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軍
誰不喜歡自己呢?可如果一味地記著自己,或許你就遠(yuǎn)離了他人;反之,如果你將他人放在心上,凡事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你便會贏得他人的尊重。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道出的正是這一道理。
齊豫:做最好的自己
臺灣歌手齊豫,因為一曲《橄欖樹》而蜚聲歌壇。能演唱三毛作詞的歌曲,是許多歌手夢寐以求的事。齊豫這位剛出茅廬的小歌手,就能演唱三毛的歌,對她來說,是莫大的榮幸和幸福。
這首歌詞原名叫《小毛驢》,齊豫在唱這首歌時,總感覺效果不怎么好。于是她找到三毛,忐忑不安地跟她商量:“能不能將歌詞修改一下?”三毛一下子愣住了,沒想到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歌手,竟向自己提出修改歌詞。齊豫紅著臉說道:“如果將‘小毛驢改成‘橄欖樹,或許更容易流傳起來?!薄澳悄愠o我聽聽?!庇谑驱R豫聲情并茂地演唱起來。齊豫剛唱完,三毛激動地說道:“謝謝你!歌詞這樣一改,無論是意境還是思想,都更上一個高度?!闭f罷,三毛深情地回憶道:“叫《小毛驢》,其實是當(dāng)時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探險時自己的一種真實生活狀態(tài),它記載著我們的一段愛情??磥?,真實并不是最好。在真實的狀態(tài)下,我們必須要不斷地修煉自己,完善自己,這才是一種最好的自己?!比倪@句話,給了齊豫很大的心靈觸動。從此以后,在每一次演唱中,都不斷提升自己,她追求一種更深刻的自己。
【多維解讀】
1.完善自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只有謙遜學(xué)習(xí),不斷改進(jìn),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才能成就一個最好的自己。
2.勇于表達(dá)。對于年青人而言,我們需要向名家學(xué)習(xí),也需要有一種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只有將傳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jié)合,才有可能實現(xiàn)人生的超越與發(fā)展。
【適用話題】追求完美;勇于嘗試;真實;改變……
張靚穎:織頂帽子送“涼粉”
張靚穎因在超女比賽中唱出了高難度的海豚音,其支持者親切地稱她為“海豚公主”,“涼粉”更是成幾何級數(shù)增長。她是如何贏得眾人力捧的呢?
據(jù)她的團(tuán)隊介紹,張靚穎應(yīng)邀參加新專輯簽售活動,為了迎接那次活動,張靚穎買了一團(tuán)紅毛線,認(rèn)真地織了起來。排練的間隙,或參加完演出回賓館的路上,雖然一身疲憊,她總會見縫插針地織上幾針。她的助手好奇地問:“你這是要干什么啊?”張靚穎說想織一頂帽子,助手笑著說:“買一頂不就行了?!睆堨n穎故作神秘地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痹诤炇刍顒蝇F(xiàn)場,張靚穎收到了一份十分具有紀(jì)念意義的禮物—— 一副由新專輯歌名編寫而成的對聯(lián)。張靚穎指著排在簽售隊伍前列的一位小伙子說:“請這位歌迷上臺,我也有一份禮物送給你?!毙』镒优d奮地走上臺,用期待的目光看著她。張靚穎魔術(shù)般地變出一頂紅毛線帽子,并親手戴到了小伙子的頭上,說:“以前總是收到歌迷的禮物,這次我也要向我的歌迷奉上我的禮物,這頂帽子是我親手織的,象征著鴻(紅)運當(dāng)頭,希望你能交好運。”
【多維解讀】
1.誠心待人。對于張靚穎來說,買頂帽子送給他人也算是一番重意了,然而她卻執(zhí)意將自己對“涼粉”的心意,一針一線地織進(jìn)了帽子里。俗話說,心中有人,人人有你。張靚穎做到了。
2.平等待人。在這個年代,一頂帽子真是算不了什么,不過透過這次“送禮”折射出的與粉絲之間的平等意識,卻顯得格外搶眼。
【適用話題】禮物;平等;尊重;我的偶像……
常香玉:大師的捐贈人生
2003年8月,80歲高齡的豫劇大師常香玉走進(jìn)中央電視臺,做客《藝術(shù)人生》。觀眾們才明白,除了藝術(shù),原來她的人生還是一部傳奇的“捐贈”史。
在抗美援朝時期,全國各地都捐款捐物支持前線。常香玉就同丈夫商量:“咱們就捐獻(xiàn)一架飛機吧?!狈蚱迋z把存留的金子送到銀行兌成錢,汽車也賣了,可還是差很多,于是他們決定排一出愛國主義題材的劇目巡回義演。香玉劇社在全國各地整整跑了兩年,共演出178場,終于籌到了15億人民幣(舊幣),捐獻(xiàn)了一架名為“香玉劇社號”的米格15戰(zhàn)機?,F(xiàn)在這架戰(zhàn)斗機被安放在北京航空博物館展出,不少人常把它稱為“常香玉號”。
說起常香玉平時的生活,幾乎所有的人都用同樣的兩個字概括:簡樸。那座不起眼的小平房,她一住就是17個年頭,刷的是白粉墻,鋪的是水泥地,用的書柜是當(dāng)年單位發(fā)的,她睡的板床上還鋪著裁掉半截的舊床單用來遮灰。常香玉一輩子很少穿新衣服,離開人世時,她穿的仍是平生最喜歡的一套舊衣服。她日常的生活習(xí)慣更是要用“摳門兒”來形容,不許孩子在外面館子里吃飯亂花錢,連買菜都要求保姆“下午買,因為便宜”。
【多維解讀】
1.愛國情懷。在任何年代,國家的命運總是與百姓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國家強大了,我們才有可能過上幸福生活;當(dāng)國家遭遇困難的時候,我們自然也應(yīng)該伸出援手。常香玉的壯舉,無疑為我們樹起了愛國的偉大旗幟。
2.勤儉美德。她可以捐贈出飛機,卻舍不得買一套房子;她生活十分富足,卻舍不得穿一件新衣。這種美德,對廣大中學(xué)生而言,是最好的教育。
【適用話題】愛國情懷;節(jié)儉的力量;美德;榜樣……
梅蘭芳:處世留縫隙
1920年,齊白石應(yīng)邀參加一個活動,因穿著土氣,不善言辭,結(jié)果無人理睬,這讓他很尷尬。恰在此時梅蘭芳走了進(jìn)來,這時他已是京劇名家,但梅蘭芳還是在眾多賓客里發(fā)現(xiàn)了齊白石。此前他們只是相識,并無深交。梅蘭芳還是很恭敬地走過去,與齊白石寒暄。此舉讓在座賓客很驚訝,紛紛詢問梅蘭芳主動招呼的客人是哪位,當(dāng)?shù)弥故钱嫾引R白石時,賓客們才過來寒暄,讓齊白石擺脫尷尬。事后齊白石很用心地為梅蘭芳畫了一幅《雪中送炭圖》,題句云:“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后來,梅蘭芳想學(xué)習(xí)畫草蟲,齊白石欣然收他為徒。
1954年,梅蘭芳準(zhǔn)備在上海演出。當(dāng)時程硯秋正在上海演出,因為宣傳不到位,票房很慘淡。彼時,梅蘭芳與程硯秋是亦師亦友亦對手。如果當(dāng)時梅蘭芳在上海演出,以他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一定會大受歡迎,而程硯秋想在上海立足就很難了。梅蘭芳事先并不知程硯秋票房不佳,到達(dá)上海后才清楚。他不想看程硯秋的笑話,但是他來上海的消息已經(jīng)被報紙大肆宣傳,而且戲院已經(jīng)將票售出,就在他為難之時,當(dāng)時的戲院書記出面勸說,讓梅蘭芳放棄演出,以免出現(xiàn)“龍爭虎斗”的現(xiàn)象。梅蘭芳以大局為重,很愉快地放棄了在上海的演出,把機會讓給了程硯秋。后來梅蘭芳的妻子過生日,程硯秋不僅親自到場祝壽,還送上精致的禮物,以表心意。
【多維解讀】
1.留有余地。木匠在教徒弟時很少嘮叨,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注意,留一道縫隙?!睂τ谀窘硜碚f,能不能做好手里的木工活,縫隙往往很關(guān)鍵。做人處世和木匠做工是一樣的道理,與人相處時,留下一道縫隙,就是給彼此留有余地。
2.為人謙遜。梅蘭芳盛名之下,依然時時為他人著想,處處寬容與忍讓,正是這種為人處世留縫隙的大智慧,才令梅蘭芳的事業(yè)一路輝煌,而其身上散發(fā)的偉大的人格魅力,更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適用話題】做人與處世;寬容;助人之樂;回報……
歐陽修:不一般的雅量
歐陽修有這么一句名言,“書有未曾經(jīng)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在圖書出版還不發(fā)達(dá)的那個時代,對于自小聰明、讀書過目不忘的歐陽修來說,這應(yīng)該算是比較謙遜的話。歐陽修在做主考官的時候,讀到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妙文,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段關(guān)于堯與下屬的對話,自己從來沒有看到過,于是找來這篇文章的作者蘇軾,非常虛心地再三向這位年輕人求教。哪知蘇軾回答道:“我也沒看到過,想當(dāng)然爾!”歷史豈能想當(dāng)然?放在別的主考官身上,當(dāng)時肯定有被戲耍被愚弄的惱怒,一氣之下,將蘇軾轟出門去也未嘗不可,然而歐陽修欣賞蘇軾的才華與坦蕩,一笑置之。
愛才之心,必須要有寬廣的胸襟墊底,作為北宋文壇盟主的歐陽修,提拔后生不遺余力,他舉薦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人,尤其對于蘇軾,更是袒露出一片赤誠的愛護(hù)、容納之心。文人相輕,自古使然,如果歐陽修真的要壓一壓蘇軾,蘇軾出人頭地怕是會走一點彎路。歐陽修曾和兒子歐陽裴討論詩文,談到蘇軾時,歐陽修不勝感嘆:“你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后,世人就只會知道蘇軾,再也不會稱道我的詩文了!”現(xiàn)在看來,歐陽修是太謙虛了,事實證明,九百多年之后,今天的我們不但記得蘇軾的詩文,也記得歐陽修的詩文,還有人品。
【多維解讀】
1.人格魅力。作為文人,總是有些個性與風(fēng)骨的,蘇軾便是如此。同樣面對蘇軾,歐陽修與王安石的態(tài)度就截然不同了。一個是更多地理解與寬容,一個是無情地打擊與貶責(zé)。歐陽修的這種雅量,無疑是令人敬仰的。
2.愛惜人才。愛惜人才,不能全憑個人喜好。只有胸懷大局,站在國家與社會的角度來思考,我們對待人才的態(tài)度或許才會更多一些寬容。
【適用話題】學(xué)會寬容;謙虛;銘記歷史;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