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瑪格麗特-顏
歐洲人的藥草-琉璃
上海/瑪格麗特-顏
古時候人生了病也是要吃藥的,無論歐洲還是中國,都會從植物中找到醫(yī)治的藥方(不得不說那時候中醫(yī)要強大很多。)原產(chǎn)于東地中海沿岸及小亞細亞的琉璃苣(Borage又名Starflower)便是非常有名的歐洲藥草。
琉璃苣在歐洲作為藥草已經(jīng)使用了700年,據(jù)說在中世紀的歐洲,當時修道院的后花園里,會種很多琉璃苣,不僅用于觀賞,主要是用來治療多種疾病,被認為是修道士的秘密法寶。
琉璃苣有很多藥用價值,它常用于利尿,緩和劑、鎮(zhèn)痛劑。在法國,琉璃苣還曾經(jīng)被應用于防治熱病和肺炎。更神奇的是,它能消除憂郁、予人勇氣,所以還被稱為“勇氣之泉”。歐洲士兵在上戰(zhàn)場前,總會插一支琉璃苣在酒杯里,并大聲呼喝:“我是琉璃苣,我不畏懼!”用這種方法來提高士氣。也所以琉璃苣的花語之一就是“勇氣”。
當然現(xiàn)代醫(yī)學是需要研究成分、進行科學分析的。在對琉璃苣的而研究中,科學家發(fā)現(xiàn)它的種子里含有高量的γ-亞麻酸(GLA)這只在母乳才能找到的必需脂肪酸,濃度更高達25%~30%,也是天然植物油中含GLA濃度最高的,這個成份有殺死腦癌和前列腺癌細胞的作用,也可阻礙血液細胞的生長,進而阻擋惡性瘤的擴散。所以現(xiàn)在琉璃苣還被用于抗癌的研究。藍色的琉璃苣花還被用來當做英國最大的癌癥募款活動的符號。
國外的庭院里,琉璃苣是很多人喜歡種植的草花,倒不是要抗癌,更多是為了觀賞它美麗的花兒吧,當然還用來吃!
我們園子里也種了不少琉璃苣,最開始知道琉璃苣是可以食用的時候,我有點不敢相信的,無論葉子還是花桿,整個都毛茸茸的,摸上去都刺刺的,怎么吃???斗膽撕了片葉子送到嘴里,口感也很不咋地,隱約有一絲咸味,還有淡淡的黃瓜清香,反正不喜歡吃。查了資料說是琉璃苣具有含鹽組分,可促進腎臟的活動,所以也被用于治療急性粘膜炎。而整個植物都含有的黏液被則可提取為緩和劑。揉碎了外敷在傷口上,還可以緩解疼痛。琉璃苣花有濃郁的香味,含有可以舒緩情緒,安定神經(jīng)的揮發(fā)油。的確是好東西,不喜歡吃也得好好珍惜~~
如果不怕毛茸茸的口感,新鮮的琉璃苣葉片和花可以加入色拉食用,有淡淡的黃瓜清香。或者加在菜肴上面做點綴。摘下藍色的小花飄在果汁上,頓時增添很多的浪漫。
還是無法去喜歡吃它,不過琉璃苣茶倒是可以嘗試的。
步驟:
1.采摘新鮮的琉璃苣(花和葉都可以),洗凈。小心被刺扎手~~
2.用開水沖泡
3.需要蓋上蓋子燜約十分鐘,讓味道出來,
4.適當加入蜂蜜,或者直接喝。(口感么,菜湯的清香、即使不加蜂蜜,也有淡淡的咸甜味兒。)
功效:解毒、退燒、恢復身體機能運作??傊浅=】?!
花園里種植的琉璃苣,曬干后冰箱保存,同樣的方法沖泡,味道和療效一樣很好。
歐洲人會把院子里的琉璃苣當作蔬菜,鮮葉及干葉用于燉菜及湯。沒試過,不過它含有豐富的鈣、鉀和礦物質(zhì)等,絕對是健康蔬菜。
琉璃苣為紫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Borago officinalis),株高60~100厘米。葉子肥肥大大的,非常粗糙;全株都被粗毛。花非常美,5片尖尖的藍色花瓣,下垂著腦袋,像個調(diào)皮的小喇叭,有很濃郁的香味,總是吸引蜜蜂、蝴蝶?;ò牾r藍色,有時也會變成白色或玫瑰色。圓錐形花蕊,有點奇葩的。
種植相關:
1.喜溫植物,耐高溫多雨(在上海地栽可以基本不用管理。)
2.耐干旱,不耐寒,要求不太貧瘠的土壤。
3.琉璃苣屬于一年生草本,每年春天播種。
播種注意:
1.小堅果型的種子,種皮較硬,播種前宜用溫水浸泡1~2天,每天換水,利于出苗。
2.種子厭光,播種時注意上面要覆蓋介質(zhì),厚度為2~3厘米。
3.育苗移植在3~5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后澆透水。
4.株高20厘米左右時進行1次摘心,促進分枝和開花量。
5.生長期需要適當施肥。開花后減少澆水。
6.琉璃苣還有一個好處是,它一般沒有病蟲危害,基本不用使用農(nóng)藥。(我覺得是因為它渾身毛茸茸的關系~~~)
(《花也》電子刊雜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