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章起/撰文 吳忠富/攝影
河南“三秋”:品牌之路是這樣走出來的
——專訪河南駐馬店市勞動模范、“三秋”醋業(yè)公司董事長王擁軍
本刊記者 王章起/撰文 吳忠富/攝影
三秋醋業(yè)公司董事長 王擁軍
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曾有人這樣說,“三秋”的王擁軍是命運的寵兒,他是借祖業(yè)之力才得到了幸運之神的垂青,然而,更多人則認為,王擁軍的成功,源于他對事業(yè)的追求,我相信后者。因為只有用心澆灌的幸運之花,才能結出豐碩之果。
——記者手記
人常說:商有道,商亦無道。高明的人又說“無道勝有道”。而河南“三秋”一直努力尋找無道之道,最后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成就了河南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品牌”。先后多次被國家和河南省相關部門評為“優(yōu)質產品”“河南名牌產品”“河南省著名商標”,拿下了河南同行業(yè)諸多第一。
他們的發(fā)展,可以概括歸納為:“三秋”的絕佳“三道”。
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就是一個神奇的世界。
記者在初春的一天,慕名見到了“三秋”醋業(yè)掌門人王擁軍。與王擁軍交談,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一見面,這位意氣風發(fā)的年輕董事長與大多數企業(yè)老板不同,他絕口不提自己的如何如何,就連籠罩在頭上的“駐馬店市勞動模范”“市人大代表”“市優(yōu)秀技術人才”“市十大年度經濟人物”等炫目頭銜,在他看來也不是引以自豪的榮譽。甚至連去年銷售額近3億元,今年投資5000萬元打造“三秋”品牌項目也不愿提及,他更愿談的是運用毛澤東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和現代技術及管理手段,去提升“三秋”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力,打造中國放心大品牌。
他是一個不尚空談,善于用“心”做事,追求完美的人。
在他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雖然面對記者不解的追問,他略顯一些緊張。但他給人的精煉,眼神中的慧黠和頭腦的敏銳不容小視。
在這個九百多萬人的地級市里,王擁軍也算是當地的名人,一個普通百姓都能聊上幾句關于王擁軍的話題,或許是因為他是河南知名的“醋”老板,也或許人們對他和“三秋”十分了解和關注所致。
中國首座三秋醋文化博物園
駐馬店市公共關系協(xié)會的秘書長吳忠富告訴記者,王總做人非常低調,做事非常高調,給人一種外柔內剛的感覺。
王總說,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高中畢業(yè)后到派出所工作,如愿以償地當上了一名人民警察。王總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卻讓他萌發(fā)了“子承父業(yè),大干一場”的想法。
1996年,春夏之交的一次抉擇,讓王總永遠難忘。在思索一年之久,他選擇了辭職,決定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屬于王氏家族自己的醋業(yè)公司。
問起他當初的想法,他略加思索地回憶道:“在1996年之前的一段時間,回家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一直沒有散去,我不是一個做事不認真,不負責的人,我總想體驗一下自己干事業(yè)的感覺。按理說,當警察收入穩(wěn)定,差事不錯,但總歸不是自己想要的,而真正使我改變人生軌跡的主要因素是看到了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嗅到了私營經濟蓬勃發(fā)展的騰騰“熱氣”,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同齡人的“崛起”,這便引發(fā)了我對人生價值的深度思考。就這樣,我依然放棄令人羨慕的職業(yè),決心到自己的商海中大干一場。”說到這里,王總會意地朝我們笑了笑。
離開公安工作崗位后,王擁軍便接管了自己的家族企業(yè)——汝南縣京都釀造廠。
“與其說當時是個釀造廠,不如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坊,廠區(qū)只有幾畝地,固定資產滿打滿算不足20萬,年產量只有100多噸?!蓖蹩傊两襁€對當時情況十分難忘。萬事開頭難?!爸饕y在場地小、規(guī)模小、資金流小,這“三小”真的困住了我,讓我真正嘗到了有勁使不出的感覺?!?/p>
時勢造英雄,每個時代都有充滿傳奇的一面。
可以說,那些年同樣遇到“三小”問題的,民營企業(yè)不計其數,甚至倒閉了不少,但為什么今天最成功的是王擁軍。其實他不比別人聰明,但比別人更執(zhí)著,更專注,更勤奮。生意方法大同小異,別人付出九分努力,王擁軍付出的卻是十二分。就這樣,市場一點點被撬開,生意越做越大。王總審時度勢,在京都釀造廠的基礎上,組建了三秋伏陳醋調味品公司。2001年4月,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三秋”商標,同年,公司也正式注冊河南三秋伏陳醋實業(yè)有限公司,王擁軍便成了公司的首位掌門人。
“三秋”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乾隆13年間。相傳清朝光緒年間,一位京都官員被貶職落難汝寧府(今汝南縣)。在這個會釀造醋的被貶官員的影響下,水屯鎮(zhèn)很多村民學會了釀醋方法,并世代傳承了下來。
王總說,祖輩所在的水屯鎮(zhèn)王坡村在當時甚有名氣。王家醋與乾隆皇帝還有一段因緣。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微服私訪時途經該村,遇有一老翁,鶴發(fā)童顏,甚是熱情,當得知老翁五世同堂,長幼有序,上有老母102歲,還能掌管錢糧時,乾隆十分吃驚,當皇帝乾隆問及原因時,老翁說道:“我們村老王家做的醋特別好吃,村里人就養(yǎng)成了好吃醋的習慣,所以村里人大多高壽?!被实勐犅劚銇淼酵跏洗追?,親自品嘗并贊揚:“醋酸而不澀,香而微甜,色濃而味鮮”,乾隆皇帝根據王家醋坊的醋需歷經三秋三伏的陳釀工藝,便賜名“三秋醋坊”,并作為貢品進貢朝廷。為皇宮御廚專用醋,又賜名該村為“長壽村”。三秋醋坊的工藝也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為此,皇帝乾隆親自下詔書予以褒獎。
醋療巴
聽到這里,記者不由一怔?!叭铩惫に嚲沟玫角』实廴绱恕昂駩邸?,在歷史上實屬罕見,可見“三秋”品質非同一般。
“我們應傳承的是乾隆皇帝當年品嘗醋的真正工藝,而不是借用皇帝之名,粗制濫造愚弄百姓,我們‘三秋’人的使命是,傳承陳醋文化產業(yè),確立百年民族品牌。”
說到“三秋”醋的發(fā)展史,王總說,三秋陳醋至今有上千年,雖歷史久遠,但“固態(tài)泥池發(fā)酵法”仍沒改變,它是由精選優(yōu)質小麥高濕蒸餾入池發(fā)酵,采用古老“冬撈冰、夏伏曬”釀造工藝,經三秋三伏(三年)的陳釀精制而成。在歷史長河中,“三秋”曾有沉浮跌宕,但不管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挺了過來。
醋博園展覽大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的這句名言,不僅是照亮我前行方向的指路燈,而且還是企業(yè)由小變大,由大變強的動力源泉,王總之話若有所指,也擲地有聲。
曾幾何時,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把民營企業(yè)推到了時代前沿。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近幾年的經濟下行,給“三秋”醋業(yè)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但“三秋人”在王總的帶領下,點燃希望之火,越燃越旺,勢不可擋。他們堅持“以不變應萬變”。倒逼策略,較快地完成了由小作坊到大品牌“三步走”目標:第一步,在原廠基礎上成立調味品公司,注冊了“三秋”商標;第二步,搬遷征地擴容,由王坡村遷至水屯鎮(zhèn)三秋工業(yè)園。廠區(qū)面積比原來擴大近十倍;第三步,于2001年4月正式注冊河南三秋伏陳醋實業(yè)有限公司,先后投資1.2億元擴建標準化廠房和發(fā)酵車間,購置國內先進的生產研發(fā)及檢測設備,成為豫南地區(qū)最大的食醋釀造企業(yè)之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20多歲就在公司打拼的王擁軍,硬是把一個占地幾畝,年生產能力不足200噸的小作坊,打造成一個集高科技無公害農業(yè)種植、食品制造、包裝生產、產品研發(fā)、物流運輸、觀光旅游為一體,占地300多畝,產值3個億的股份制企業(yè),成為駐馬店民營企業(yè)的一顆璀璨明星。
在王總看來,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不單是靠硬件來支撐,而是要靠產品的開發(fā)和營銷來完成,他認為,營銷的最高境界不是“把梳子賣給和尚”,而是找到企業(yè)與百姓大眾的對接口,即“你無我有,你有我精”的品牌戰(zhàn)略。
采訪三秋,讓我興奮的點有很多,比如,質量提升,產品研發(fā),品牌營銷,人文情懷,企業(yè)管理等等。我發(fā)現在三秋所生產的幾十種產品后面,似乎藏著他們的戰(zhàn)略布局與吃遍中國無敵手的“野心”,他們試圖用一種“系統(tǒng)化、個性化、人性化品牌戰(zhàn)略”,一網打盡不同檔次、不同家庭的不同需求。比如:他們投巨資研發(fā)出陳釀超過十年的精品醋、精釀醋、老陳醋、保健醋4大類30多個品種。它將覆蓋高中低端不同的人群,在駐馬店市及周邊一帶,有“喝酒吃飯先喝醋”之說,無疑,這是一個以品牌贏口碑,用口碑贏市場的軟功,也是一種聰明而又智慧的商業(yè)模式,用多品牌對多渠道進行全覆蓋,這將使“三秋”在行業(y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幾十年來,“三秋人”堅持走科技興企之路,先后與河南科研院、農科院合作研發(fā)“功能性紅曲霉株的選育及應用”,其食品釀造技術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企業(yè)將千年的傳統(tǒng)工藝融入現代科技成果,為企業(yè)發(fā)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不僅如此,“三秋人”以可靠的質量做保證,再加上時尚現代的精美包裝,它不僅豐富了“三秋”醋的內涵,還已變成人們相互饋贈,走親訪友的高檔禮品。這是一次營銷變革,更是一次“烏雞變鳳凰”的絕佳蛻變。產品的升級模式,贏得了人們的歡迎,現在,產品銷往河南、湖北、江蘇、安徽等160多個地市。“三秋”在中原食醋行業(yè)中第一品牌的形象和地位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
目前,“三秋”已榮獲國家河南省、駐馬店市各級榮譽稱號30多項,經法定資產評估,“三秋”商標品牌價值高達1.2億元。強大的產品陣容和品牌效應,彰顯出更強大的產品競爭實力,展現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王總用毛澤東的語錄,拉開了他闡述企業(yè)文化“讓品牌再造競爭力”的序幕……他認為,干事業(yè),就得搶抓機遇,分秒必爭,不得有任何懈怠。
“沒有文化的軍隊便是一個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可能戰(zhàn)勝敵人的。”王總說,“三秋”醋業(yè)發(fā)展證明,一個企業(yè),打不出品牌不行,品牌的塑造離不開企業(yè)文化的支撐。因為它是企業(yè)的精髓和核心。他認為,企業(yè)的品牌,說到底就是企業(yè)(團隊)文化,尤其是一個由家族企業(yè)向現代企業(yè)跨越的過渡期,更顯得尤為重要。
而三秋企業(yè)的社會文化與眾不同,有許多帶有濃濃鄉(xiāng)情,農民親情的新特點。對此,在王總的一份“新年致辭”中,記者找到了一個新答案: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三秋”又是一個“農”字企業(yè)。企業(yè)發(fā)展離不開農民、農業(yè)和農村。我們的產品安全事關人民的生命安全,萬萬不能有一點馬虎和懈怠。因此,“三秋”公司要致力于打造出“三個一”團隊(即:一支用真心打造產品的良心團隊;一支用真愛服務客戶的優(yōu)質團隊;一支用責任實現夢想的高效團隊)?!八膫€用人”理念(即:德才兼?zhèn)淦聘裼?,有德無才培養(yǎng)用,有才無德謹慎用,無才無德不能用)?!拔鍌€執(zhí)行”要求(即:成果在前,原因在后,沒有條件,沒有借口,沒有不可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是啊!他這個農民企業(yè)家,市人大代表,一頭裝著心愛的百姓,一頭系著企業(yè)的壯大和發(fā)展。在這個不能失衡的“天平”上,王總爭取做到更好:
三秋醋系列產品參加中國農產品加工洽談會展覽并獲金獎
——為了當好農民的兒子,他招錄貧困家庭子女就業(yè);
——為了農民增收,他流轉土地3000畝,作為優(yōu)質無公害小麥生產基地;
——為了營造良好的企業(yè)環(huán)境,他把員工視為企業(yè)的“主人”,參與廠內經營活動,豐富職工的業(yè)余文化生活;
——為了搭建員工成長平臺,公司除自行進行學習培訓外,還分批次派出技術人員到外地培訓學習,讓員工不僅學技術、見世面、拓視野,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做人做事。
——為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他們在“人管人,制度管人”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讓員工“自己約束自己”的自我管理之路。
王總認為,用文化管理企業(yè),這是企業(yè)管理的最高境界。他給記者講了一件事。比如,為禁止員工隨便扔紙片和煙頭,定了一些制度,在制度的約束下,員工不得不去撿,不亂扔。后來,隨著企業(yè)文化的不斷深入,人們由原來靠制度變?yōu)榭孔杂X去辦。員工認為,“三秋”公司是一個AAA級旅游景點,環(huán)境不好會影響企業(yè)聲譽,企業(yè)形象不好會給公司的品牌打折。作為一名員工,自己是“三秋人”,公司就是自己的家?!艾F在廠里沒有過多的法規(guī)戒律,但每位員工在工作或工作之余都會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廠里提倡什么,反對什么,他們都在為‘三秋’真誠地奉獻。‘做一個合格的三秋人’已成為每個員工的工作準則。”王總高興地對記者這樣說。
說到“讓品牌再造競爭力”,王總便來了十足的精神。他告訴記者,近幾年他接連做了這么幾件事,也是讓他最高興的事。第一,公司投巨資建設了“中國三秋文化博物園”。園內以大量地實物圖片為證,展現了三秋陳醋釀造工藝,陳醋歷史發(fā)展沿革,駐馬店人文歷史展示等,為了讓游覽者不忘開國領袖毛澤東,公司專門從韶山請來一尊毛澤東1∶1的純銅塑像,矗立在大廳中央,對每位參觀者,還免費發(fā)放一枚毛主席紀念章,作為人們來參觀“三秋”永恒的紀念?,F在,醋博園已被駐馬店市定為全市人文教育和中小學生的學習教育基地。
王擁軍與毛主席管家、毛研會會長吳連登(左)合影
王擁軍與毛主席生活秘書張玉鳳(左)合影
第二,懷著對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成立了毛澤東養(yǎng)生飲食文化研究會,由毛澤東的孫子毛新宇擔任榮譽會長,會長由毛澤東生前管家吳連登擔任。王總和毛澤東的侄女毛小青以及彭沛福等人為副會長。據王總介紹,現有全國會員70多人,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已連辦了十五屆。當記者問,為什么要成立這樣一個研究會時,王總很干脆地回答:一是對毛主席的熱愛和尊重;二是把毛澤東的養(yǎng)生理念、觀點、文化普惠于眾;三是喚起人們重視養(yǎng)生,提高健康水平。
醋博園展覽大廳
第三,2015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和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誕辰110周年之際,三秋醋業(yè)滿懷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宣傳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強烈責任感,以產品形式投資百萬元,協(xié)助駐馬店市公共關系協(xié)會,拍攝制作了彩色寬銀幕少兒勵志電影故事片《少年楊靖宇》,進入全國電影院線放映后,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反響,使很多觀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知道了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的故鄉(xiāng)在河南駐馬店的李灣村,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
第四,通過互聯(lián)網+“三秋”手段,成立了一個龐大的“三秋”醋業(yè)粉絲團隊。每天發(fā)布一些養(yǎng)生知識和“三秋”動態(tài)。深受人們的歡迎,王總說,他現在的網絡粉絲已經達15萬之多,今年爭取發(fā)展到50萬人以上。
目前,“三秋”的品牌地位正在河南乃至全國進一步提升,與之匹配的是,社會形象也在全面完善。
可以說,近十年來,“三秋”積累的不錯的品牌認知,而較多的公關和公益活動,將“三秋”的美譽度推向了高峰。王總一直認為,做公益事業(yè),是企業(yè)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而且王總有一個核心價值觀:“讓更多人享受到企業(yè)發(fā)展成果?!彼裕拖裼矌诺膬擅妗貓笊鐣幕顒幼匀荒芴嵘放频墓娦蜗?,舍得付出的“三秋”,迎來了又一個發(fā)展的新平臺。
進入新世紀后的十幾年時間,“三秋”每年拿出幾十萬元用于公益慈善事業(yè)。農村留守兒童,孤寡老人,貧困戶以及貧困大學生,還有社會其他需要幫助的殘疾人,都是“三秋”救助幫扶對象。每到重陽節(jié),春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王總總是親自登門,為王坡村以及周邊村的老人送上公司的愛心醋,或者米面油之類的生活必需品。為了弘揚正能量,公司每年還為水屯鎮(zhèn)提供“三秋”愛心專項基金10萬元,為全鎮(zhèn)五好家庭的評選,先進人物的表彰以及貧困人群獻上一份愛心。
“只做行動的強者,不做語言的巨人,信誰不如信自己?!边@既是“三秋”行動的理念,也是王總做人做事的準則,熟悉他的朋友告訴我,王總做得多,說得很少。的確,離開“三秋”公司之前,王總才把我們領進一個規(guī)劃展覽室,揭開了“三秋”三年規(guī)劃神秘而又迷人的面紗:今明兩年,公司將投資5000萬元,建造一個面積達幾百畝的休閑度假園區(qū)。內有三秋酒店,觀光草莓園、葡萄園、游樂園、藍莓園、火龍果園和櫻花林,園內五園相連各成一色,園中溪水流淌,荷塘月色與情侶橋相互映襯,老醋坊古街與老醋美食街隔河相望。在園區(qū)中央,還將建一個面積較大的“毛澤東廣場”,把毛主席塑像矗立在廣場的中央……讓毛澤東思想代代相傳。
王總告訴記者,未來三五年,“三秋”商標爭取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三秋”陳醋品牌力爭評為“中國品牌”,將公司的醋博園和休閑度假區(qū)打造成AAAA級旅游景區(qū),將“三秋”打造成駐馬店乃至河南和全國的一張靚麗名片!
至此,記者不由得感慨萬千。是??!這就是“三秋”人的謀略和遠見?!叭铩比藦目茖W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處理軟硬實力之間的關系。他們昨天的成績來自于拼搏,今天的挑戰(zhàn)需要奮斗,明天的希望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實踐。他們在實踐中成長,在創(chuàng)新中壯大,由此凝聚力量,激發(fā)斗志。
愿“三秋”的品牌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三秋”醋業(yè)走出河南,叫響全國已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