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袁風:槍口制退器是一種不常見的設(shè)備。多數(shù)槍械因為槍口動能有限,后坐力不大,一般不需要槍口制退器。我們在AR-15、95式等型號上見到的槍口設(shè)備,實際上是減弱槍口焰用的消焰器,用來降低發(fā)射時的光特征。
需要用到槍口制退器的,是大口徑機槍和狙擊步槍。這類槍械往往使用12.7毫米以上的槍彈,南非的反器材槍甚至有20毫米口徑的型號。作為一種抵肩射擊武器,僅12.7毫米彈就可以產(chǎn)生上千牛的后坐力,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制退措施,槍托會撞傷射手的肩胛,甚至導致骨折。大口徑機槍雖然采用三腳架支撐,不需要射手用身體承擔后坐力,但也需要減緩后坐力以槍身穩(wěn)定,提高射擊精度。
槍口制退器的工作原理和火炮的制退器基本相同,通過不同的結(jié)構(gòu),迫使從膛口噴出的火藥氣體改變方向,向側(cè)面或后面噴射,從而給身管施加一個向前的力,抵消一部分后坐力。最終減少施加在射手身體上的力量。著名巴雷特M-82狙擊步槍就采用了大型槍口制退器,把火藥氣體向槍口兩側(cè)后方排出。中國槍械企業(yè)生產(chǎn)的多數(shù)12.7毫米狙擊步槍也裝有槍口制退器。
在作為遠距離狙擊步槍使用時,制退器可能會導致槍管彎曲、影響中間彈道,從而導致精度降低。因此,在精度和射手安全之間的把握平衡,有很大難度。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步槍和手槍都有采用槍口制退器的案例。例如著名的AKM突擊步槍就采用了一種斜切式的制退器。嚴格來說它不是用來控制后座的,由于設(shè)計上的缺陷,AKM在連發(fā)時不但槍口上跳嚴重,還容易略向右偏移。因此它的制退器也略向右偏,用燃氣流來抑制上跳和右偏。美國史密斯·韋森公司有一種發(fā)射12.7毫米馬格南手槍彈的500型大口徑轉(zhuǎn)輪手槍,因為口徑太大、后坐力嚴重,所以被迫加裝了小孔式的槍口制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