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靠死人祭刀才能出手嗎?
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學術委副主任、研究員
關系到蕓蕓眾生的安全與否,關系到世道人心的向背與否,不夠大事也算得上是要事了
花季少女徐玉玉因慘遭電信詐騙而致死,震撼了無數(shù)國人。在眾人高喊要將罪犯從重從快繩之以法的同時,我注意到了有識之士的深層思考。譬如國內知名的大數(shù)據(jù)專家涂子沛先生,就在案發(fā)后的第一時間連發(fā)兩文,對可能成為“幫兇(走漏學生個人信息)”的“當?shù)亟逃块T”,以及對電信詐騙“無所作為”的“三大運營商”,發(fā)出明確的質疑。
令人欣慰的是不過數(shù)日這起人神共憤的公安部一級重案即告?zhèn)善?,全部犯罪嫌疑人均被緝拿歸案。但是,人們心頭的憂慮并未見得些許消除——電信詐騙的報道接踵而來、滔滔不絕,而有的回應則置若罔聞、麻木不仁。
在這世界上,何等的壞人都有,這本不足怪。壞人要做壞事,則屬必然。但如今人們憂心如焚的卻是,偌大一個足球場上,你來我往,我攻你防,當最后對手沖入禁區(qū),咱家卻沒有一個把門的。于是,對手自然也就是長驅直入、直搗黃龍了。我們不禁要問,隨時隨地都可能“被剝奪”,連起碼的安全感都沒有,更遑論什么幸福感、獲得感?
時時被提醒要保持警惕,難道是要國人都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刻刻被教導要識破騙局,難道是要國人都成為“破案高手”、福爾摩斯?
電信詐騙已然猖獗到如此地步,百姓的財產(chǎn)安全已然脆弱到如此地步,難道還要再充耳不聞、無動于衷嗎?難道非要等到什么頭面人物來嚴肅批示、嚴令喝斥,才會有什么實質性的行動嗎?
記得2013年間,筆者曾經(jīng)就阿里巴巴網(wǎng)絡打假、農夫山泉標準之爭等事件,發(fā)表過“是誰,最應受到質疑?”“怎樣來打擊‘售假’?”“誰來維護法治經(jīng)濟的秩序?”“政府是干啥吃的?”等數(shù)文,反復申明一個道理:“人隨王法草隨風”,法治不彰,為害必甚!“張三不吃死孩子——都是活人慣的”,解決問題還是要追問政府部門以及“準政府企事業(yè)”單位(譬如三大運營商)無可推卸的責任!否則,電信詐騙作為個案難以杜絕,但絕無可能遍地橫行、尾大不掉,也絕無可能如今日這般愈演愈烈、甚囂塵上!
中國模式是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的。關鍵是何事才能被認定為大事?造成何等后果才能入得了執(zhí)政官員和執(zhí)法人員的“法眼”?在我想來,打擊電信詐騙雖沒有救災那等的重大,但關系到蕓蕓眾生的安全與否,關系到世道人心的向背與否,不夠大事也算得上是要事了,對此早就應當有個決斷,綿延至今也該得有個交代了!
首先,要切實扭轉雖有法律但執(zhí)行不力的困局。電信詐騙入罪已有明文,寬嚴是否適度還可討論,但當務之急是力戒“選擇性執(zhí)法”??傉J為這些報案無關人命、且老虎吃天、無從下口,因而一笑了之、輕輕略過。殊不知,強力機關對此的失效,其后果必然是罪惡的泛濫,民心的流失。
其次,要切實加強電信主管部門的職責。事涉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主管部門要加強針對性的調研(甚至問計于公眾和媒體),拿出“管用”的實施辦法來。問題久拖不決,或反復出現(xiàn),一般都有權責不明的體制弊端作祟。管理責任一定要涇渭分明,落到實處,力戒見權利蜂擁而上、遇難題一哄而散的官場惡習。
再次,要切實讓三大運營商盡到社會責任。三大運營商都是響當當?shù)膰?,壟斷了國家整個電信運營業(yè)務。按理說在實行實名制以后,很多問題只要他們堅守底線,不為那兩個小錢所動,本來還是可以為國家、為大眾守住那一塊凈土的。但若是見利忘義、蠅營狗茍,那事情就很難說了。
最后,還要切實加強對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輿論監(jiān)督和社會監(jiān)督。對社會邪惡勢力和丑惡現(xiàn)象保有持續(xù)的輿論和社會壓力,的確是弘揚正氣、打擊犯罪的重要“生態(tài)”保障。國家強化法治和管理,并與全社會的共識同行形成良性互動,電信詐騙之類的社會毒瘤,定能有效去除。
徐玉玉們不能白白死去——難道我們總要靠鮮活的生命來祭刀,才能為正義的伸張出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