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宇
“超級對撞機”之爭近期成為國內科學界乃至輿論場一個熱門話題,海外華人科學界對此也頗多關注?!俺墝ψ矙C”是物理學一重要分支—高能物理研究中一個強大的實驗工具。筆者完全從一個受過一定科研訓練的“局外人”角度,來表達一下我這個旁觀者的態(tài)度。
首先,應對參與這一爭論的各位科學家表示敬意,無論建與不建,真理越辯越明。幾位科學家追求真理、愛國敬業(yè)的態(tài)度值得欽佩。尤其是已93歲高齡的楊振寧先生,雖早已功成名就,卻仍能在中國“不差錢”的大環(huán)境,為中國的基礎研究,更為了國計民生,始終堅持己見,敢于發(fā)聲。將關乎數百億國家投資的議題置于整個社會的關注與監(jiān)督下,可謂之勇。
其實正如楊先生所說,其真正反對的不是高能物理的發(fā)展,而是中國現在是否適合耗巨資去在一個物理學的二級分科中用一個猜想來證明另一個猜想。這進一步體現了其立足點并不僅限于高能物理,而是中國整個物理學的發(fā)展。畢竟在目前中國基礎研究經費尚不寬裕的情況下,在一個小方向投入巨資必然會影響其他領域的資金支持。因此,普通大眾在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這場爭論獨立思考甚至發(fā)表觀點時,不應該陷入某個具體學科、學派,甚至某個爭論者的觀點而錙銖必較,更不應該借題發(fā)揮,對其中的參與者含沙射影。
其次,幾位科學家通過此次論爭無意中向大眾傳遞了科學精神的精髓,即理性、嚴謹,用事實說話,以數據論證,其出發(fā)點更是基于對國家科學發(fā)展戰(zhàn)略的關切與希望。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為止這場辯論仍然停留在數位高水平科學家發(fā)聲,眾多專業(yè)人士分析,大眾關切卻不盲目參與宣泄情緒的階段,這無疑給目前國內喧囂暴躁、物欲橫流,人性輕浮的輿論場帶來清風陣陣。中國亟須如此理性、克制、高水平的辯論,如撥云霧而見青天,大眾從中可以得到一定的科普教育,或許更會進一步思考中國崛起中“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辯證關系。
第三,我們亦可以進一步還原此次辯論的出發(fā)點,跟之前幾家媒體所提及民生與科研哪個更重要的論題相去甚遠。仔細梳理楊振寧先生的思路邏輯,不難看出,其反對的只是花巨資建超級對撞機,而不是反對花巨資支持基礎研究。恰恰相反,目前我國的基礎研究經費在整個科研投入中的比例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民生為國之本,然而一個只關注當前,注重現實利益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民族要想對世界文明有所貢獻,就必定需要有一群人專注于仰望星空深究物之理,不在乎世俗浮名。對于他們,自由、寬松的輿論環(huán)境與充裕的科研經費支持缺一不可?!俺壖铀倨鳌敝疇幍目破找饬x不僅僅在于其向大眾呈現了高能物理中一個曾經很強大的工具,更是讓人們了解到,對于基礎研究的支持與方向選擇更應該放在一個大國的戰(zhàn)略層面進行決策。
“超級對撞機”之爭給了普通民眾一窺物理學基礎研究真面目的機會,給輿論場帶來科學精神的清風,也更加凸顯了基礎研究在整個民族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地位?!?/p>
(作者是法國SOLEIL同步輻射中心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