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時下,養(yǎng)生觀念深入人心,服用保健品成為健康新風尚。但是,保健品不是藥品,用錯了不僅不能為健康加分,甚至會拖健康的“后腿”。本期,我們請中國保健協(xié)會秘書長徐華鋒為大家總結“常被用錯的保健品”。
錯誤1:螺旋藻減肥效果好
“螺旋藻能減肥”的說法在一些愛美人士中很有市場,但事實上,肥胖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需要從運動、營養(yǎng)等多方面考慮,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而不是單純通過保健品來解決。
目前,螺旋藻比較明確的功效有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脂、提高缺氧耐受力和緩解體力疲勞,并無“減肥”作用。一些人認為螺旋藻具有“減肥功能”,可能是因為螺旋藻中含有一種氨基酸——苯基丙氨酸,能影響腦部控制食欲。但其抑制作用微乎其微,最多是控制體重而不能減肥。
錯誤2:軟膠囊當面膜用
除了功能上的“杜撰”,一些人還開發(fā)了新的使用方法——內服改外用,如維生素C、維生素E軟膠囊被一些愛美人士奉為“天然面膜”。
然而,很多軟膠囊采用復方成分,未必適合擦拭面部。在并不清楚自己的皮膚是否適用于某類保健品時,不要輕易嘗試,畢竟身體各部分皮膚的特性不同,對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反應。此外,食用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維生素C粉劑如果用熱水沖,容易被氧化,還會損失藥效;蛋白質粉用熱水沖服會使其凝固變形,不利于人體吸收。
錯誤3:什么人都能吃蛋白粉
大多數(shù)健康人群并不缺乏蛋白質,只要不偏食挑食,完全可以從肉蛋奶等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不需要額外補充。
蛋白粉的主要作用在于糾正人體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因此臨床上適用于三類人:一是體內蛋白質重度虧損者,比如皮膚大面積潰爛、多發(fā)性骨折、腫瘤放化療患者;二是蛋白質攝入或吸收不足者,比如厭食、功能性消化不良、小腸吸收障礙患者;三是處于某些特定階段者,比如乳母和胃腸道功能較弱且進食很少的老人。這類人群吃時也要控制量,每天15~20克足矣,以防蛋白質攝入過多,給身體帶來沉重負擔。
錯誤4:藥品和保健品混著吃
藥品治病,保健品改善身體狀態(tài),合理使用時,二者都是為健康服務,但同時服用保健品和藥品就存在一定風險。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提示,藥品和保健品混用不當,不僅不利于治病,還可能帶來危險。如魚油能輔助抑制血小板聚集,利于預防和緩解心腦血管疾病。但用華法林、阿司匹林期間服魚油,出血風險可能增大,而當魚油與肝素、華法林混合使用時,會相互影響,降低效果。為防止二者相互作用,建議間隔1~2小時分開服用,或遵循醫(yī)囑適當酌減或停用保健品。
總之,保健品是營養(yǎng)補充食品,不是藥品,更不能替代天然食物。既不能牽強附會某些本不具有的功效,更要分清人群“對癥下藥”,正確把握劑量和食用方法。建議選購保健品時,首先應當咨詢專業(yè)營養(yǎng)師,了解自己有無必要、是否適合食用保健品,制定個性化的營養(yǎng)補充方案;其次,選擇正規(guī)超市、藥店、專賣直營店等銷售渠道購買保健品,不要聽信非正規(guī)渠道宣傳誤導;再次,要認清保健品包裝上的藍色草帽標志;最后,仔細閱讀保健品標簽說明書,明確適宜人群,注意用法及用量、保質期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