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后超是我國近代的大學(xué)問家,寫過《讀書法》、《治國學(xué)雜話》等文章,專門論述讀書方法和治學(xué)方法的問題。
他說:“昔人常說,好打燈謎的人,無論看什么書,看見的都是燈謎材料,會做詩詞的人,無論打開什么書,看見的都是文學(xué)句子??梢娮⒁饽囊豁?,哪一項便自然會浮凸出來。這種工作,起初做時是很難,往后就很容易了。
最初的方法,頂好是指定幾個范圍,或者作一篇文章,然后看書時,有關(guān)系的就注意,沒關(guān)系的就放過。過些日子,另換題目,把注意力換到新的方面。照這樣做得幾日,就做熟了。熟了以后,不必十分用心,隨手翻開,應(yīng)該注意之點立刻就浮凸出來。讀一遍,專提一個注意點;讀第二遍,另換一個注意點。這是最祖的方法,其實也是最好的方法。幾遍之后,就可以同時有幾個注意點,而且毫不吃力?!?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20/ydzd201609ydzd20160915-1-l.jpg" style="">
梁啟超所提倡的“注意”讀書法,對我們是很有啟發(fā)的。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書報讀了不少,可是閉起眼睛一想,腦子里竟然“空空如也”,收獲不大,有時甚至是一無所獲。讀書的時間用去了,精力也耗費了,卻沒有什么收益,這實在是不合算的事情。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細細分析一下,原來是讀書時腦子里缺
少一根“弦”兒。也就是說腦子里沒有帶什么問題,沒有明確的目的,所以書讀完了就如同過眼煙云,留不下什么印象。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梁啟超所說的“注意”二字。讀書時,你注意哪一項,哪一項便會自然地跳躍出來,映入你的眼簾,鉆進你的腦子里。讀書時圍繞著一個題目,與此有關(guān)系的就注意,沒關(guān)系的就放過。隔一段時間,再換一個題目,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新的方面來。這樣讀書就像在海灘上拾貝一樣,每次都能拾到幾枚自己需要的、漂亮的貝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