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至2015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約27.29萬億元,年均1.6萬億元。如果減去征地拆遷補(bǔ)償支出、土地出讓前期開發(fā)支出、補(bǔ)助被征地農(nóng)民支出等成本,自2003年的1799.1億元到2014年的8988億元,這12年間地方政府獲得的土地出讓純收益約為70433億元,年均5869億元??傮w來看,這12年間土地出讓純收益占到總收入的29.9%。對于土地純收益的比重問題,官方有過說法也曾提供過數(shù)據(jù)。2012年11月28日, 《人民日報》曾刊登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的署名文章《開創(chuàng)財政理論發(fā)展新局面》,文章中稱:土地出讓純收益占出讓收入不到1/3,不到地方可用財力的一成。2016年8月,王保安被開除黨籍和公職。財政部在《2014年全國土地出讓收支情況》曾推算,此類成本性開支大約占土地出讓收入的八成左右。如2014年,扣除成本性支出后,當(dāng)年形成的土地出讓收益為8987.93億元,同比增長13.3%,占全國土地出讓收入20.9%。據(jù)此計算,2014年我國地方財政收入為75860億元,土地出讓純收益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約為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