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關于單位安排的集體度假,能否取代勞動者年休假的爭論,隨著兩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而告一段落。在本案中,賀雨蒙要求C律師事務所支付未休年休假的工資、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等訴求于法有據(jù),而C律師事務所未能就相關事項提供證據(jù)。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10月20日,賀雨蒙可休年休假11天。C律師事務所安排賀雨蒙參加集體休假12天,其中3天為法定的雙休日,另9天應認定已休的年休假,尚有2天未休的年休假。故,C律師事務所應支付賀雨蒙未休年休假2天的工資。自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10月20日,C律師事務所未與賀雨蒙簽訂勞動合同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應支付她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因C律師事務所未提交賀雨蒙自2013年10月的工資支付記錄,故應支付她2013年10月1日至20日的工資。此外,賀雨蒙與C律師事務所在協(xié)商一致的情況下簽訂了名譽合伙人合作協(xié)議,他們?yōu)楹献麝P系,雙方在協(xié)商一致的情況下終止了勞動關系的主張。賀雨蒙要求C律師事務所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依據(jù),故法院不予支持。
很多單位作為福利,一般每年會出資組織員工集體外出統(tǒng)一度假。大多單位在組織員工外出集體度假后,會將集體的度假沖抵職工的年休假。這看上去合情合理,幾乎無人會提出異議。但是,事實卻非這樣。為何單位安排的集體度假不能取代勞動者年休假呢?原因有二。一、性質不同。年休假是法定的休假,假期的長短是法定的,對未休年休假的,須支付員工3倍工資。2008年開始實施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根據(jù)生產、工作的具體情況,并考慮職工意愿,統(tǒng)籌安排職工年休假。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shù),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倍鴨挝话才诺募w度假,是單位根據(jù)員工表現(xiàn)、業(yè)績、單位經營狀況等因素給予員工的福利、獎勵。單位可以組織集體度假,也可以不組織集體度假,度假的時間可長可短,均由單位自主決定,沒有法律上的義務。二、休假的方式不同。年休假因屬于個人的法定假期,規(guī)律法規(guī)保障職工依自由意愿進行休假的選擇權,可以根據(jù)工作生活安排以及興趣愛好,自主決定什么時候、到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方式度假。而單位組織的集體旅游度假,往往是按團隊統(tǒng)一組織,什么時候、到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方式均由單位決定,參與者必須服從統(tǒng)一安排,個人的特別意愿不能滿足。故,單位組織員工按團隊外出統(tǒng)一度假,并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年休假制度下勞動者可以享有自主安排休假時間與方式,不應按勞動者已享受年休假處理。
武向春(江西博德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