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萬榮
青少年學生是家庭的希望,是社會和諧進步、國家繁榮昌盛、民族復興的生力軍。中小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法治教育的最基礎、最主要途徑,學校學生的法治觀念如何、法律素質怎樣,將直接關系到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大局,直接關系到在新的歷史時期,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總目標的實現進程。
加強學校法治教育,就是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精神,堅持依法治校、依法執(zhí)教,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尊重憲法、維護法律的習慣,樹立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的理念,提高學生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導其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為構建尚法守制、公平正義、誠信文明、安定有序的社會和諧新局面作貢獻。
一、凈化環(huán)境,依法規(guī)范辦學行為
要依法治校、依法執(zhí)教,就要把法治教育作為教育教學和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學校要強化法治教育工作的領導和體制建設,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依法執(zhí)教水平。要認真組織師生學習《九年義務教育法》《教師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校意外事故傷害處理辦法》等相關法律和市區(qū)教育部門的相關規(guī)定,規(guī)范領導教師的教育管理行為,及時查處違紀違法的人和事,如此才能杜絕如成縣某校長毆打女教師、環(huán)縣某教師毆打女學生等類似行為。積極爭取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配合,與周邊軍隊、公安派出所、人民法院等開展共建活動,整治校園周邊環(huán)境,凈化社會環(huán)境,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作為寄宿制學校,甘肅省酒泉市第三中學積極與派出所聯(lián)系,掌握了校園周邊村民出租房屋內外來人口情況,加強了對學生的返校管理;聘請了法治副校長,定期給學生作法治報告;每年新生入校,及時成立家長委員會,召開家長會,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家校配合,加強了學生乘車回家、返校的安全紀律法規(guī)教育,并及時督查,避免學生涉足“三廳一室”,攜帶違禁品進入校園,危害青少年學生。2013年,學校被省交通廳賦予“交通安全示范?!钡臉s譽稱號。
二、編寫校本課程,結合實際上好法治課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薄凹訌姺▽W基礎理論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組織編寫和全面采用國家統(tǒng)一的法律類專業(yè)核心教材?!薄皥猿至⒌聵淙恕⒌掠秊橄葘?,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苯逃块T要加強師資培訓,從青少年學生中發(fā)生的典型事例入手編寫教材,配備專業(yè)教師上好法治知識課。學校要認真組織全體教職員工學習《決定》,深刻認識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遵守《教師法》《教師職業(yè)道德十不準》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與道德規(guī)范,自覺提高師德水平和法治教育水平,并善于在各科教學、實踐活動中滲透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貫穿在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發(fā)揮主渠道作用
目前,學校的教材中涉及到的法律內容有《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婚姻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這些法律知識都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來編寫的,設計了許多案例、情境、圖文資料等來幫助學生認識,學生能夠理解接受。要想把法律知識講透,教師還必須精通法律知識,選取現實生活中發(fā)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認真?zhèn)湔n,進行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可信度;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休息時間收看“今日說法”“法治在線”“庭審現場”等電視節(jié)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電視節(jié)目中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治教育,體驗法律規(guī)范人們行為、調節(jié)社會關系、懲治犯罪的重要作用。
四、形成合力,發(fā)揮處室的協(xié)作育人功能
明理才能導行。少先隊、教務處、政教處、團委應結合階段工作目標,以及重大紀念日、節(jié)日,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如:國旗下講話,板報櫥窗,校園電視臺、網絡,學校發(fā)生的重大違紀事件,組織學生外出參觀監(jiān)獄,觀看禁毒、安全、交通等法治教育圖片、影視片,請服刑人員現身說法,組織“模擬法庭”,參加“3.15”消費者權益日、“6.26”國際禁毒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用血的事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犯罪應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使其切身感受法的存在和威力。
五、創(chuàng)新形式,把法治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班主任應結合學校法治教育的總體計劃安排和學生違紀違法實際,充分利用好晨會、班會、隊會、道德大講堂,認真準備,精心設計活動方案,靈活運用案例、視頻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促使學生明白違紀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要及時糾正小錯誤,矯治壞毛病,“修剪”不良行為、習慣,加強自身教育。教師要摒棄功利思想,不僅要從學習上關心學生,更應從生活、思想、行為上關心學生,確?!耙粋€都不能少”;要利用團隊的力量,弘揚正能量,鞭笞影響班級和諧發(fā)展的不良風氣,努力創(chuàng)建健康、向上、積極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要區(qū)分心理問題、道德問題、法律問題的界限,對于心理有偏差的學生,要及時引導其進行心理咨詢。此外,教師在教育“問題”學生、“后進生”及處理學生之間矛盾的過程中,不僅要程序合法,而且內容和結果都應合法。
六、構筑防線,充分發(fā)揮家長作用
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環(huán)境、家庭教育密切相關。近幾年,校園暴力、“校園欺凌”事件、毆師辱師弒師事件頻發(f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家庭和中小學校責無旁貸。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在法治教育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法治教育應成為家庭教育的一項主要內容,貫穿在家庭活動中。家長應主動參加家長學校,及時和教師探究孩子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與孩子共處的時間,結合親身經歷,宣傳法律,剖析案例,幫助孩子明辨是非,不做違法之事。同時,要對孩子的課外、離校、節(jié)假日活動狀況加強監(jiān)管,預防和杜絕孩子與社會陰暗面和各種丑惡現象的接觸,正確引導,趨利避害,發(fā)揮好家庭作為預防孩子違法犯罪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總之,學校應把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紀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將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將法治宣傳與學校文化建設有機結合,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綜合素質,起到事半功倍的法治教育效果,從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