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各種各具特色的文學形式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源自于民間流傳的故事類就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材中,這類民間故事也占有較大比重。如何提升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效益?這就要求教師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在拓展學生閱讀量的同時,積累新的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意識,逐步深入到文本內(nèi)容中,感受民間故事的無窮魅力。
一、以教師之“教”,群文閱讀的基礎構建
1.相同主題,多元線索的構建模式
民間故事是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勞動之余進行的聯(lián)想性創(chuàng)作,具有較為深厚的群眾基礎,而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也可謂五花八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根據(jù)民間故事的內(nèi)容特點,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圍繞相應的主題,挑選一定數(shù)量的篇目,為教材文本的深刻體悟奠定基礎。在主題構建過程中,可以圍繞相關事物構建閱讀群文,如“太陽”“星星”等;可以是以人物為線索的群文構建,比如“我眼中的牛郎”等。
如此相應主題的構建,將教材文本置放于眾多文本體系中,其價值在于有的要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有的深化學生的內(nèi)在意識,有的旨在促進學生的深入理解,讓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領悟更多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在有限的閱讀時空下,形成較高水平的思悟體驗。
所以,民間故事的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其最大的價值亮點便在于類群文本的組合上。只有建立了序列化的主題聚合,學生在閱讀中才能自主構建,形成有效組合,才能為教師教學目標的制訂和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奠定基礎。
2.探索主題,成就自我的構建宗旨
心理學研究曾經(jīng)將閱讀能力的層次分為復述、釋意、整合、拓展、品析、再創(chuàng)等,而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更多的關注力都聚焦在前三個方面,對后面閱讀能力的形成則更多的是蜻蜓點水。很多教師常常將民間故事視為一般性文本,而對于民間故事獨具特色的情節(jié)模式、故事主旨、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關注少之又少。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要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求異性、深刻性進行逐步引導。
而中則群文閱讀在為彌補這樣的缺失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發(fā)現(xiàn)群文本與教材文本在情節(jié)模式、在語言表達、在價值立意上的差別。而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維意識,走出人云亦云的言語綁架,敢于做真正的自我。
二、以學生之“學”,群文閱讀的推進策略
著名語言學者皮亞杰曾經(jīng)說過:“教學的本質(zhì)在于讓學?!币朐谝欢ǖ臅r間內(nèi),引導學生讀完一組文章,且要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文本,這就要求教師務必樹立“讓學”的教學意識,即形成讓學生自主性的教學范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能力的形成。而民間故事的群文閱讀就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快速閱讀過程中直接轉(zhuǎn)入主題,在深度感知中辨析故事存在的不同,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質(zhì)疑,真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1.以表格菜單為支點,引領學生比照異同
菜單式表達為學生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準確提煉信息、歸類分析、自主整合提供了一條快速通道。教師可以采用菜單式表達方式引領學生在深入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到群文文本中存在的共性話題,讓學生在原始積累的生活學習經(jīng)驗中深入思考,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
如蘇教版中選編了著名的四大民間故事之一的《牛郎織女》,在這篇課文教學完畢之后,教師以此為圓心,拓展補充了其他三大民間故事《白蛇傳》《梁?!贰睹辖揲L城》。在學生初步瀏覽了這些民間故事的文本之后,教師則引領學生以菜單式表格對這四大民間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共同點進行了梳理。表格中包含了“男主角、女主角、反面人物、經(jīng)歷磨難、最終結果”等五個維度,學生在自主二度閱讀中提取訊息,并完成表格,為全班交流提供第一手的反饋資料。
在這樣的歷練過程中,學生不僅較快地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為學生概括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較好的平臺,更為重要的是在表格菜單的引領下,對文本彼此之間存在的異同進行深入思考:主人公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反面典型人物之間有著怎樣的共同特點?每個民間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有著怎樣相同的模式?……
正是在表格菜單項目的支撐與引領下,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欲望也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與提升,學生們在信息整合運用的基礎上深入故事內(nèi)容,感知了民間故事創(chuàng)作的背景、發(fā)展的經(jīng)過和最終的結果,對民間故事這一獨特的文學體裁有了初步的感知與了解。在菜單表格式的牽引下,學生已經(jīng)將群文閱讀升格為對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象的探尋,對學生的閱讀影響將是深遠而持久的。
2.以探究探尋為路徑,引領學生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
閱讀教學中,方法的積累比信息的獲取更為重要。群文閱讀不但為學生提供了豐富信息的來源渠道,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相同主題下不同文本在創(chuàng)作方法、主題價值、人文內(nèi)涵方面所形成的不同特點,從而為學生閱讀能力的鍛造奠定基礎。
在閱讀對比中,既可以有不同文本下的橫向?qū)Ρ?,也可以有文本之間的縱向?qū)Ρ?。如果再細化下去,這種對比還存在著粗略對比、精細對比、相同地方的對比、不同特點的對比等主動方面。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曾經(jīng)在執(zhí)教《開天辟地》一文時,在整整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除了引領學生閱讀了教材中的這篇文本之外,還另外為學生補充了6篇其他民族的類似文本,組成了群文閱讀組。而在類群閱讀中,很多學生在自己的閱讀之旅中有了很多驚人的發(fā)現(xiàn)。首先,在對比閱讀中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民族的民間故事中,各自民族元素的特點表現(xiàn)得尤為濃郁,如蒙古族的民間故事將自己古老的家園想象成一個無邊的草原,而日本民族的民間故事中人們生活的家園則是一個環(huán)島……其次,不同民族中的民間故事雖然故事情節(jié)、人物特點不同,但其主題價值卻驚人的相似:人們總是習慣于在自己面對自然毫無抵抗能力之時,想象出一個超級英雄來拯救世界,而在這位超級英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時,都毫無例外地演化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最后,還發(fā)現(xiàn)盡管世界上的人們生活的區(qū)域相去甚遠,各自的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但為什么卻能在毫無溝通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出如此相同的故事來呢?教師契合學生的認知需要,引領學生進行了深入熱烈的討論,有的認為人們生活在相同的世界中,其本源是相通的;有的認為我們所能看到的日月星辰都是圓融的,所以對世界的認識也是相通的……
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不僅有效地吸收了不同文本中的內(nèi)容信息,更在有意識中整合了文本閱讀的整體策略,對于培養(yǎng)學生歸納、提煉、整合等閱讀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效促進了學生閱讀思考力的提升。
3.以專項研究為契機,引領學生漫向深刻
專題對比研讀是群文閱讀的重要策略,主要引領學生將自己在群文閱讀中形成的問題和現(xiàn)象系列化、深入化,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淡化學生自主研讀的結果,強化其研究的過程。這種閱讀策略因其入口小、方向明確、形式靈活而深受學生的喜愛。
如教師在閱讀民間故事中發(fā)現(xiàn),很多文本中都運用了烏鴉這一形象,且運用的方法和自身的個性特點迥異。因此,教師結合教學實際設置了“民間故事中的烏鴉”的主題,為學生拓展補充了《九色鹿》《烏鴉喝水》《狐貍與烏鴉》以及寓言故事《烏鴉喝水》《烏鴉反哺》等課文。針對這些類群文本中烏鴉形象的特點,教師可以引領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從我們的發(fā)現(xiàn)、我們的佐證、我們的分析等維度進行深入感知。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學生切入文本的視角不盡相同,其得到的結果也就迥異:在不同的文本中,有的烏鴉是助人為樂的,如《九色鹿》中;有的烏鴉是懂得感恩的,如《烏鴉反哺》中;而《狐貍與烏鴉》中的烏鴉形象則成為愚蠢的代名詞。
總而言之,群文閱讀的推進實施為在對比中感受民間故事的無窮魅力奠定了基礎,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歷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了民間故事的感知的深度和廣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