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如山
《星火燎原》系列叢書
黃濤、王彬 、王愿堅、黎明、 李大我、丁芒、劉亮等 著
從中央決定出版《星火燎原》到現(xiàn)在,正好第六十個年頭。
作為我黨歷史上重要的叢書,《星火燎原》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書名,朱德委員長為之作序,鄧小平題詞,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等領導人親自修改文稿,500余位親歷戰(zhàn)爭的開國將領執(zhí)筆撰寫。這部巨著,真實記錄了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爭的壯美史詩。它所承載的,是一個偉大民族、一個偉大政黨、一支人民軍隊無往而不勝的血脈靈魂,謳歌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之奮斗終生的信仰。
信仰,是一種精神紐帶,是一個組織或階層、一個社會或國家的成員團結奮進的精神基礎和精神動力。在《星火燎原》中,所記錄的革命先輩的人生經(jīng)歷、心路歷程,彰顯的正是理想和信仰的力量。從他們的足跡中,我們品味理想、信念、奉獻、犧牲這些字眼時,是那樣具體、形象和厚重——理想和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讓一個人挑戰(zhàn)自我,讓一支軍隊攻無不克,讓一個民族堅強站立,永不言棄。
信仰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詩人惠特曼說,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和追求,是我們獨立自主、團結奮斗、銳意進取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正是這樣的信仰,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今天的物質條件已極大改善,但對一個民族來說,沒有精神家園的崛起,不會是真的崛起。
信仰是共產(chǎn)黨人的紅色基因。細讀《星火燎原》叢書,我們堅信,就像無數(shù)革命先烈一樣,在每個平凡的英雄背后,都有信仰的力量堅定如山。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光芒,不僅在我黨取得勝利的輝煌時刻迸發(fā),更是在共產(chǎn)黨人最苦難、最艱險的時候迸發(fā)。
信仰是人民軍隊的力量源泉。透過《星火燎原》,人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們的軍隊之所以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人民群眾之所以能夠始終支持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其力量源泉就是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一支缺少政治信仰的軍隊,不可能產(chǎn)生強大的戰(zhàn)斗力。
我們可以再想想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雪山草地之間,行走的是這樣一支堅定不移的隊伍——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對艱險的自然環(huán)境,面對極端困難的物質條件,他們不畏懼,不消沉,不退縮,用鮮血和生命、用信仰和決心,寫下了人類史上壯麗的詩篇。
在中國,很多人是讀著《星火燎原》長大的,這套叢書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地影響了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人們渴望從紅色經(jīng)典中繼續(xù)找尋往昔的精神力量。
正是從這個角度,《星火燎原》被譽為“獻給后世的紅色基因”。歷史已經(jīng)證明,信仰一旦失去,社會將失去凝聚力,失去前進的動力?,F(xiàn)在,人們雖然沒有戰(zhàn)火硝煙和艱苦革命的經(jīng)歷,但是通過閱讀紅色經(jīng)典,可以學習和體會革命精神,從而堅定報國信念,肩負起民族振興的歷史重任。
今后一百年或更長一段時間,應是中國人信仰與精神重建和光大的過程,這是當代中國最高的精神訴求,也是當今社會緊迫的時代課題。正如見證了《星火燎原》出版整個歷程的編輯家黃濤生前所說:“當今文化選擇多樣化,反映老一輩革命者革命精神的紅色經(jīng)典,應該以其巨大的精神張力影響每一代人,這關乎民族和國家的未來。”
Belief as a Moun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