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迎來了黃金時期。金融市場的持續(xù)發(fā)展,“一帶一路”戰(zhàn)略,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加入SDR籃子,英國脫歐,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許多機遇和較多的有利條件。本文從人民幣國際化的衡量和現(xiàn)狀出發(fā),探究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因素,展望其發(fā)展前景。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 金融市場 “一帶一路”戰(zhàn)略 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特別提款權
一、衡量人民幣國際化程度
貨幣國際化是指一國法定貨幣在使用范圍和職能上擴展到國際范圍并被各國廣為接受。衡量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就是衡量人民幣在國際范圍內充當國際貨幣的特征和職能的程度,簡單地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指標衡量,一是以人民幣作為流通手段的國際化指標,二是以人民幣作為支付手段的國際化指標,三是以人民幣作為價值尺度的國際化指標,四是以人民幣作為價值儲備的國際化指標。[1]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現(xiàn)狀
2009年4月,中國央行開始推動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試點,人民幣國際化的大幕由此拉開。在過去的七年間,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局局長陸磊2016年6月17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經濟每月談”上表示,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三大支付貨幣,第六大國際銀行間貸款貨幣。
三、現(xiàn)階段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因素
“十三五”乃至之后一段時間,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黃金時期,人民幣國際化將面臨許多機遇和較多的有利條件。一是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金融市場持續(xù)發(fā)展,國家對人民幣國際化目標和定位更加清晰,推進合力不斷增強;二是“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將激發(fā)對人民幣更多更大的市場需求;三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加入SDR籃子對人民幣跨境和國際使用提供強大的助力;四是英國脫歐,人民幣國際化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一)金融市場持續(xù)發(fā)展
國內金融市場發(fā)展程度是決定一國貨幣國際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從歷史上來看,每種貨幣都是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下、出于特殊的目的登上國際舞臺的,但是每種貨幣都有發(fā)達的金融市場作為支撐,以應對金融市場參與者大量的多樣化需求。金融市場的發(fā)展程度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廣度。提供廣泛的金融工具,包括對沖風險的市場。
2.深度。在特定的市場上,存在大量的金融工具。
3.流動性。高交易量。沒有足夠發(fā)達的金融市場,人民幣就不能令人信服地在國際交易中使用。[2]
在過去的七年間,我國的金融市場整體而言在廣度、深度和流動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雖幅度有限,國內條件的日趨成熟將使人民幣國際化在未來快速推進。
(二)“一帶一路”與人民幣國際化之間的戰(zhàn)略協(xié)同效應
“一帶一路”于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和印尼時首次提出,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作為來自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貨幣,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qū)有良好的使用環(huán)境。中銀香港發(fā)展規(guī)劃部經濟研究處策略員孔玲(2016)表示,借助“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的實施,人民幣在大宗商品結算、基礎設施融資、跨境電子商務等方面,有較大機會形成區(qū)域使用的突破口;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加強沿線國家與地區(qū)之間的貨幣流通,降低區(qū)域內的金融風險與交易成本,促進區(qū)域經濟的全方位深度合作。
“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人民幣國際化戰(zhàn)略目標存在一致性,兩者可以相互促進,協(xié)同發(fā)展。
(三)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加入SDR籃子對人民幣跨境和國際使用提供強大的助力
1.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從人民幣國際化內涵來看,一方面根據(jù)貨幣國際化的含義,人民幣國際化可解釋為人民幣在國際范圍內行使貨幣功能,成為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金融交易貨幣以及政府國際儲備貨幣的過程;另一方面,是指非居民之間的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性,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化過程的實質就是中國的資本項目自由化過程。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又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但與國內外經濟金融環(huán)境有關,而且與學術界達成共識有關。[3]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逐步實現(xiàn)資本項目可兌換”,而在十八大報告中改為“逐步實現(xiàn)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后者增加了“人民幣”三個字,明確提出了逐步實現(xiàn)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要求。人民幣國際化政策將繼續(xù)向縱深發(fā)展。
可以預測,在下一階段,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主要沿著“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有序推進。
2.人民幣加入SDR籃子。特別提款權(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1969年創(chuàng)設的一種國際儲備資產,旨在補充IMF成員國的官方儲備,以彌補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和黃金不足的問題。SDR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貨幣,而是IMF賦予成員國無成本無條件享有的一種權利,即可用其持有的SDR來向其他IMF成員國兌換所需要的貨幣,用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歸還IMF貸款,或是支付應付基金組織的利息費用[4]。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人民幣將納入SDR貨幣籃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為可以自由使用的貨幣。
如果說“入世”,標志著中國真正融入全球經濟,那么“入籃”將意味著中國真正融入全球金融體系。據(jù)央視財經2015年12月1日消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表示加入SDR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表明了人民幣得到了整個國際的認可。
然而中國加入SDR就意味著人民幣一定將被廣泛使用嗎?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未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在本質上仍取決于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人民幣國際化道阻且長。張承惠(2016)分析稱,首先,人民幣國際化帶來大量人民幣資產需求,在相當程度上需要通過中國境內資本市場來實現(xiàn)供給,但目前中國債券市場規(guī)模,都遠不及其他SDR籃子成員國。顯然,中國債券市場特別是國債市場還需要繼續(xù)擴容。
(四)英國脫歐
英國脫歐將導致歐元相對地位下降,國際貿易需要新的貨幣來平衡美元獨大的局面,因此,筆者認為,英國脫歐人民幣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四、結論
人民幣國際化進入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面臨著許多機遇和較多的有利條件,未來十年間,人民幣具備了躋身英鎊、日元等第二層次國際貨幣的發(fā)展?jié)摿?,人民幣要把握上述機遇,做到方向正確、操作得當,到本世紀中后期,人民幣很有希望與美元、歐元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參考文獻
[1]周鋒,潘錫泉,俞杭.人民幣國際化及其“中國式”路徑機制研究[J].浙江金融,2013(12).
[2]韓軍偉.我國金融市場發(fā)展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J].科技與企業(yè),2012(22).
[3]王愛儉.人民幣國際化政策考量與理念創(chuàng)新[J].現(xiàn)代財經,2013(09).
[4]王婕.擁抱SDR人民幣國際化邁入新紀元[J].中國城市金融,2015年(12).
作者簡介:陳昕(1995-),女,漢族,湖南衡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