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9·11”恐怖襲擊后,美國本土安保較為成功,大型活動很少發(fā)生意外,但2013年4月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造成近兩百人傷亡,讓美國人對安保不敢掉以輕心?!董h(huán)球時報》記者在美國參加過多場安保嚴格的大型活動,僅在2016年就有1月底艾奧瓦州初選、3月底和4月初華盛頓核安全峰會及7月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其中總數有近50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的核安全峰會和火藥味十足的兩黨大會安保最為嚴格。
在克利夫蘭舉辦共和黨大會前幾天,美國達拉斯發(fā)生襲警案,因該市允許攜帶槍支參加公開場合的游行等活動,給當地安保帶來很大壓力。美國人獨特的“言論自由”和“抗議文化”讓有關部門不吝嗇調動數量眾多的警察。為了確保安全,克利夫蘭警察連自行車都用上。記者看到不少戴著防護頭盔、裝備齊整卻穿著短褲的警察守候在自行車前,隨時準備在緊急狀態(tài)下隔開抗議人群。記者目測,現(xiàn)場抗議者和警察人數差不多為1比1,有個別攜帶槍支的人周圍則是十幾個警察嚴陣以待,重點看護。在各主要建筑物周圍都布置有國民警衛(wèi)隊或警察,還有騎警,騎著高頭大馬來回巡邏,除了展示,就是震懾,高樓隱蔽處部署的狙擊手,則是實實在在的反恐主力。
美國兩黨大會的安?;ㄙM稱得上“天價”,僅聯(lián)邦政府給克利夫蘭市政府就撥款5000萬美元,主要用于支付警察加班的津貼及安保設備采購。除地方警力外,還有來自特勤局、聯(lián)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海岸警衛(wèi)隊、海關、聯(lián)邦緊急救援署等聯(lián)邦多個部門的4000多名執(zhí)法人員予以指導、協(xié)助。一般來講,美國大型活動安保要求是,會場周圍街道限行,入口安檢由當地警察負責。重要人物參加時由美國特勤局負責。美國特勤局起初隸屬財政部,負責偵破金融走私等案件,后逐漸成為保護正副總統(tǒng)及其家屬、政府要員、各國大使館和大使官邸等涉外場所的特殊部門,“9·11”后并入國土安全部,有點類似警衛(wèi)加保鏢的意思。所以,有特勤局出現(xiàn)的地方,安保自然更為嚴格。
采訪美國大型活動也頗費周折。以共和黨大會為例,申請采訪的記者要辦特勤局、共和黨核發(fā)的3種證件。其中共和黨發(fā)的證件5張,每天專用一張。每次記者走專門通道接受安檢,都要排長隊等候。除了人身安檢,電腦和相機都要打開查看。特勤局人員全副武裝,腰間別著兩把“槍”,經詢問,一把是手槍,致命性武器,另一把是帶有電擊性質的泰瑟槍,屬非致命性武器。安檢區(qū)豎著大牌子,上寫禁止攜帶入場物品清單和“特種犬工作時不要與它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