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他與雷鋒共同工作、生活了近四年。作為工友時,曾同住過一間宿舍;一起入伍后進了同一個班,曾開同一輛車。
因為生前最親密的戰(zhàn)友犧牲,退伍后的他要求調(diào)離熟悉的環(huán)境,背負著壓力的他開始過“隱居”生活,對外不再提及與雷鋒的關(guān)系。
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公映,讓作為主人公原型的他重新回到真實的生活。
衣著簡樸,言談隨和,目光慈祥而真誠。喬安山胸前佩戴著一枚雷鋒像章,一如往常。
采訪這位曾經(jīng)與雷鋒朝夕相處的老人,筆者感受到雷鋒偉大的平凡,仿佛雷鋒回到了身邊,自己就在與雷鋒對話。喬安山講到激動處,眼眶里閃著淚花:“我和雷鋒曾經(jīng)是工友、戰(zhàn)友、好朋友,他也是我的大哥。我倆感情非常好,他給我買過書、買過筆記本,教我學文化,給我的太多太多?!?/p>
喬安山視雷鋒為“楷?!?。他說:“幾分鐘、幾秒鐘可以成就一個英雄,而楷模卻需要時間的打磨。雷鋒就是一輩子做好事的楷模,雷鋒的一輩子僅有22年。他做的好事也沒有一件是驚天偉業(yè),都是你我他能學能做的平凡事。所以雷鋒偉大而平凡,是可以效仿的。”
幾十年來,喬安山的命運也坎坎坷坷,日子過得跌跌撞撞,他卻從沒有后悔。心里面委屈的時候,他就去雷鋒墓前,“跟大哥嘮嘮,心里面也敞亮了?!?/p>
打開記憶的閘門,喬安山眼里全是淚。筆者U盤里上百兆的錄音錄像采訪資料儲存的是沉甸甸的記憶……
與“比較富?!钡墓び言氰F哥們兒
喬安山生在遼寧遼陽的一戶貧苦家庭,排行老三。1956年9月在鞍山市一家磚場做臨時工,1956年底在鞍鋼第二煉鐵廠當上了一名正式工人。
許多人只知道喬安山是雷鋒的“戰(zhàn)友”,其實在參軍入伍以前,他們就是同住在一起的“工友”。1959年8月,他們相識在鞍鋼弓長嶺礦。當時喬安山在鞍鋼下屬的煉鐵二廠工作,而雷鋒則在此前不久剛從湖南家鄉(xiāng)被招工到鞍鋼的下屬焦化廠。兩人同住在一幢130多號人的集體宿舍里。1940年出生的雷鋒長喬安山一歲,雖然一副娃娃臉,個頭僅1.54米,但待喬安山卻像一位年長許多的兄長。喬安山性子急,脾氣不好,雷鋒卻整天樂呵呵的,性情開朗,兩人性格互補,很快就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袄卒h原名叫雷正興,當工人的時候他希望自己做工業(yè)先鋒就給自己改了名字叫雷鋒?!?/p>
“雷鋒個子不高,但很精神,身體很結(jié)實,干什么都是一副興沖沖的樣子。現(xiàn)在想想,雷鋒也真奇怪,他身體里仿佛有著特別的能量,一說到工作,說到生產(chǎn),說到如何提高勞動技能,他就變得很興奮,小小的個子,卻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眴贪采秸f,到鞍鋼工作之前,雷鋒在湖南團山農(nóng)場上過班,在縣委當過辦事員;在鞍鋼期間,雷鋒已經(jīng)拿到了每月30多元的工資,他沒有親人,也就沒有家庭負擔,“每月不用像我們一樣,把大部分錢寄回家里補貼家用,所以他是當時工人中比較富裕的一個。生活勤儉的他便把掙來的錢存起來,只要誰有困難,他便幫助誰”。
“當年在鞍鋼,我們宿舍獨身100多人,文化素質(zhì)都比較低,會寫家信的沒幾個。他自己買來信紙信封,禮拜天在走廊里擺個小桌子,幫工友們寫信。他跟大家說:‘你們誰想寫信啊?我可以幫你們寫?!弊彀吞?、手腳勤、心腸熱的雷鋒,很快跟陌生的工友們打成一片,并成為他們親切呼喊的“小雷師傅”。喬安山說,大家都很尊重他,在工廠的時候也有人叫他“小先生”。喬安山的家信都是由雷鋒代寫。
喬安山回憶說,他們倆在一起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聊天和看電影。一次,十里外的地方放電影,雷鋒興沖沖地拉著喬安山一起去看,“他怕晚了,看不到開頭,一路上連跑帶顛,嘴里還不停地跟我說著工廠里的工作,連走帶說,越說越精神。我一聲不吭地聽著,走著,生怕被他落下?!?/p>
當時,我國與蘇聯(lián)關(guān)系很好,不少東西都學蘇聯(lián),其中跳舞就是一項,還有個口號:“不會跳舞就不是個好工人!”
每到周末,車間團支部都要組織團員青年在俱樂部跳舞?!袄卒h接受新東西很快,盡管個子不高,但舞姿標準,很受大家歡迎。而我學得慢,跳得較差。”喬安山見過雷鋒戴手表、穿皮夾克、毛料褲、皮鞋跳舞,也記得雷鋒這些“大件”的由來。
在鞍山鞍鋼總廠的一次舞會上,看到雷鋒那滿身油漬的工作服和打了補丁的回力鞋,有的老鄉(xiāng)告訴他:現(xiàn)在再也不是受壓迫、剝削的舊時代了,當一名新時期的工人,就要有嶄新的形象!
第二天,剛好是休息日,雷鋒來鞍鋼后第一次進城,他買了手表、毛料褲、皮鞋、皮夾克,把自己裝扮一新。
“這些物品大概總價值在100多元?!眴贪采秸f,“作為一個青年人,對美的追求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只不過,雷鋒更注重的是對內(nèi)在美的追求。”入伍后,喬安山再也沒見他穿過這些衣物。雷鋒穿打著補丁的軍裝和襪子,一個月只花5角錢買必備的牙膏等物品。然而,當撫順、遼陽等地遭到洪水災害時,每月津貼僅6元的他,卻一下捐出了200元錢——相當于他33個月的津貼。
“人民的困難,就是咱們的困難……”雷鋒和他說過的話,至今仍回蕩在喬安山的耳畔。從相識到犧牲,他的記憶中,雷鋒總是在笑呵呵地打著補丁、津津有味地捧著書本,不抽煙、不喝酒、不愛下館子,甚至沒來得及談一場戀愛。也許,惟一的“奢侈”,是那早已塵封的皮夾克、皮鞋……
與如影隨形的戰(zhàn)友同開一輛車
1959年12月,全廠開了征兵動員大會。第二天傍晚,雷鋒推開宿舍的門問喬安山,“小喬,你參軍不?”喬安山出身農(nóng)村,家里需要他當工人的工資貼補家用,他本來是不想當兵的。但雷鋒是他最親近的伙伴,已志愿入伍,喬安山歡快地回答,“你去我就去,明天我就報名?!?/p>
讓喬安山氣憤的是,曾有文章說原本身體條件不合格的雷鋒,為了當兵而故意踮起腳尖以增加身高,還往口袋里裝些石頭以增加體重。“這怎么可能?!體檢的時候都是要脫了衣服檢查的,怎么可能往口袋里裝石頭?”
緩了緩氣氛,喬安山說:“其實,雷鋒的身高、體重都基本合格了,符合當兵的條件,主要是政審時‘沒有檔案,他才被列為‘復查的對象。他為啥沒有檔案?主要是焦化廠的李書記舍不得放雷鋒去當兵。因為雷鋒來到他們廠之后不長的時間里,就先后被評為‘紅旗手、‘先進生產(chǎn)者、‘社會主義建設(shè)積極分子等,給他們廠里掙了不少榮譽。李書記不想放雷鋒走,他是黨委書記又不好說別的,就想設(shè)置個‘障礙,說‘檔案丟了。當時部隊去領(lǐng)兵的軍務參謀叫戴明章,與雷鋒有過接觸,覺得這個人非常好,就想要雷鋒去當兵。可是沒有檔案怎么辦?戴參謀就打電話向團里首長請示。首長說:‘只要這個青年表現(xiàn)好,沒有檔案也沒關(guān)系,可以先入伍后補檔案。就這樣,我倆1960年1月8日正式入伍?!?/p>
“火車把我們新兵拉到營口之后,部隊先開了個大會,雷鋒代表新兵發(fā)言,講得非常好?!比胛楹螅瑑扇诵卤柧殨r在一起,后來雷鋒被安排到新兵營當過幾天通訊員,再后來兩人一同被分到運輸連,兩人的關(guān)系一直很鐵。
到了部隊之后,雷鋒變得更加活躍。他不僅每天很早起床,主動打掃營區(qū)的衛(wèi)生,還幫助炊事班的戰(zhàn)士洗菜、做飯,主動擔任新兵連讀報員。很快,部隊里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運輸連有一個特別勤快、愛做好事的小個子湖南人。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雷鋒這個小青年活潑可愛,與眾不同。但是慢慢地有些人也開始有了另外的想法:他們覺得雷鋒太特殊了,似乎有點太‘愛出風頭了。雷鋒為此還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一次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說:‘看來還是我做得不夠好,讓戰(zhàn)友們誤解了?!痹趩贪采接∠罄?,雷鋒好像從來沒有抱怨過別人,他總是首先從自身找原因,嚴格要求自己,事事爭先,從來不允許自己落后。
當時運輸連有一輛抗美援朝時期蘇聯(lián)賣給中國的“嘎斯”51型卡車,已有好些年的歷史,機件磨損嚴重,是全連有名的“耗油大王”。其他同志都不愿意要這輛車,而雷鋒主動向連里申請開這輛車。
雷鋒先是三班副班長,1961年下半年,四班班長轉(zhuǎn)業(yè)后,他便被調(diào)到四班任班長。這時,雷鋒向組織申請,要求將喬安山調(diào)到自己班里。他的這個要求得到批準,每次出車時都是他們兩個人一臺車。一切好像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一樣,兩人越走越近。直到雷鋒犧牲,兩人一直沒分開過。
為了根治這輛車耗油的毛病,雷鋒犧牲了個人不少的休息時間,翻閱了有關(guān)的書籍,向連里的老同志請教,摸索出一套節(jié)油的竅門。例如汽車行駛中充分利用滑輪的慣性,汽車起步前不轟大油門,保養(yǎng)汽車時不用汽油清洗零件等。經(jīng)過雷鋒精心維護和保養(yǎng),這輛車變成了節(jié)能標兵車。
四年里,兩人如影隨形。喬安山說:“我倆沒紅過臉?!蔽┮灰淮握兄吕卒h不悅,是喬安山將雷鋒教他學文化的本子當作卷煙紙?!耙淮危吹轿覜]有筆記本,就去給我買來了筆記本和筆,手把手地教我學寫字、學算術(shù)。當時我吸煙特別厲害,也沒有錢去買煙,就把他給我買的筆記本撕下來,卷煙吸,沒多久一本筆記本就被我撕完了。那段時間,雷鋒除了督促我學文化,就是勸我戒煙。他說:‘你就是沒有毅力!你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人家保爾·柯察金就戒了。我說,他也是煉鋼的呀?這句話把雷鋒和我都逗笑了。”
上世紀60年代,雷鋒的照片發(fā)行量在中國僅次于毛澤東像。一位普通士兵的肖像能和一位偉人的像一樣傳遍中國甚至紅遍全球,這是雷鋒照片創(chuàng)造的一個奇跡。喬安山說,雷鋒愛照像,他成長的每個階段幾乎都有照片紀錄,但是他沒有影集,照片都夾在一個本子里,他經(jīng)常拿出照片讓我們看。
難以釋懷的老班長犧牲真相
在公眾場合中,經(jīng)常有人見到喬安山,遠遠地喊:“他就是那個撞死雷鋒的人?!庇袝r也有人在公開場合,這樣介紹:“他就是當年撞死雷鋒的戰(zhàn)友喬安山。”對于喬安山而言,說這些話就是等于往他的心口撒鹽,老人的心里在淌血……
每每這個時候,喬安山心里五味雜陳。關(guān)于雷鋒的死因,全國媒體有很長一段時間保持沉默,至多只提一句“因公殉職”。直到前些年,才有一些影視片和新聞報道反映了當時的部分情景,但也不確切。
喬安山說:“有一部電影《雷鋒》,說我在倒車時雷鋒被撞,其實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真實情況是一根茶碗口粗的柞木桿,有一人多高,而不是什么電線桿。另外,不是倒車而是前進。當時我坐在駕駛室里開車,雷鋒在左邊站著,左邊有一個曬衣服的柞木桿被鐵絲連著,旁邊有一條溝。當時車往前開,雷鋒在溝邊站著,緊挨我駕駛室的位置,并說‘往前走,往前走。我與雷鋒都沒有看到后面的情況,車往前開時掛住了鐵絲,鐵絲繃直后又把木桿拽折,因為連著鐵絲,木桿又彈回來正好砸到雷鋒的太陽穴上。‘文化大革命時有人指責我:‘你把電線桿子撞倒了,肯定是故意的,那么大電線桿子看不著哇……”
幾十年過去,喬安山的記憶力已不如從前了,很多事情都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模糊,可是那一天的情景卻在腦海里變得越來越清晰。
雷鋒再也沒有醒過來。喬安山晚年說:“有人說,不相信一根曬衣服的木桿能把那么偉大的雷鋒的命帶走。說實話,我也不相信,可那確實是事實。實際上,那天周圍并沒有其他人,只有雷鋒一個人在指揮著我駕駛。由于車轉(zhuǎn)彎的關(guān)系,我也看不到雷鋒,只能聽著他指揮的聲音操作。那時候我們經(jīng)常進行這種一人在地上指揮,一人在駕駛室開車的操作,所以,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次會與以往有什么不同。當我意識到不對時,一切都已經(jīng)晚了……”
送雷鋒進搶救室的路上,喬安山才看到雷鋒全身都在抽動,抽得非常厲害,甚至忽然一下子就坐了起來?!霸趽尵仁彝饷?,我看著醫(yī)生、護士進進出出,忙忙碌碌,我眼前只是白花花的一片……直到那時,我依然認為,雷鋒只是暫時昏過去了而已,他一定會醒過來的,一定會康復的,一定會和我繼續(xù)開那輛13號車的。后來一個人走出來,對我們說:‘不行了,回去準備后事吧。我一下子站不住了?!?/p>
在太平間里,喬安山的腦子里一片空白。他摸著雷鋒被鮮血染紅的軍裝,多么希望雷鋒能立即站起來跟他說:“走,小喬,洗車去?!?/p>
過了大概半個小時,陳排長走進太平間,把喬安山帶回連里,把他單獨關(guān)在一個屋子里,兩個哨兵在門口把守著。這時,喬安山才意識到自己失去自由了。不過,他沒被關(guān)多久就被放了出來。原來,上級的工作組來了,經(jīng)現(xiàn)場勘察分析認為:這次傷亡事件,既不是喬安山有意所為,也不是雷鋒指揮的失誤,而是一次偶然的意外事件,被定性為“以身殉職、意外事故”。
最好的戰(zhàn)友、最親愛的兄長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死在自己的失誤中”,喬安山悲痛欲絕。喬安山和連隊及班里的戰(zhàn)友負責給雷鋒守靈。淚水一直不停地往下流,他模糊地看到,會場里已經(jīng)擠滿了人,可是人流還是不斷地涌來,外面更是排起長隊……
當時喬安山被告知雷鋒之死的對外口徑是“因公犧牲”,要他保密。雖然組織上百般勸說他不要背包袱,但戰(zhàn)友的死長時間使喬安山抬不起頭。提起幾十年前的往事,喬安山仍然久久不能釋懷。
雷鋒離開后的心靈苦旅
1969年,由于工作調(diào)動,喬安山離開本溪,來到撫順國營725庫當了一名運輸司機。1972年,鐵嶺運輸公司也需要司機,考慮到鐵嶺是愛人的老家,離遼陽也不遠,于是喬安山又到鐵嶺運輸公司車隊做司機……
在離開雷鋒的日子里,喬安山下崗過、撿過破爛、跑過私人運輸,但無論日子如何清貧,他都將自己視作雷鋒生命的延續(xù)。
在喬安山的家里,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個“雷鋒的家”——到處充斥著雷鋒的影子:銅像、照片、紀念品……好像雷鋒才是這個家的主人?!鞍牙卒h的照片掛在我家的墻上,就是當作一面鏡子,像雷鋒那樣做。我出門前看一看,我應該怎么去做,回來后我再看。我不敢偷懶,因為老班長在看著呢。我不管受到多大委屈,看到照片,就心安理得了?!?/p>
這些年來,喬安山走過了29個省、市、自治區(qū),作了2000多場報告。一次,喬安山到某地作報告。會前,他看著議程,突然詢問:“今天的會標是‘喬安山先進事跡報告會嗎?”“是啊”,早已領(lǐng)教了喬安山一絲不茍作風的負責人小心翼翼地回答?!斑@可不行啊”,喬安山嚴肅起來,“我喬安山是個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人,我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呢?我的滴滴小事都是跟著老班長學的,比起他來,我還差得太多,建議你們改為‘雷鋒同志事跡報告會”。后來在大家的再三勸說下,喬安山才勉強同意定為“喬安山學雷鋒事跡報告會”。
被國內(nèi)很多城市邀請去作雷鋒精神報告,喬安山曾有過令他不安甚至不滿的經(jīng)歷。據(jù)老人講,有的城市答應往返給他報銷上萬元,作報告卻要求他“說5分鐘就行”;有的把他請到學校去,中午不去食堂,非得花三四千元到大酒店;還有的希望他住進五星級酒店,一宿就得花六七百元……毫不領(lǐng)情的喬安山說,作報告就是要讓雷鋒精神發(fā)揚光大,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不能讓別人學雷鋒,自己不學。
雷鋒改變了喬安山,而喬安山在努力使雷鋒精神影響和改變更多的人。喬安山一年中有大半年時間在全國巡講,“人多人少無所謂,每場有一個人能將雷鋒精神學到家就知足。”在巡講的城市他看到:遼陽有雷鋒儲蓄所、連云港有雷鋒板車、鄧州市“學雷鋒指導小組”、重慶有“雷鋒精神永恒展覽館”、江西有“雷鋒號”列車、石家莊有愛心出租車隊……喬安山最欣慰的是雷鋒精神仍旺盛綿長。
言及“雷鋒精神”,感知得更為真切的喬安山果斷作答:“大愛,愛所有的人,無私奉獻,不計個人利益!”喬安山說:“他把身邊的人、自己見到的人都當成了親人。有人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一點兒都不夸張,在他眼里沒有大事小事之分?!?/p>
在喬安山看來,雷鋒精神是可學的,是貼近生活的?!袄卒h不是什么大人物,沒有做過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他做的都是小事,你我都能做的平凡事。但雷鋒一直做好事,平凡的小事做多了,也就成了大事。要說雷鋒難學,就難在鍥而不舍地堅持。”說完,喬安山喝了口水,正了正別在胸前的雷鋒胸章。
對于有人發(fā)出的雷鋒事跡“虛偽”的質(zhì)疑聲,喬安山特別氣憤。比如,針對雷鋒背老大娘的照片是事后部隊記者為了宣傳,找來老大娘“擺拍”的說法,喬安山說,這件事本身雷鋒確實是做過的,只是因為當時宣傳需要,記者事后進行的補拍。
喬安山說,雷鋒生前之所以留下大量照片,是因為雷鋒生前就已成為沈陽軍區(qū)的典型,不像王杰、歐陽海等英雄人物,犧牲后才被樹為典型。
雷鋒出身苦,是個孤兒,是黨和政府培養(yǎng)成人的,當學生是好學生,當工人是模范工人,到了部隊,他更是加倍努力地鉆研技術(shù),提高業(yè)務思想水平。他的最終出名是在1960年全國開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吧缃獭边\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憶苦思甜”,因為雷鋒出身苦,其母又是在地主的凌辱下含恨上吊的,因此部隊派雷鋒作“憶苦思甜”的報告。
雷鋒的報告效果非常好,加上他本人表現(xiàn)出色,就被樹為沈陽軍區(qū)的先進典型,成為軍內(nèi)外記者爭相采訪報道的對象。因此,雷鋒生前留下大量照片是不奇怪的。
至于“做了好事要記下來給人看”的雷鋒日記,喬安山說,他一直有記日記的習慣,怎么能說成“為了宣傳自己而記下來呢?”
喬安山說,雷鋒寫日記成癮。每天出車回來,不管有多晚多累,雷鋒一定要記完日記才睡。與雷鋒一同出車的喬安山為此還向他發(fā)火:“別寫了好不好?燈開著我睡不著?!泵慨斶@時,雷鋒總是求饒似地說:“求求你了,讓我寫吧,不寫完我是睡不著的?!笨粗卒h的“可憐相”,喬安山也不好再說什么。
在雷鋒生前所在團紀念館里,筆者見到了一位特殊的女解說員喬婷嬌。她就是雷鋒生前親密戰(zhàn)友喬安山的孫女。喬婷嬌說自己小時候聽著爺爺講雷鋒的故事長大,對雷鋒精神就有無限的崇拜、追求和向往。受爺爺影響,喬婷嬌從小就是雷鋒的“鐵桿粉絲”,走到哪兒就把好事做到哪兒?!皠傆浭履菚?,爺爺給我講的不是格林童話,而是雷鋒故事;教我唱的不是兒歌,而是《學習雷鋒好榜樣》。等到上學了,同學們都喊‘雷鋒叔叔,只有我一個人喊‘雷鋒爺爺?!?/p>
喬安山一生都在踏著雷鋒的足跡走著雷鋒未竟的路,不能狹隘地理解他這僅僅是為了撫平自己愧疚的心情。曾經(jīng)有人說,他做好事是為了給老班長贖罪,喬安山矢口否認:“我沒有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背著什么沉重的十字架。事件當時已經(jīng)定為意外事故,所以我心里沒有什么枷鎖,只是一個好朋友突然離我而去,我應該像他那么做才能對得起他?!?/p>
離開雷鋒的日子,喬安山一直把自己當成雷鋒生命的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