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的試紙:尊重生命
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的一個重要側(cè)面,是與其他生命的關系。自古以來,倉廩足才不吃人。食物嚴重匱乏時,無論是原始社會還是20世紀,人都可以吃,對其他生命更是毫無底線可言的。
能否尊重生命,能否對他人和生命都懷有一定的惻隱之心,被視作現(xiàn)代文明進步的一個標準,但我們還是見到了太多屠戮無辜生命的慘劇,從幾十年前的大清洗,二戰(zhàn)中的法西斯,文革的殘暴,到今天的恐怖主義,霸權(quán)主義,無不視人命如草芥。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為了追求某種理想、某種價值,認為可以犧牲他人生命。這種價值觀的泛濫,使得不重視生命本身的價值甚至一度成為一種“天經(jīng)地義”。這不能不說是人類自身的大悲哀。
不尊重生命的前一步是輕視生命。輕視生命的前一步是生命教育的缺位。生命教育的缺位,又是因為什么?對此問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思考。
層出不窮的校園凌虐事件,在刺激人們的神經(jīng)。壞孩子欺負乖孩子,在很多人看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問題,哪怕受害者的余生都被蒙上陰影。再蕩開一筆,小孩子虐殺小動物,在許多大人看來也不算是個事情。于是,我們看到獰笑著虐待同齡人的中學生,于是,我們看到僅僅為了取樂、滿足口腹之欲,而無所顧忌地隨意虐殺一條條生命的日常新聞。古人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什么很多人無論對動物還是對人,都變得如此殘忍,不懂得尊重生命?我們是生來如此?還是文化使然?
人性、傳統(tǒng)、習俗、意識形態(tài),乃至其他更冠冕堂皇的說辭,是否能成為不尊重生命的理由?這一問題的根源在哪兒?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這一問題?
我們呼喚尊重生命,最根本是有利于人。一種尊重生命的文化,會使人內(nèi)心柔軟溫暖,使人與人之間和諧互愛,只有如此,走向文明,才有可能。由此說,是否尊重生命,是文明的一張試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