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前些時間在準備一個英文辯論比賽,需要查閱大量資料,背誦大量專有名詞。于是,愛玩兒的他,竟然失聯(lián)三個多月。后來,我才知道,他在安靜的地方租了個房子,每天除了查資料,就是對著墻一遍遍用英文跟自己對話,搞得都快人格分裂了。
幸運的是,那年辯論賽,他拿了最佳辯手獎。他說,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創(chuàng)造卓越。而我說,因為那些寂寞時光,才創(chuàng)造出卓越的他。
我當老師的那幾年,遇到過很多人蓬頭垢面地準備考試,這段時間,他們切斷了來自外界的干擾,離開了無用的社交,每天早出晚歸去圖書館看書,全身心投入去聽老師上課,甚至打電話都成了奢侈,只是偶爾跟父母報個平安。在幾個月的寂寞時光后,他們拼了命,盡了興,結果都不差。
人不應該怕寂寞,而應該怕浪費了寂寞的時光。
我有一個“程序猿”朋友,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去年辭職,一年沒有找工作。我們都特別擔心他的狀態(tài),吃飯的時候會關心地問:“你什么時候找工作啊?”他笑著說:“不著急。”我問:“為什么不著急???”他說:“我還有點兒存款,夠扛一年?!蔽依^續(xù)問:“花完了怎么辦,至少應該先找個工作干著啊?”
他搖搖頭說:“真不著急,試問,人生有多少時間可以這樣什么事情也不做呢?”這一年,他考了駕照,瘦身20斤,自考了注冊會計師,從此成功轉行。
當他走進了一家會計事務所時,他才告訴我們,這一年為什么我們很少能看到他。因為,他在這一年的寂寞時光里,厚積薄發(fā)著,平靜努力著,終于成功轉型,變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寂寞時光是最好的增值期。不幸的是,那些獨處的時間,終究會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而消失。畢業(yè)之后,過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才發(fā)現(xiàn)白天沒時間學習,晚上沒力氣改變,漸漸也就習慣了平庸的生活狀態(tài)。
許多人被問到大學四年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他們的回答都是沒有好好學習。其實,大家并不是后悔大學四年沒好好學習,而是后悔沒有利用好那些寂寞的時光。
那些時光,明明可以去圖書館,卻被用在了無用的社交上;明明可以去磨煉出一技之長,卻被賴在了被窩里;明明可以拿來改變自己,卻被廢在了韓劇、游戲中。到頭來,大學四年確實不再寂寞,卻使人在畢業(yè)后懷念起了這段無憂無慮的匆匆歲月,悔恨為什么自己沒有珍惜時間。
我上大學的時候,干了兩件事情:第一,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苦練英文,每天40分鐘,雷打不動,堅持了八個月;第二,和幾個好朋友組織了讀書會,每周一本書,堅持不懈。
空蕩的教室、圖書館里,那些無人問津的時光,讓我在大學四年之中磨煉出一技之長。最重要的是,我開始明白,寂寞是常態(tài),強者通過寂寞修煉,弱者浪費寂寞消遣。
走入社會后,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所有成功者都有一個特點——他們珍惜時間,他們會利用寂寞的時光打造出一個更好的自己,而不會在寂寞的日子里打開微信瘋狂地點贊、搖一搖。所以,不用羨慕那些在臺上熠熠生輝的人,也不用羨慕那些在其他領域叱咤風云的人,他們不過是在沒人的時候,耐住了寂寞,自然,也就能在今后享受得起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