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嵐+毛蓮
【摘要】 目的 探討16排螺旋CT在小兒肺結核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126例小兒肺結核患兒, 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 各63例。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DR手段實施診斷, 實驗組采用16排螺旋CT進行診斷, 對兩組患兒的診斷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患兒的診斷檢出率92%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患兒的檢出率78%,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16排螺旋CT在小兒肺結核的診斷過程中能夠顯著增加小兒的診斷檢出率,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 16排螺旋CT;小兒肺結核;診斷檢出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39
肺結核(pulimonary tuberculosis)是常見的小兒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 近些年小兒肺結核感染率呈日漸上升的趨勢[1]。小兒感染率大概為10%, 患病率為20.01%左右。肺結核嚴重危害了小兒的身體健康, 大大降低了患兒的生活質(zhì)量, 對家庭造成了沉重的影響, 準確及時的診斷對此病的治療和預后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臨床上一般以體征、臨床癥狀、痰培養(yǎng)、痰菌檢查以及胸部X線檢查的資料作為肺結核的診斷依據(jù)[3]。近幾年新引進了16排螺旋CT檢查技術, 本研究選擇126例小兒肺結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對16排螺旋CT在小兒肺結核的診斷價值進行探討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小兒肺結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診斷為肺結核的患兒;②年齡2~10歲;③患兒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126例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 各63例。
常規(guī)組中男31例, 女32例, 年齡2~10歲, 平均年齡(8.32± 4.83)歲。實驗組中男32例, 女31例, 年齡3~9歲, 平均年齡(7.85±5.01)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診斷方法
1. 2. 1 常規(guī)組 采用常規(guī)DR手段實施診斷, 此診斷過程通過DR的診斷方式對患兒進行診斷, 并且嚴格地按照診斷要求對患兒進行檢查[4]。
1. 2. 2 實驗組 采用16排螺旋CT對患兒進行診斷, 本實驗中使用飛利浦16排CT對患兒進行掃描, 將16排螺旋CT的電壓調(diào)為120 kV左右, 將管電流調(diào)為110 mA左右, 層厚層距選擇3~5 mm。囑患兒屏住呼吸, 在此狀態(tài)下進行掃描, 圖像重建工作應使用標準的算法[5]。
1. 3 觀察指標 本實驗中需重建兩組患兒的影像學圖像, 并且對兩組患兒是否診斷為肺結核的情況進行分析和探討, 對于已經(jīng)出現(xiàn)肺結核的患兒進行相應的記錄。對兩組患兒的診斷結果進行比較。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兒的診斷檢出率92%(58/63)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患兒的檢出率78%(49/6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肺結核是臨床上一種極為常見的傳染性疾病, 對小兒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實際發(fā)病的原因既包括了內(nèi)源性感染原因, 又包括了外源性感染原因。近些年, 全球小兒肺結核的患病率均有所增加, 檢查方法日新月異, 其中16排螺旋CT作為一種重要的檢查手段, 正在逐步被臨床推廣[6, 7]。
DR診斷為常規(guī)的影像學診斷方法, 雖然其診斷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可取性, 但往往在臨床上的實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因此對患兒實施一種更加有效的影像學診斷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臨床上16排螺旋CT影像技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在實際的診斷過程中, 發(fā)現(xiàn)患兒臨床上出現(xiàn)的隱匿病變區(qū)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 患兒在臨床上出現(xiàn)的病變情況能夠被16排螺旋CT影像更好的診斷和發(fā)現(xiàn), 對患兒的臨床診斷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對病灶的發(fā)現(xiàn)、鑒別診斷、診斷、隨訪以及估計預后都有重要的意義。國內(nèi)許多學者對16排螺旋CT的診斷效果進行了研究, 路雨澎[6]經(jīng)過研究得出在繼發(fā)性肺結核患兒實施診斷的過程中, 16排螺旋CT影像診斷方法能夠明顯提升患兒的診斷效果,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根據(jù)本實驗研究得出, 實驗組患兒的診斷檢出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診斷檢出率,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16排螺旋CT在小兒肺結核的診斷過程中能夠顯著增加小兒的診斷檢出率,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濤, 高春麗, 宋立江, 等. 16排螺旋CT胸部低劑量掃描在肺結核診斷中的運用. 當代醫(yī)學, 2015, 21(8):96-97.
[2] 劉國昌. 菲利普16排螺旋CT診斷肺結核結果分析. 健康必讀(中旬刊), 2013, 12(12):80-81.
[3] Malyszko J. 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lin Chim Acta, 2010, 411(19-20):1412-1420.
[4] 李維昌, 孫民峰, 梁昌勝, 等. 低劑量MSCT在PPD陽性人群肺結核篩查的可行性研究. 醫(yī)學信息, 2014(35):326.
[5] 陳國強. 多排螺旋CT在繼發(fā)型肺結核的診斷價值. 江蘇醫(yī)藥, 2015, 41(12):1444-1445.
[6] 路雨澎. 16排螺旋CT影像在繼發(fā)性肺結核中的診斷價值. 臨床與轉(zhuǎn)化醫(yī)學, 2015, 8(2):20-22.
[7] 張思潮, 邱志紅, 楊俊超. 四種方法診斷涂陰肺結核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 中國防癆雜志, 2013, 29(41):357-358.
[收稿日期: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