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齡 傅 茜 李 潔 張 婷 崔 鴻 李 娟
(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武漢 430079)
由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主辦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學術能力評估考試)包括SAT推理考試和SAT學科考試。SAT學科考試面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學科。一般美國大學要求考生申請時至少有2門學科考試的成績。
SAT生物學屬于SAT學科考試之一,對申請某些理工名校或就讀生物學方向專業(yè)的考生來說是必考學科。考試的時長為1 h。試題由 60道一般性知識考核題(必做)和20道生態(tài)學等方向(選做其一)的選擇題組成,考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和申請方向決定選做其中之一。這既可評價學生的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情況,也為考生提供選擇擅長知識領域的機會,對生物學專業(yè)分流產生積極的意義。有關方向知識點的區(qū)別見表1。
表1 SAT生物學考試大綱[1]
美國大學委員會官方網站發(fā)布的樣題共有17道,前11題為一般性知識考核題,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種群、生物化學、生物體的結構和孟德爾定律6個考點,第12題至14題為生態(tài)學試題,第15題至17題為分子生物學試題。
2.1 選擇題呈現方式豐富,關注考察的廣度和難度 SAT選擇題呈現方式多樣,以A型題(類似于我國的單選題,備選項為5項,如例1)為主,并有B型題及K型題。
例1 下列表述中最確切地揭示了不同物種有共同祖先的是
A.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 B.合成血紅蛋白的能力 C.身體脂肪的百分比 D. 用于氣體交換的體表面積百分比 E.運動模式的機制(答案:A)
A型題的5個備選項不僅增加了考試內容容量,而且有效降低學生猜題的概率,使試題考查更具客觀性。
B型題由5選1的單選題演變而來。所不同的是兩個題干共用一組備選項。兩個題干可以對應同一個正確選項,也可以對應不同的備選項[2]。B型題不僅拓寬了考察內容,也可以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理解水平。同時,其對考生的比較、判斷、推理、分析、綜合概括等能力也進行了一定的考察。
K型題(如例2、例3)是一種組合選擇題,備選項是給定條件的組合。組合方式可以是多種形式的,也可以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的[1],這考察了考生的知識綜合能力及對知識掌握的完整性。
2.2 圖表題形式多樣,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提取、分析和應用能力 圖表是生物學科的第二語言[2],憑借其鮮明的直觀性、高度的概括性、完備的系統(tǒng)性,不僅有效考察考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更對其綜合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美國大學委員會提供的17道樣題中,有15道識圖題(例2)。
例2 胸腺嘧啶在動物細胞中主要用于合成DNA。一組海膽卵放在含放射性胸腺嘧啶的海水中受精。受精后定期移走胚胎樣品,檢測胚胎中核酸的放射性[以每分鐘的計數(CPM)表示放射性大小],結果如圖所示。
1.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胚胎放射性增加的可能原因是
A.發(fā)育的胚胎合成新的蛋白質 B.發(fā)育的胚胎合成放射性胸腺嘧啶 C.放射性胸腺嘧啶的氧化 D.放射性胸腺嘧啶摻入新細胞膜中 E.在DNA復制時放射性胸腺嘧啶摻入新DNA中(答案:E)
2.恰當的對照顯示這個實驗檢測的是DNA合成而非RNA合成,RNA合成檢測采用類似操作步驟,不同的是
A.卵子不受精 B.較長時間間隔對胚胎取樣 C.加入同位素標記的是尿嘧啶而不是胸腺嘧啶 D.卵在不含有放射性胸腺嘧啶的海水中受精 E.在實驗的開始和結束時對胚胎的細胞計數(答案:C)
學生在解題時首先需解析出曲線橫縱坐標表示的生物學含義,而后通過對曲線中關鍵轉折點的分析以及曲線走向的判斷來進行后面的解題。因此,識圖題不僅有效考察考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更對其問題分析能力、識圖識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整理和提取數據的能力,以及判斷、推理、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且,當圖表出現在備選項中時,也可考察考生的繪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圖文轉換能力等。
2.3 情境創(chuàng)設題以問題為本,注重考察學生實踐問題解決能力 情境式習題(例3)是以具體的材料信息為背景,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生物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對題干中的材料信息進行解釋,并解決相關問題的習題。與傳統(tǒng)概念題等相比,情景式試題重在考查學生利用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例3 已知數量的兩種一年生植物(X和Y)的種子,以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于春季播種植在5塊相同的土壤中,然后生長、開花,產生種子。實驗發(fā)現,雖然產生種子的總數與播種時種子的數量保持一致,但收獲種子中物種X和Y的百分比通常與種植的X和Y的種子的比例不同。數據如圖所示:
1.如果種植了25%的X物種和75%的Y物種,那么收獲的種子中X與Y的比例如何?
XYA25%75%B40%60%C50%50%D60%40%E75%25%
(答案:C)
2.數據顯示物種X與物種Y之間的生態(tài)關系是什么?
A. X種子所占比例低時,物種X和物種Y 互利共生 B. X種子所占比例高時,物種X和物種Y 互利共生 C.當物種 X和Y的種子都存在時,它們是競爭的關系 D.對于所有不同比例的X和Y的種子來說,Y競爭力更大 E.當物種Y很稀少時,X寄生于Y(答案:C)
本題題干通過設置X和Y物種關系探討的情境,以問題式提問法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且兩道A型選擇題使得考察內容豐富,有效考察學生對于材料的理解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1 促進考試形式改革,提高考試的廣度和難度 我國高考新課標全國卷生物考試注重考察高頻考點。以2010~2013年高考生物學試題為例,選擇題高頻考點包括細胞的代謝、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種群和群落,并加以較重分值,但局限了考察的知識點范圍。此外,選擇題僅有6道,考察知識容量受限;單道選擇題6分,所占分值過大。反觀美國SAT生物考試包含60道一般性知識考核選擇題和20道知識方向的選擇題,擴大考察范圍和增加考察容量,考查學生對考綱范圍內知識的掌握程度,故能夠區(qū)分具有在生物學專業(yè)領域發(fā)展的知識水平的人才。
3.2 加強情境題的設計,注重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境式試題的背景具體,情境新穎,形式靈活,高起點、低落點,考察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加強情景題的設計,客觀評價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并能推動生物學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自覺提出問題,運用已有知識去解決問題。
3.3 合理增設圖表題,注重考察學生對信息處理的能力 近年來,在我國高考生物學試題中圖表題比例在上升,但圖表題中考察重點往往是學生對于教材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非學生現場有效提取、應用信息的能力。
因此,應該保持對圖表題的重視,在原基礎上進行改革,并繼續(xù)合理增設圖表題。一方面,將圖表這種新的題目表述形式應用于更多的考點中;另一方面,提升圖表題中的創(chuàng)新元素,提倡使用情景式提問,重點考察考生對于新信息的提取能力與應用能力。
3.4 推進生物學高考標準化進程,促進生物專業(yè)分流和人才選拔 SAT生物學考試作為一個標準化考試,為大學選拔人才時提供申請人的生物學科知識掌握情況和學術能力水平,其中包括:試題編制標準化,考試實施標準化,閱卷評分標準化以及分數轉化與解釋的標準化[3]。根據我國《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考試科目設置的改革措施,考生總成績由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根據自身興趣和申請方向選擇學科測試)組成。因此,可嘗試在保持現今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基礎上增加選做題,以提高對生物學科知識水平和學術能力的考核:一是適當增加不同知識方向的選做題;二是提高選做題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