臍療對結腸造口患者規(guī)律排便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3,12(2):103-104.
1671-9875(2016)07-0668-02
10.3969/j.issn.1671-9875.2016.07.019
胡琳琳(1977-),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6-03-03
R473.74
A
杭州市衛(wèi)生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編號:2014Z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