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耕
看了以上的故事,我也有一個故事要講。
這是朋友講的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小張,是朋友的中學(xué)同學(xué)。
小張學(xué)的是理工科,性格內(nèi)向,他從沒近距離地接觸過異性,更沒有品嘗過愛情。眼見他二十六七歲了,父母天天像在火上烤著。無奈之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猶豫與煎熬之后,羞澀的他加入了相親大軍。
他的第一次相親經(jīng)歷是這樣的:女孩把他的方方面面,甚至父母及全體家庭成員的枝枝葉葉,包括有無家族遺傳病史,扒了個底朝天。女孩連珠炮式地問,小張緊張地答,很有些語無倫次。以小張的性格,加之是第一次相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那情形,很像警察查戶口,甚至有些像審犯人。
回到出租屋,小張就哭了。他不是個愛哭的人,但值得哭的東西似乎太多了。盡管他不是個浪漫的人,但他想象的愛情或相親,不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這是一場里程碑式的哭,從少年時代開始萌生的對異性的渴慕,包括對愛情的所有美好想象,都在第一次簡單而堅硬的相親中永遠地死掉了。
小張最后的歸宿,在我看來比較完美:他住的附近有一家小超市,老板是位30歲的寡婦,丈夫死于車禍,她帶著孩子開了這家超市謀生,日子自然是艱辛的。小張經(jīng)常來買東西,一來二去彼此漸漸熟悉,后來竟然擦出了愛的火花。在小張,似乎有些由憐生愛,且女人質(zhì)樸而堅韌,對他則很有些仰視,這是男人喜歡的感覺。在女人看來,這個本分老實甚至有些羞澀的大男孩,正是可以依靠的居家型男人。婚后,小張對女人的孩子視若己出,一家三口很是和美。
講故事的朋友,其婚戀路線圖則是另一個極端,我名之為“欄桿拍遍型”:大學(xué)畢業(yè)后就開始相親,因為自身條件還算硬朗,又在婦聯(lián)系統(tǒng)工作,所以永遠不乏相親資源。十幾年下來,見過的女孩已經(jīng)不下一個娘子軍連。他把自己的相親經(jīng)歷,總結(jié)為三部曲:第一階段是“酒店時期”,只要相親,無論印象如何,都要請女孩撮一頓;第二階段是“咖啡店時期”,相親都選在咖啡廳,時間要短,花費要少,一杯咖啡就搞定了;第三階段是“地下黨時期”,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見面,但一毛不拔,打個招呼瞄一眼,沒有感覺就拍腚走人。
朋友說,第三階段也就是機器人階段,有感覺的時候已經(jīng)極少。但沒有感覺也要結(jié)婚,因為退休后百無聊賴的父母,為他的婚事經(jīng)常有跳樓的沖動,本來不吸煙的父親已經(jīng)一天抽到兩包。去年,年近不惑的他終于結(jié)婚,新婚半年后對我說,早就對婚姻生活不抱任何奢望,但二人世界的無趣還是超出了他的想象。更令人無法忍受的是,丈母娘不僅插手家庭事務(wù),甚至干預(yù)到了床上,多次諄諄告誡他說:沒有激情,起碼也要有點熱情。我心中涌出無邊的悲哀與蒼涼,當然,不僅僅是為朋友。
在某種意義上,木訥的小張是幸運的,甚至是幸福的,因為他還知道羞怯,還有一顆未被污染的初心,于是他找到了當下已經(jīng)很奢侈的愛。而很多人還沒出發(fā),甚至在幼兒園時代就干涸了。
(編輯 張秀格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