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里,汪 波,曾 雯,楊小會
(重慶理工大學 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重慶 400054)
?
基于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的網絡虛擬實驗平臺
張里,汪波,曾雯,楊小會
(重慶理工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重慶400054)
介紹了網絡虛擬實驗平臺的組成,對虛擬實驗區(qū)進行了4個層次的劃分,提出了一種網絡虛擬實驗的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該平臺既能實時采集當前學生虛擬實驗的信息,又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還能根據(jù)評估數(shù)據(jù),對實驗難易度做出相應調節(jié),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驗知識點和實驗技能;同時,老師能及時掌握學生實際情況。為虛擬實驗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網絡平臺;虛擬實驗;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
傳統(tǒng)實驗容易受實驗設備、實驗環(huán)境(如低溫、高壓)等因素限制,部分實驗內容常因此無法開展。網絡虛擬實驗平臺能彌補這一缺陷。在計算機上進行的虛擬實驗操作可以不受場地、環(huán)境的影響,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進而獲得傳統(tǒng)實驗無法獲得的實驗感知[1-3]。網絡虛擬實驗平臺具有交互性和開放性,能給使用者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4-6];能夠實現(xiàn)遠程交流和網絡資源共享,不受時域和地域的影響,為各高校教師提供交流教學經驗、共享教學資源的活動平臺;學生在下載教學課件和實驗要求等文件的同時,可以發(fā)表實驗心得體會,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可以通過實驗平臺相互交流討論,共同進步。網絡虛擬實驗平臺在我國已經運用于實踐,實踐效果十分理想。
網絡虛擬實驗平臺是以計算機為控制中心,利用軟件技術構建系統(tǒng)的邏輯結構模型,協(xié)調相關硬件設備技術及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形成的虛擬實驗綜合系統(tǒng)[7-8]。自適應機制是一個能夠對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給出評分,最后提出合理的實驗建議的調節(jié)機制。它不僅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還有助于老師掌握學生最新的學習情況。
我校網絡虛擬實驗平臺結構如圖1,主要面向工科和部分理科學生,學生可登錄網絡虛擬實驗平臺,在教學資源區(qū)、虛擬實驗區(qū)、用戶交流區(qū)中調用所需資料或進行虛擬實驗。
1.1教學資源區(qū)
教學資源區(qū)包括基礎元件模塊、任務發(fā)布模塊、資源共享模塊3大部分內容,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大量資料和交流空間,營造了良好的基礎學習環(huán)境。
圖1 網絡虛擬實驗平臺結構
1.1.1基礎模塊
模塊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常用的儀器和元件,含大量的基礎知識,為學生能更好地進行實驗提供了保障。本校電子學院虛擬實驗平臺中的基礎元件模塊包含了大約300GB的內容,有以下4個方面內容。
1)元件識別:包含對電阻、電容、電位器、電感、二極管和三極管的型號和參數(shù)的學習資料,各類芯片(如TI系列運放,比較器)的使用手冊,典型電路。
2)儀器認識:包含信號發(fā)生器、示波器、頻譜分析儀、電源、萬用表等的使用手冊、維修手冊和使用注意事項。
3)常規(guī)實驗設備:包含常規(guī)基礎實驗設備和專業(yè)實驗設備的使用方法,每個實驗項目的內容、步驟,需要借助哪些實驗設備和具體實現(xiàn)方法。
4)精品軟件:仿真軟件(如Multisim、Proteus、Tina-ti)、制板軟件(如Altiumdesigner)、單片機設計軟件(如Keil)等,包含使用教程、視頻資料等。
1.1.2任務發(fā)布模塊
為幫助學生鞏固實驗知識,任務發(fā)布模塊分為課內實驗任務和課外拓展任務。教師在該模塊中發(fā)布任務,學生根據(jù)自身學習情況,選擇相對應的實驗任務進行自主練習。完成實驗并達到一定的分值后,學生可以選擇課外拓展任務進行深入研究,增強自身的實驗素養(yǎng)。學生單次可接多個實驗任務,若在多任務限期內完成任務,評估系數(shù)和分值相應提高,可繼續(xù)進行下一步任務;反之扣除相應評估系數(shù)和分值,重新完成同級別任務后才能接下個任務。
1.1.3資源共享
本模塊主要為教師上傳的各類實驗項目的課件、視頻資料和實驗的注意事項等;同時,學生也可參與分享,比如實驗相關的軟件、已完成實驗的原始數(shù)據(jù),供其他使用者參考。每年教師和學生發(fā)布數(shù)超過600人次,分享數(shù)據(jù)大小超過10GB。
1.2虛擬實驗區(qū)
虛擬實驗區(qū)分為演示實驗、基礎實驗、綜合實驗和自主設計實驗,學生根據(jù)實驗的難易程度選擇實驗區(qū)域,初次登錄或實驗分值不夠的學生只能選擇演示實驗區(qū)或基礎實驗區(qū)。
1.2.1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是面向初學者,以網絡虛擬實驗平臺的演示為主,對實驗儀器、元件參數(shù)以及本實驗系統(tǒng)進行初步的介紹。在演示實驗中,初學者通過接觸一些較簡單的實驗,了解各元器件的使用規(guī)范,從而獲取實驗體驗和知識,培養(yǎng)對網絡虛擬實驗的興趣,為初學者打下一定的虛擬實驗基礎。
1.2.2基礎實驗
基礎實驗是在學生對實驗的規(guī)范性有了一定認識后進行的實驗,是實驗區(qū)內的核心部分,要求學生對本階段實驗過程清晰明了、熟記于心,把握實驗細節(jié),熟悉實驗要領。為了幫助學生的學習,本階段實驗設有一個題量極大的題庫。題庫內的內容來自實驗過程中的細節(jié)以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等。
基礎實驗旨在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實驗正確率。在這個階段,系統(tǒng)會根據(jù)學生的正確率不斷地調整實驗的難易程度,進行反復的練習,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實驗的知識,為綜合實驗奠定基礎。
1.2.3綜合實驗
綜合實驗是以提高學生能力為出發(fā)點設計的一系列實驗庫,包括了各學科的相關實驗,旨在加強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與實際動手能力,獨立完成大型綜合設計實驗項目,分清理想模型與實際物體差異。本階段實驗不但有效地銜接了基礎實驗中的內容,而且進一步加深難度,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極大程度地體現(xiàn)了資源的通用性,并將不同領域之間的實驗差異進行一致性的約束。這樣不僅有利于不同領域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技術交流,而且避免了資源的重復開發(fā)和浪費。
學生可根據(jù)興趣選擇不同方向、不同專業(yè)領域的綜合實驗,如電子專業(yè)學生通常選擇微機原理模擬軟件實驗和虛擬軟件實驗,而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則選擇計算機控制技術虛擬實驗。學生根據(jù)實驗指定的要求限時完成;完成度越高,獲得分數(shù)越高。分值較高的可提前進入自主設計實驗;同時,該學生信息將記錄在評價系統(tǒng)的推優(yōu)模塊中,以便老師選拔優(yōu)秀學生。
1.2.4自主設計實驗
自主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設計開發(fā)能力,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設計和創(chuàng)新實踐的檢驗和展示平臺。學生在本階段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自主設計實驗,調試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老師再對該實驗進行評估。學生還可以在原有實驗基礎上進行新方案論證,自行改良或設計實驗,并進行驗證和實現(xiàn)。隨著實驗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學生還可以參與或獨立設計實驗項目。
學生在完成自設計實驗的虛擬實驗后,可以提交申請,找同學組成團隊,將虛擬實驗的實驗成品實物制作出來;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以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實驗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
1.3用戶交流區(qū)
用戶交流區(qū)分為用戶模塊和交流模塊,具體結構如圖2。
圖2 用戶交流區(qū)結構
用戶模塊包括教師、學生、管理者3個部分,包含用戶的個人信息、實驗進度和教學通知等資料。學生在用戶模塊向老師提交實驗作業(yè),教師在用戶模塊通過管理者對學生的實驗進行人工操控;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不同和任務類別,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
交流模塊是一個學生、老師之間的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提出疑問或者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本平臺的其他用戶都可以參與討論;同時學生也可以寫實驗日志,發(fā)表實驗的心得體會。
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包含評價機制與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通過跟蹤學生的整個實驗進程,采集操作正確率和反應延時等反饋數(shù)據(jù),自動分析學生學習廣度、深度及響應頻率[9-10];同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tài),適度調整實驗難易度和實施進程,以與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能力相適應。操作正確率指學生在虛擬實驗中單次正確操作的有效百分比,反映了學生的能力及對知識掌握程度;反應延時指學生思考時間的長短,通常表現(xiàn)為鼠標停留時間和鼠標確認點擊的時間間隔。
評價機制采集當前教學目標和當前學生學習進展的信息,對學生技能層級及學習結果做出分數(shù)判定,對學生操作過程做出評估,從而確定實驗難易度的起點;發(fā)現(xiàn)學生已具備的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進行信息整合,最終反饋到系統(tǒng)中。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主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驗成績進行信息反饋,占虛擬實驗主導地位,并全面跟蹤學生在虛擬實驗平臺的實驗學習,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來評定學生每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并給出適合學生的學習計劃。若學生正確率達標,則進入更難的實驗項目;若學生失誤率較高, 則停留在較容易的實驗項目。
在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下,網絡虛擬實驗平臺各層次得到充分利用與實現(xiàn),各實驗模塊之間層次遞進且相互關聯(lián),如圖3所示。
圖3 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與各實驗層次的數(shù)據(jù)關聯(lián)
1)演示實驗模塊:預習單元為強制必做部分。學生必須完成所有演示實驗相關操作;系統(tǒng)將采集學生規(guī)范操作正確率,并給出正確操作過程;學生反復操作,達標后可進入基礎實驗模塊。
2)基礎實驗模塊:基礎單元為基礎核心部分。給定實驗基本原理、內容、步驟及實現(xiàn)方法,讓學生了解實驗目的和要求;分析學生實驗數(shù)據(jù)正確率和完成時間,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情況;調節(jié)機制提出改進意見和指導建議,提高學生低層次實驗技能;達標后可進入綜合實驗模塊。
3)綜合實驗模塊:應用設計單元為鞏固提高部分。學生可選興趣區(qū)域或專業(yè)區(qū)域;評價機制根據(jù)前期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學生對已學知識理解能力和應用程度;根據(jù)學生完成正確率,調節(jié)機制自動增加或減少實驗難度,或終止實驗。老師也能獲取完成情況,及時加以指導。
4)自主設計實驗模塊:能力提升單元為精英選拔部分。獨立完成或團隊實施,自主改良或設計實驗項目,學生完成后提交系統(tǒng);老師在評價系統(tǒng)中,根據(jù)該設計難易系數(shù)和完成情況,給出指導或改進意見,以便學生完善該實驗項目。學生在該模塊中獲得分數(shù)超過優(yōu)秀指標后,系統(tǒng)自動將學生資料發(fā)送到競賽后備人才庫中。
在上述4個模塊中, 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制定的學習計劃是依靠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到。學生可以選擇加深學習任務,也可以對本難度實驗中未掌握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教師則結合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的數(shù)據(jù)和學生的興趣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將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讓學生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網絡虛擬實驗平臺的實施得到了學校廣大師生的大力支持,進入虛擬實驗平臺的學生逐年增多,尤其以本科二三年級學生為主,在虛擬實驗平臺的實驗過程中,綜合創(chuàng)新實驗能力得到了提高。部分學生進入了電子設計競賽團隊,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挑戰(zhàn)杯”等賽事中,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全國二等獎2項,重慶市級獎勵10余項。
基于自適應調節(jié)機制的網絡虛擬實驗平臺,不僅營造了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親自進行實驗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和自主設計能力;而且通過采集當前學生學習進展的信息,對學生技能層級及學習結果做出專業(yè)評估;同時也能讓老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實時加以指導,大大增強教學互通性;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創(chuàng)新能力,為專業(yè)理論奠定堅實基礎,切合了網絡共享精神,為高校實驗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1]杜一寧.虛擬實驗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在教學中的意義[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29(4):390-393.
[2] 鄧紅,周寶玲.MOOC對我國當代高等教育變革與發(fā)展的啟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6(2):7-11.
[3] 楊雪,莊澤林,吳泊曉.學生在虛擬和真實實驗中的心理差距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2(7):118-121.
[4] 李偉光,許蘇宜,蔡永紅,等.虛擬實驗及其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31(4):79-81.
[5] 管雪梅,戴天虹,王鐵濱.高校虛擬實驗平臺的設計及教學應用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5,31(1):88-90.
[6] 萬桂怡,崔建軍,張振果.高校虛擬實驗平臺的設計及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386-388.
[7] 王革思,謝紅,王松武.電子電路虛擬實驗平臺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1):93-96.
[8] 張震,劉昭斌,姒茂新.利用操作系統(tǒng)虛擬化技術構建虛擬網絡實驗平臺[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9(1):57-60.
[9] 陳福彬,付曉輝.虛擬化、網絡化電工電子實驗教學平臺的構建[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5(7):38-40.
[10] 王瑞錦,周世杰,秦志光,等.基于虛擬化技術的信息安全實驗教學體系建設[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3(4):40-43.
Network Virtual Experiment Platform Based on Adaptive Adjustment Mechanism
ZHANG Li,WANG Bo,ZENG Wen,YANG Xiaohui
(CollegeofElectronicandAutomation,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Chongqing400054,China)
Thispaperintroducesthecompositionofthenetworkvirtualexperimentplatformandthedivisionofthefourlevelsofvirtualexperimentationarea,andproposesanewself-adaptiveadjustmentmechanismofnetworkvirtualexperiment.Thismechanismcannotonlycollectreal-timeinformationofthestudentsinthevirtualexperiment,butalsoevaluatetheresultsofthestudy.Itcanbebasedontheevaluationdatatoadjustdegreeofdifficulty,sothatstudentscancompletetheexperimentbetterandmastertheexperimentalknowledgeandexperimentalskills,andteacherscanalsotimelygrasptheactualsituationofthestudents.Self-adaptiveadjustmentmechanismprovidesanewresearchdirectionforthevirtualexperimentteaching.
networkplatform;virtualexperiment;self-adaptiveadjustmentmechanism
2015-09-21;修改日期: 2016-05-15
重慶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42004);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CQGJ15191C);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53114);重慶市理工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5YB10)。
張里(1979-),男,碩士,實驗師,主要從事電子信息與測試技術的研究。
TP391.9;G642.423
Adoi:10.3969/j.issn.1672-4550.2016.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