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賢
“最美孕媽”的微信投票終于結束。西子在朋友圈里謝過給她投票的朋友后,感覺“心里一塊石頭終于放下了?!?/p>
看著冠軍比自己只高出幾票的總票數(shù),西子此時已沒有了當初拉票時的斗志,只覺得是解脫——終于能正常生活了。從在一個公眾號的活動里看到這次投票,到報名參加,再到朋友圈里拉票……整整耗了1個月。西子因為朋友多,一直在投票中穩(wěn)居前兩名。剛開始,她只是覺得好玩;后來票數(shù)漸漸多了,人卻越來越疲累。每天要在朋友圈發(fā)幾條拉票的信息,稍一松懈,馬上就從第一掉到第二,甚至更靠后。西子真怕自己刷屏被人“嫌棄”,因為她已經(jīng)開始“嫌棄”自己了。她要想好措辭,如何拉票才顯得真誠,不至于被人討厭;她也曾想過中途放棄,但是自己的票數(shù)高高在上,和另一位選手拉鋸著,她怎么也不甘心,此時投票變成了“爭一口氣”。
這種拉票的無奈,朋友會替你嘆息一聲,勉強投上一票,而路人就只會皺皺眉頭,看也不看就滑過去了。相信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投票拉票的尷尬。拉票與其說是“考驗友情”,倒不如說是“綁架友情”。如果遇上給朋友的七大姑八大姨投票,壓根人都沒見過,這種頗有些霸道的做法更叫人哭笑不得了。其實,拉票的人何嘗不是掉進了商家低成本的營銷陷阱,身心俱疲?
媒體曾報道過這樣一次微信投票,因參評一項鄉(xiāng)村教師獎,一個任教12年的優(yōu)秀教師,因沒有智能手機,不會用微信,在投票中遠遠落后,最終參評失敗。這更像是一個黑色幽默。大家唏噓的同時,不禁要問:評的是優(yōu)秀教師,還是微信達人?
想來朋友圈誕生的初衷,應該是現(xiàn)實生活空間的網(wǎng)絡延展。很多人起初都是把朋友圈作為個人的私密空間,“閑人勿擾”。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原本單純的朋友圈變成了“超級市場”,有人在秀吃喝,有人在賣東西,有人在拉票求點贊,有人在轉發(fā)心靈雞湯……變了味的朋友圈成了生活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其實,既然“食之無味”了,為什么就不能對朋友圈說拜拜呢?央視名嘴白巖松就是不用微信的特例。在他看來,朋友圈里充滿了日常生活的瑣碎,就像是一個“圈(juàn)”,圈住了每個人的自由。“朋友圈里有價值的內容即使你不看,它繞了一圈后也會來到你眼前。金子都會來,但我拒絕了沙子?!卑讕r松認為自己沒有付出更多時間在微信里“沙里淘金”,這是一種幸福。他因此有了更多讀書、學習的時間;有了和真朋友交往談心,而不是在微信上閑侃聊天的機會,獲取了10倍的自由。
是的,離開喧鬧的朋友圈并沒有什么“棄之可惜”的遺憾。就好比是做菜吃飯,要想對身體好,粗茶淡飯是最好的選擇,不加選擇地亂吃一氣,只會給腸胃造成負擔。每個人應該都記得上學時選“三好學生”的投票,參選者認真地自我推薦,投票者慎重地舉手表決,投票是一件莊重的事情;學生時代好朋友相處是一起嬉戲玩耍,真心交談,同悲同喜。而如今,朋友圈(juàn)里的朋友,溝通無法真誠,點贊和投票不過是友情的“聲明”,最近的分享卻是最遠的距離。
都說現(xiàn)實世界是浮躁,原來微信朋友圈更是嘈雜一片。所以,選擇圈子,遠離圈(juà n)子,或許才是正確的微信生存之道。做有主見的現(xiàn)實的人,不做盲從的朋友圈里的糊涂蟲,從現(xiàn)在起,從我做起,從食指發(fā)出的每條朋友圈信息做起。
(責編/鄧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