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恬(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9)
?
對于地中海氣候類型劃分的不同意見——以高中地理教材為研究對象
孫恬(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9)
摘 要:氣候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基礎,影響其他自然因素的變化,對某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及人文環(huán)境的形成有重要意義。因此氣候為區(qū)域分析中自然因素和經濟因素的關鍵,是考試必考知識點,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尤為重要。文章從發(fā)生學角度與氣候特征出發(fā),運用基本的氣溫和降水資料,提出對現(xiàn)行高中地理教材中地中海氣候類型劃分的不同看法,從而使氣候類型的劃分更符合實際,使學生氣候有更準確的認識。
關鍵詞:地中海氣候;溫帶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89
地中海氣候,冬夏分別受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分布于大陸西岸30—40°之間,最為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在現(xiàn)行高中地理教材中,我們將地中海氣候劃分為亞熱帶。一般而言,我們將南北回歸線之間劃分為熱帶,回歸線與南北極圈之間分別為南溫帶與北溫帶,南北極圈內分別為南寒帶與北寒帶。而對于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一直無較為明確的界限。因而,地中海氣候類型的劃分存在爭議。本文從太陽輻射及氣溫等方面對地中海氣候類型劃分的問題進行探討。
太陽高度角的大小對地表接受的太陽輻射能起決定作用,進而影響地表熱量的收支狀況。由此,劃分出緯度氣候帶:
赤道帶: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區(qū),太陽高度角全年較大,是全球接受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區(qū)。
熱帶:在緯度10一25°,夏季接受太陽輻射能最多,除回歸線以外地區(qū),其余部分太陽直射點將經過其兩次,地表接受的熱量相對較多。
副熱帶:位于緯度25—35°間,也稱亞熱帶,是由熱帶過渡到溫帶的地區(qū),無接受太陽輻射的機會。
溫帶:位于緯度35—55°間,受天文輻射的影響最為顯著,夏季接受的太陽輻射能多,溫度高;冬季接受的太陽輻射能少,溫度低,四季分明。
副寒帶:位于緯度55—60°間,由溫帶過渡到寒帶,也可稱為亞寒帶。該地區(qū)晝夜長短差異顯著,但尚未出現(xiàn)極夜極晝現(xiàn)象。
寒帶:位于緯度60—75°間,此帶一年中晝夜長短差別更大,在極圈以內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全年天文輻射總量顯著減小。
極地帶:緯度75—90°,存在極晝極夜現(xiàn)象,全球晝夜長短差異最為顯著。接受的太陽輻射量年變化差異最大,日變化差異最小。
地中海氣候區(qū)大致位于30—40°之間,又根據(jù)筆者對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的解讀,僅有少部分地區(qū)完全屬于亞熱帶氣候區(qū),大部分地中海氣候分布區(qū)位于35°以上地區(qū),在此區(qū)間內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達不到亞熱帶地區(qū)所接受的熱量。因此,地中海氣候分布區(qū)應大致屬于溫帶,即35—55°的區(qū)間內。這從太陽高度角影響緯度氣候帶劃分的角度說明了地中海氣候因歸于溫帶氣候區(qū)。
本文以希臘一年中每月日均溫為參考數(shù)據(jù),分析評價地中海氣候類型的劃分。1884年,柯本提出以各地月平均氣溫20℃與10℃的持續(xù)月數(shù),將世界氣候劃分成五帶。他把月平均氣溫20℃以上的定為炎熱,10℃以下的定為寒冷,10~20℃之間的定為溫和。全年12個月皆炎熱,即每月均溫都超過20℃的是為熱帶,副熱帶有4~11個月炎熱,1~8個月溫和;溫帶有4~12個月溫和,寒帶有1~4個月溫和,其余各月寒冷;全年每月均溫皆低于10℃的即為極地帶。其中地中海氣候屬于冬溫氣候。
現(xiàn)行高中教材中典型地中海氣候分布區(qū)域為地中海沿岸,以希臘為例,其各月日均溫如圖1所示: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日均溫(℃)7 8.5 10.5 14.5 19 23.5 26.5 26 22 17 13 9
圖中可以看出,希臘僅有4個月平均氣溫超過20℃,即炎熱,余下8個月氣溫均為10~20℃內,屬于溫和。由此得出希臘的氣候更偏于溫帶氣候。此外,曾有學者以植物為標志分出下列六帶。
1.熱帶——生長棕櫚、香蕉,年平均溫度26—28℃
2.副熱帶——生長棗、桃金娘,年平均溫度20—26℃
3.暖帶——生長闊葉常綠樹,年平均溫度16—20℃
4.溫帶——生長落葉樹,年平均溫度9—16℃
5.寒帶——生長針葉樹,年平均溫度4—9℃
6.極帶——生長低矮灌叢、地衣苔蘚植物,年平均溫度不到4℃
計算上表,可以得出希臘年平均溫度約為16℃,根據(jù)以上年平均溫度劃分溫度帶,希臘屬于溫帶氣候區(qū)。
土壤是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一個地區(qū)氣候、水文、植被等因素的真實反映。因此,一種土壤對應相應的氣候,也對應相應的溫度帶。地中海氣候類型所對應的地帶性土壤為褐土,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類型對應的地帶性土壤均為棕壤與褐土。因此,這反映了地中海氣候應歸于溫帶氣候區(qū)。
我國氣候劃分以秦嶺淮河一線為溫帶與亞熱帶的界限,該線大致沿34度緯線東西向延伸,該界限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區(qū),此分界線大致穿過陜西和河南中部、陜西及山東南部,這幾個省均屬于溫帶氣候區(qū)。與地中海地區(qū)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該地中海氣候分布區(qū)大部分處于北緯35以北,與我國溫帶地區(qū)的劃分接近吻合。
本文從緯度氣候帶的劃分、氣溫、土壤、緯度四個方面對地中海氣候類型的劃分進行論證,得出地中海氣候因歸于溫帶氣候區(qū),現(xiàn)行高中所采用的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存在不合理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與分析。
參考文獻:
[1]王永昌編著,氣候探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08月第1版
[2]李萬龍.新教材(人教版)插圖分析[J].地理教育,2005,06:26-27.
[3]盛承禹,世界氣候,氣象出版社,1988年01月第1版
[4]胡小麗.河南常綠闊葉木本植物分布規(guī)律及引種馴化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0.
作者簡介:
孫恬(1995---)女,漢族,四川眉山人,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