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辈婚_門,為什么?怕春老,傷離別。
古代那些詩人,說到梨花總要抑郁一下。事業(yè)不順心的,失戀的,害相思的,晚上沒睡好的,都跑到梨樹底下開賞花訴苦大會,愁云慘霧,萬艷同悲。
先看顏色,梨花的色,一個字:白,兩個字:淡白。
于是,江湖分成兩派,一派叫“一地雪”,一派叫“一溪月”?!耙坏匮币葬瘏榻讨?,口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倍拍潦歉苯讨?,口號是:“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另一派“一溪月”,創(chuàng)教人是無名氏,口號是:“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p>
兩派兩爭,不相上下。最后賀鑄從中調(diào)和,一統(tǒng)江湖。他清清嗓子朗聲道,都別爭了,梨花像雪也像月。接著一錘定音: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再來看看時間和地點,梨花好像總和黃昏、庭院脫不了關(guān)系。
史達祖寫:“黃昏著了素衣裳,深閉重門聽夜雨?!崩钪卦f:“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睋?jù)說江南的古典私家園林不種桃樹,也不種李樹,認定桃李輕薄,便用海棠代替桃樹,梨樹代替李樹,于是就有海棠春塢,梨花院落。
古人好在黃昏任性地傷感,因為那是個比較容易激發(fā)情緒的時段。宋詞里說,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元曲里說,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又銷魂。屈原像女子一樣哀怨: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你當初與我相約黃昏為佳期,為什么卻中途改道變故?
如果在等一個人,到這會兒沒來肯定就不會來了,怎一個愁字了得。
然后開始哭,哭得梨花滿地雪。先是溫庭筠哭,想到遠方的良人,“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guān)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想到春將暮,又有人哭,“更落盡梨花,飛盡楊花,春也成憔悴”。白居易最是讓梨花哭出人間絕色,“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朱淑真,自號“幽棲居士”,偏愛梨花,“不忍卷簾看,寂寞梨花落”。她的《斷腸集》里最斷腸的是這首:“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干。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p>
梨花如靜女,寂寞出春暮。若把花當女子歲數(shù)坐標,桃花是十六七歲的嬌憨小姑娘,梨花就是中年女子,歷經(jīng)世事,該嘗的不該嘗的苦都嘗了,一顆熱心涼下來了,人安靜下來了,也素樸下來了。
牡丹為貴客,梅花為清客,杏花為艷客,梨花為淡客。一個淡字,道盡梨花風韻。
小時候,村西有條溝,還有一大片梨樹。奇怪的是,居然全無一絲梨花似雪的記憶。估計那時年幼,尚不知何為審美,只惦記著梨好吃,全顧不上梨花似雪還是似月。
據(jù)說,古人愛在梨花蔭下歡聚,雅稱“洗妝”。唐朝最盛行,洛陽梨花開放時,大家攜酒其下,為梨花洗妝,還用它作頭飾,“共飲梨樹下,梨花插滿頭”。
桃花紅過梨花白。梨花開得晚,開了,春就快盡了,好像一個春天的句號,青春告別時的回眸。白得隆重,白得凄婉,一片片為春天送行。
青春啊,過著過著就薄了一小半,想到這兒,鼻子就酸了一下,就像咬開梨核那樣的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