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答案:
《莊稼鄉(xiāng)村》
1.示例;春:花開溪香 夏:麥黃蛙鳴 秋:糧食豐收 冬:雪野孕綠
2.(1)“彈出”與前文的“突然”呼應,寫出了蛙聲打破寂靜時的速度與力量,表現(xiàn)作者對蛙聲帶來的田園音樂的喜愛與贊美。
(2)“一片又一片”與前面的竄字相呼應,寫出了麥苗一片接一片迅速長出來的動感,表現(xiàn)出作者的贊嘆和驚喜。
3.小河是鄉(xiāng)村優(yōu)美自然風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但滋潤了莊稼,而且養(yǎng)育了莊稼人(也給了鄉(xiāng)村女孩兒一股靈秀之氣),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小河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4.示例:莊稼是鄉(xiāng)村自然景觀的主宰,它周而復始,生生不息;莊稼是鄉(xiāng)村后代得以生存、繁衍生息的物質(zhì)基礎(chǔ)。沒有莊稼便沒有自然和人類的鄉(xiāng)村。莊稼質(zhì)樸而大美,作者眼中的莊稼人與它相似,因此作者對莊稼無比感恩,盡情禮贊。他對鄉(xiāng)村的認同、贊美均源于此,其鄉(xiāng)村情結(jié)亦于此,所以說,鄉(xiāng)村,是莊稼的鄉(xiāng)村。
《賣氣球的小女孩》
1.描寫方法:肖像描寫和語言描寫。作用:這段描寫充分表明了賣氣球的小女孩家境貧困(或家境貧寒潦倒窘迫)的境況。
2.排比; 突出強調(diào)了小女孩對快樂和幸福的渴望。
3.小女孩喜愛的球隊和偶像獲得了成功和勝利。
4.因為“我”被小女孩渴望幸福和快樂的笑容所震撼。
《綠蟬的歌唱》
1.(1)華頂綠蔭地,并不炎熱。(2)作者并不知道歌唱是蟬的天性。(意對即可)
2.(1)用以強調(diào)沒有觀察,也就沒有真知與灼見。(2)引出下文對蟬及其生活環(huán)境的觀察。
3.借以表達“適者生存,不適者遷徙乃至死亡”的想法,也為自己的放歸蟬于林與綠色找到依據(jù)。(意對即可)
4.(1)視覺:眼前的景色色彩繽紛猶如秋天。(2)聽覺:薄暮時的晚唱有綠蟬謝幕的秋歌般感受。(3)感受:與作者希望山更綠,水更清,世界更美好的愿望產(chǎn)生共鳴。(意對即可)
第10版參考答案:
《記憶的版圖》
1.示例:(1)為記憶中家鄉(xiāng)清晰、真實的印象消失而留戀;(2)為現(xiàn)實中家鄉(xiāng)的巨變而感到驚詫;(3)為記憶中的家鄉(xiāng)與現(xiàn)實中的家鄉(xiāng)毫不相干而傷感;(4)為找不到記憶中的家鄉(xiāng)而感到迷茫。
2.示例:朋友記憶中的美好生活的情形(或:朋友童年生活的美好記憶)。
3.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經(jīng)過洗滌、美化的記憶比作雨霧中的玫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記憶中的版圖的美麗,表現(xiàn)人們對記憶的版圖的留戀及對現(xiàn)實世界的否定。
4.示例:(1)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2)作為線索,貫串全文,使結(jié)構(gòu)精巧;(3)提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4)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聯(lián)想到“版圖”是記憶中的,或許現(xiàn)實與現(xiàn)實不同,抒寫人們今不如昔的遺憾之情;(5)引發(fā)作者客觀看待生活變化,并從中發(fā)現(xiàn)自我的人生感悟。
《外婆的巫術(shù)》
1.預測“我”利用床架練平衡木會摔破嘴巴;預測小鴿借錢會賴賬;知曉白天“我”去過沙坑;用吃早點的錢買新發(fā)卡。
2.抒發(fā)對外婆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3.不同。A句生氣是因為“我”只忠于媽媽,而不忠于更有道理的外婆;B句生氣是“我”想用咒語報復他人,用心不良。
4.(1)“瞥”是一種帶有漫不經(jīng)心或不屑一顧意味的短暫掃視,生動形象地表明外婆已經(jīng)預知“我”在利用床架練習平衡木會摔下來,同時讓“我”嘗一嘗痛苦的教訓。
(2)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我”摔了之后受傷的嘴巴比作“豬嘴”,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我”的嘴巴腫得很厲害,摔得很嚴重。
《舌尖上的米飯》
1.示例:煮米飯時,在白米中加點糙米、粗糧、雜豆,不要煮得太軟,盡量不要在米飯中加油和鹽,一次做飯不要太多。
2.作比較、列數(shù)字;作用:準確地說明了這種烹飪新方法提高了大米中抗性淀粉的含量。
3.不能刪去。因為“用‘飽腹感來表示食物吃完后的效果”只是通常的、大多數(shù)人的做法,去掉“一般”后變得絕對,與原文意思不符。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第11版參考答案:
《讀夜》
1.“讀”原是指閱讀,這里是指對“夜晚”的品味、感悟和享受,表現(xiàn)的是作者對人生(生活)的獨特的感受與思考。
2.(1)景物描寫,點題,引出描寫對象;(2)運用擬人手法,富有情趣;(3)激發(fā)閱讀興趣;(4)引出下文。
3.作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夜給予人的呵護與撫慰,給人的溫暖與舒適。
4.讀到了“夜”的幸福、溫暖、舒適、包容一切;微妙的、不可言說的情感;使人走向成熟;思想者的樂園,博大、寧靜、神秘;可以審視人的靈魂等。
《不可預知的奇跡》
1.(1)那道光、那只山鷹。(2)永不言棄(意思接近該主題均可)。
2.這是老人對年輕人的鼓勵,激勵他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要放棄自己的信念。
3.提醒:能結(jié)合語境,想象合理,語言生動形象即可。
4.示例:司馬遷身受宮刑忍受巨大痛苦,寫出鴻篇巨制《史記》;張海迪高位截癱,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困難,自學成才。
5.能扣住“面對困難,永不放棄”的主旨加以闡述,表達清楚流暢即可。
《甜》
1.這是一篇表現(xiàn)家人親情的文章,把母疼子、子疼母的親情表現(xiàn)得真摯感人。
2.不好。因為“猴著腰”這個動詞性短語和“踱”這個動詞準確地寫出了荷嫂身有病痛的身姿、步態(tài),如果分別改為“挺直腰”“跑”就不能突出這一點,與荷嫂身有疾病相矛盾。
3.文中插敘了荷嫂買雨衣、兒子讓雨衣這件事。表現(xiàn)母子間相互愛護之情。
4.動作描寫。通過對荷嫂忍痛扯草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了她的勤勞、辛苦,而這一切的動力來源于對家特別是對兒子的愛,所以也就襯托了她對兒子愛的真切和深厚。
第12版參考答案:
《我們可以安靜一點嗎?》
1.(1)一點也不講禮儀文明。
(2)原指賭博時為求勝采,且擲(骰子)且喝。文中指中國游客只會在郵輪上不文明地大聲喧嘩。
2.A
3.總結(jié)全文,突出中心論點,提醒人們:中國人出門走向世界的時候,讓世界多幾分寧靜,也許比花幾千萬美元在紐約的時代廣場打廣告宣傳中華文化的效果更好。
4.略。(要采用第一人稱方式 ,敘議結(jié)合)
《葵花》
1.(1)父親需要我們的幫助,他一個人剜坑,剜七八畝地實在累;(2)父親知道我們懶,用笑來鼓勵我們堅持下去。
2.說明盛開的葵花數(shù)量多,表現(xiàn)了葵花開放時的聲勢,突出葵花開放時的熱烈燦爛之美;為下文描寫葵花野性的美做鋪墊,與后文葵花的衰敗形成鮮明的對照。
3.示例一:可以刪去。這兩段描寫牲畜吃打下的葵花葉子和花盤時的場景,與主題無關(guān),增加了讀者的理解的難度,也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變得松散。
示例二:不能刪去。這兩段屬于插敘,描寫牲畜吃打下的葵花葉子和花盤時的場景,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描寫牲畜幸福的樣子,更能突出葵花的價值。
4.(1)比喻,“十萬葵花稈,仿佛從天空射下來的密密麻麻的箭鏃”,把“葵花稈”比作“箭鏃”,生動地表現(xiàn)了葵花稈的整齊、肅穆的狀態(tài);(2)擬人,“葵花脖子勾著,都朝著東方”,形象地描繪了葵花面朝東方時莊嚴、悲壯的姿態(tài);(3)運用疊詞,既說明葵花數(shù)量的多,又表現(xiàn)了萬稈葵花的氣勢。
5.(1)葵花拿出渾身的勁來開放,展現(xiàn)自己的美;(2)葵花有價值,打下的花盤、葉子可以當牲畜的口糧;(3)葵花對信仰的堅持;(4)自然的偉大。
第13版參考答案:
《打開美好的內(nèi)心》
1.打開了自己的內(nèi)心,也就打開了通往他人乃至這個世界的內(nèi)心的通道。
2.(1)事實論據(jù);(2)引出論點;(3)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文章趣味性。
3.首先,第一段舉了朋友和她同事的例子,引出論點;其次,第二段和第三段,從道理和事實反正兩個方面證明論點;最后,第四段從道理上強調(diào)了打開美好的內(nèi)心有著巨大的作用。
4.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地證明了打開美好的內(nèi)心的作用巨大。
《修鞋的》
1.人潮涌動,車站不堪重負;暗示生存環(huán)境嚴峻,修鞋者渺小無助求生不易。
2.(1)他懷抱著夢想和對城市的美好想象來到這里,可冷酷的現(xiàn)實使他心慌張皇。(2)修鞋者希望不斷能有活兒做,這樣他才能生存下去,并用忙碌來擺脫自己對家鄉(xiāng)和土地的思念。
3.因為失去土地被迫到城市謀生,懷抱著對城市的夢想?yún)s被城市管理者當作非法闖入者驅(qū)趕,從事卑微的工作頑強生存,辛勤勞作卻擔心未來。
4.(1)以物喻人(或“類比”),表現(xiàn)修鞋者和路樹氣根同樣卑微的地位和一樣頑強的生存力;(2)表現(xiàn)修鞋者的孤獨,含蓄地寫出他對未來的擔心;(3)隱含作者對修鞋者生存處境的同情,流露出對簡單粗暴的城市管理方式的批評。
《在喜歡的事上做第一名》
1.詳細介紹樓婷婷制作布娃娃的過程,表現(xiàn)樓婷婷對手工制作布娃娃的喜愛。
2.不斷提高制作布娃娃的技藝;自學大專課程;跳槽去一家民辦幼兒園;湊錢自辦幼兒園;加入國際連鎖,到國外培訓。
3.借樓婷婷之口點明文章的主旨。
4.示例: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要不斷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第14版參考答案:
《你在傘里嗎?》
1.一對母女在風雨中打著傘騎車回家。
2.第一個空:關(guān)心女兒(疼愛女兒、關(guān)愛女兒、愛護女兒),細心體貼(周到細致)。
第二個空:體貼媽媽(關(guān)心媽媽、孝順?gòu)寢專郧啥拢ㄉ平馊艘?、聰明善良)?/p>
3.不好。因為“砸”形象地寫出了雨的大、猛,與“嘭嘭直響”相呼應,換成“落”就沒有這種效果。
4.不能刪。因為本段是插敘,交代了拮據(jù)的經(jīng)濟背景,解釋了“我”的心“一陣陣戰(zhàn)栗”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展開情節(jié),描寫人物。
5.(1)“我”為女兒對“我”的理解(或“關(guān)愛”“孝順”“體貼”)所感動。(2)有感于小小的女兒便受“我”所累(或:為委屈孩子而愧疚)。(3)有感于“我”為了夢想,生活的艱辛。(4)“我”被女兒的自信而感動。(5)“我”為女兒的優(yōu)秀所感動。(意思對即可)
《愛是良藥》
1.對兒女的無限疼愛。
2.“心疼”的是女兒竟然餓著肚子把錢省下來給父親買藥,高興的是女兒長大了,懂事了,知道關(guān)心人了。
3.藥材雖假,但女兒的一片愛心卻是真的,而這份愛心,給了她的父親勇敢活下去的信心和動力,治好了他的心病。
4.親情和關(guān)愛,是醫(yī)治病痛最好的良藥,生活中,我們要時時給親人以溫暖和關(guān)愛,更要用心去感悟來自親人的關(guān)愛。
《迷失荒園》
1.(1)“傷痛”指的是輝煌雄偉的圓明園遭遇到英法聯(lián)軍的摧毀。(2)“杰出的夢幻”指的是代表神秘的東方,代表東方驕人的智慧,引來多少世人驚羨的眼光,多少敬仰不已的贊嘆可如今已被夷為平地的圓明園。
2.(1)“找不到濃濃的、沉重的滄桑之感”的疑問和不安;(2)在輕風麗日中發(fā)現(xiàn)圓明園“高貴之氣”的平和安適;(3)發(fā)現(xiàn)“最杰出的夢幻的殘骸”震撼感傷。
3.一方面表現(xiàn)游客對歷史的忘卻,完全沉滲圓明園輕風麗日的平和安適中;另一方面為后面寫作者在最杰出的夢幻的殘骸受到的強烈震撼:人類文明在野蠻行徑面前的脆弱,作為中國人務必牢記歷史,才能保護未來,作鋪墊。
4.具體指作者在看到“最杰出的夢幻的殘骸”受到的強烈沖擊,找到了圓明園應有的那股濃濃的、沉重的滄桑之感;對人類文明慘遭野蠻行徑無情破壞的無比痛惜。人,特別是中國人,一定要牢記歷史,不能只耽于嫻靜與安逸而忘卻了我們內(nèi)心曾有過的、深切的痛。
第15版參考答案:
《青春的紙條》
1.該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王老師帶領(lǐng)大家賞析詩詞時的見解獨到、把握精準、用詞生動形象,充分享受詩詞之美比作“鳥語花香”“春光燦爛”,讓人身臨其境,沉醉其中。
2.示例:眉毛一揚,眨了眨眼睛,臉一下子紅得像個大蘋果。
3.王老師把學生比作芽兒,告訴他們,只有踏踏實實地完成學業(yè),將來才會成長,才會有自己的事業(yè)與人生;若現(xiàn)在沉迷早戀,只能早早失敗。
4.內(nèi)容上:總結(jié)自身感觸,點明中心,說出王老師“善良的謊言”對自己成長的意義。結(jié)構(gòu)上:首尾呼應,對應題目,點明主旨。
5.不好?!凹垪l”是故事發(fā)展的線索,暗含“紙條”在那段青春歲月里對自己的影響,因此用“青春的紙條”為題目更合適。
《一朵梔子花》
1.設(shè)置懸念,與女孩子美好的心靈形成對比,與后文女孩子的優(yōu)秀形成對比,突出潛移默化的教育對學生的巨大影響。
2.(1)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花香的濃郁和對我的吸引,很好地引起下文。
(2)是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平等看待和殷切的期望。
3.有時候,無需一座花園,一朵鮮花同樣可以讓你感受到花香的美好,同樣,人生中的一次信任、一個善意的眼神、一次美好的偶然都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給人留下值得一生珍重的美好回憶。
上接17版
4.標題的含義:既指小女孩頭上的以及后來帶給“我”的梔子花,也指小女孩可愛、善良、純潔的心靈,還指老師對一個所謂的“差學生” 的尊重、平等、信任和關(guān)愛。
以此為題的好處:(1)全文的線索;(2)富含深義,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3)以比喻的手法,暗示文章主題。
5.開放性試題,意思明白、說法合理、語言簡潔即可。
《愛心的傳遞》
1.十分痛苦→非常感動(或感到溫暖)→重拾希望→心急如焚→十分感激
2.即指風停了,“她”的身體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內(nèi)心倍感溫暖。(或小男孩的樂觀堅強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3.結(jié)構(gòu)上:總結(jié)全文,照應題目(或點題)。內(nèi)容上:點明善心的傳遞可以溫暖人心這一主旨。
4.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勞、樂觀、知恩圖報(答出三點即可)。
第16版參考答案:
《看花解悶,聞花解憂》
1.花香對人的情緒可產(chǎn)生很大影響。
2.舉例子。形象具體地說明了花能治病的事實,令人信服。
3.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為了說明不同顏色、不同品類的花卉還有著不同的功用。
4.(1)花卉分泌出多種芳香物質(zhì),具有殺菌和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的功能以及抵抗微生物侵害的作用。(2)不同顏色及不同物種的花卉有不同的功效。
《檸檬蝶》
1.童話講述了一只美麗的檸檬蝶鍥而不舍地尋找花田并找到的故事。
2.寬闊的大河的阻擋;光禿禿的大山的阻攔;循著馬蹄印朝著相反的方向?qū)ふ摇?/p>
3.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突出了檸檬蝶朝著既定目標義無反顧前進的決心。
4.示例:我們在學習生活中,要學習檸檬蝶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旦有了目標,就要不怕困難,努力去實現(xiàn)。
《榆錢樹越來越少》
1.吃榆錢解決了溫飽帶給“我”物質(zhì)的享受;追趕隨著風力滾動的榆錢帶給“我”精神的愉悅;榆錢樹啟發(fā)“我”奮力拼搏,帶給我前行的力量。
2.結(jié)構(gòu)上,引起下文,和下文構(gòu)成對比。內(nèi)容上,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村莊榆錢樹的古老、分布廣以及對村莊的重要意義,表達了作者對榆錢樹的喜愛,突出作者對古樸自然的農(nóng)村風光的留戀。
3.例如:運用動作描寫,用“搶”“揪”“嚼”“擦”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了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孩子們吃榆錢心情的急切和吃榆錢時的香甜。
4.隨著年齡的增長、世事的紛繁,不再留意身邊隨處可發(fā)現(xiàn)的簡單快樂和感動,可正是那些簡單快樂和感動讓人覺得生命里曾經(jīng)有過幸福,從而產(chǎn)生前進的動力。
第29版參考答案:
《鬼怕惡人》
1.(1)很
(2)就
(3)一會兒,沒多久
(4)責罰、懲罰
2.乃自扶起/以衣拂飾/捧至座上/再拜而去。
3.C
《馮婦》
1.(1)都
(2)到
(3)跟隨
(4)否定詞,沒有
2. D(該項為連詞,表示另提一事,其他三項為介詞“在”。)
3.C
《常羊?qū)W射》
1.(1)道理,規(guī)律
(2)向前,上前
2.D
3.做任何事都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要集中一個主要目標。
第30版參考答案:
《關(guān)雎》
1.引起后文(或:起興作用)。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3.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她,把她當成知音、知己,和她相親相愛。(意思接近即可)
《迎燕》
1.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2.(1)“舊簾”表明這是一個普通的百姓家庭,呼應首聯(lián)的“尋常百姓家”。(2)“舊簾”是小燕子順利找到前一年住過的人家的標志。(3)“舊簾”與上句中的“新燕”均為名詞,詞性相對,符合詩歌的對仗要求。(4)表現(xiàn)了主人對燕子的喜愛,人與燕子的和諧關(guān)系。
3.春雨綿綿,小燕子撲扇著翅膀忙著銜泥筑巢,細雨沾濕了翅膀,嘴上銜著的泥土還帶著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一)
1.(1)名詞用作動詞,喂奶
(2)稍微
(3)受驚醒來
(4)即使
2.在這種情況下,賓客沒有一個不變了臉色的,(他們)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打抖,幾乎想要爭先恐后地逃跑了。
3.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二)
1.D
2.D
3.(1)跑(或:趕快)
(2)等待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
4.(1)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cè)耳向他請教。
(2)因為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情,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蒙驁伐魏》
1.(1)軍隊
(2)只,僅僅
(3)逃跑
2.(1)(魏王)于是派人到趙國請信陵君(回國)。
(2)諸侯聽說信陵君又成為魏國的大將,都派兵來援救魏國。
第31版參考答案:
《米從何來》
1.(1)累積
(2)很
(3)對……講
(4)于是,就
2.D(ABC都是“如、像”的意思,D為假如。)
3.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4.就問他:咱們每天吃的米是怎么來的?如果他能回答對,就算我胡說八道。
《李賀作詩》
1.(1)天
(2)布袋
(3)停止
2.(1)能苦心吟哦覓句然后迅速寫下來。
(2)像別人那樣苦思冥想、牽強附會,以及按一定格式寫作。
3.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