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煒鄧勝祥李勇(.中南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2.長沙理工大學 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屋頂光伏系統(tǒng)陣列布局研究
■ 吳煒1*鄧勝祥1,2李勇1
(1.中南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2.長沙理工大學 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采用PVsyst 6.06提供的Preze數(shù)學模型分析光伏陣列接收太陽輻射的特點,模擬計算長沙地區(qū)傾斜面上的太陽輻射量,利用逐步尋優(yōu)法確定特定時期內該地區(qū)屋頂光伏陣列接收最大太陽輻射量的最佳傾角和朝向;利用陰影原理,簡便推導屋頂南北坡面光伏陣列間距的計算方法,并分析陣列間距隨屋頂坡度和傾角的變化規(guī)律。
太陽輻射量;最佳傾角;最佳朝向;陣列間距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人居環(huán)境的要求不斷提高,清潔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太陽能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之一[1],尤其是在亞熱帶地區(qū)。德國、西班牙、美國、日本國家相繼大規(guī)模推廣了光伏并網(wǎng)發(fā)電的“光伏屋頂計劃”,我國也進行了“金太陽”“金屋頂”發(fā)電工程。隨著光伏技術不斷提升和成本下降、國家對光伏產業(yè)政策鼓勵,以及全社會對光伏發(fā)電產業(yè)認同地不斷提高,屋頂分布式光伏發(fā)電將成為一種趨勢[2]。
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設計中,選擇最佳的光伏陣列安裝傾角和陣列間距是關鍵技術之一,是影響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性能和發(fā)電效益的重要因素[3]。在很多實際情況下,光伏系統(tǒng)安裝地點及周邊環(huán)境影響使光伏陣列很難以最佳傾角和最佳方位角安裝,因此,研究光伏陣列在不同傾角和方位角表現(xiàn)出的性能非常重要[4]。在屋頂光伏系統(tǒng)選址和規(guī)劃中,會遇到有坡度屋頂,如何高效益、低成本地利用場地面積,合理利用太陽能資源,避免陰影帶來的不利影響,研究合理的光伏陣列布局對綠色建筑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PVsyst 6.06廣泛應用于指導光伏系統(tǒng)安裝設計;模擬計算不同類型光伏系統(tǒng)的發(fā)電量、發(fā)電效率、經濟效益;模擬分析光伏陣列固定方式、傾角、方位角、行距等布局參數(shù)對系統(tǒng)發(fā)電量的影響[5]。本文借助PVsyst 6.06,模擬分析長沙地區(qū)屋頂光伏系統(tǒng)在不同安裝傾角和方向角所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探討長沙地區(qū)光伏陣列布局對系統(tǒng)發(fā)電性能的影響。
1.1太陽輻射量模型
傾斜面上的太陽輻射量包括太陽直接輻射、天空散射輻射和地物表面反射3部分[6]。常用的太陽總輻射的模型有各向同性模型(如Badescu模型和Liu and Jordan模型)和各向異性模型(如Muneer模型、Reindl模型、Perez 模型、Hay 模型[7]等)。 Loutzenhiser等對多種模型進行了軟件模擬與實驗測定,研究發(fā)現(xiàn)Perez模型具有最高的準確度,其次是Muneer模型[8]。Reindl模型和Hay模型較簡單,被國內很多學者用來計算傾斜面上的太陽輻射量。本研究采用Perez模型計算太陽輻射。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9-12]:
式中,HB為傾斜面接收的直接輻射量。HD為傾斜面接收的天空散射輻射量,HD=RdHd,其中,Rd為傾斜面與水平面上散射輻射量的比值;Hd為水平面太陽散射輻射量,W/m2。HR為傾斜面接收的反射輻射量,其中,ρ為地面反射率,與地球表面的覆蓋情況有關;Hg為水平面太陽輻射總量,W/m2;β為光伏陣列安裝傾角。
HB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模型差異Rd不同,Perez模型給出的Rd計算式為:
式中,F(xiàn)1為環(huán)日亮度系數(shù);F2為水平面亮度系數(shù)(無量綱);a、b為修正系數(shù)。
1.2光伏陣列間距模型
最佳傾角和方位角確定后,光伏陣列間距是設計的重點。光伏陣列間距不同時,安裝在指定面積內的光伏陣列總面積A也會不同,當距離d過小時,光伏陣列接收太陽輻射總面積雖可以增加,但前排光伏陣列會給后排光伏陣列造成陰影遮擋,導致光伏陣列吸收太陽輻射的效率大幅降低;而d過大時,則會造成面積的浪費,減少可吸收太陽輻射的有效面積,降低發(fā)電量。確定固定式光伏陣列間距d的原則是在太陽高度角最低時的冬至日時,當?shù)卣嫣枙r9:00~15:00 6 h內,光伏陣列不產生陰影影響[13]。屋頂光伏陣列布局示意圖如圖1所示,高度h產生的影長即所求陣列間距d。
圖1 屋頂光伏陣列布局示意圖
屋頂光伏陣列間距計算式如下[13]:
式中,θ為屋頂坡度,北坡為正,南坡為負;l為組件斜面長;文獻[13]計算出不同緯度下冬至日9:00的日照間距系數(shù)i。
2.1長沙地區(qū)氣候情況分析
長沙位于湖南東北部,地域范圍為111°53′ ~114°15′E,27°51′~28°41′N,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典型的夏熱冬冷地區(qū)[14]。依據(jù)NASA近20年的長沙地區(qū)太陽總輻射資料數(shù)據(jù),長沙地區(qū)典型年全輻射和散射輻射如圖2所示。長沙年平均總輻射量約為1203 kWh/m2(約4330.7 MJ/m2)。夏季的太陽輻射非常強烈,月平均輻射強度隨著月份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趨勢,且在7月達到峰值(151.6 kWh/m2);其次8月的日照也較強烈,為138.3 kWh/m2;從7月向兩邊逐月遞減,在2月達到最低值。
圖2 長沙氣象數(shù)據(jù)
由PVsyst軟件依據(jù)NASA氣象數(shù)據(jù)分析導出的長沙地區(qū)太陽高度角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長沙地區(qū)全年太陽高度角的最大值為84°,位于夏至日(6月22日)12:00~13:00;冬至日(12 月22日)的太陽位置如圖3中實線⑦,太陽高度角最大值為35°;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正午時刻的太陽高度角均為58°,如圖3中實線④;因此,長沙全年太陽高度角隨著時間不斷變化,變化區(qū)間為0°~35°、0°~58°、0°~84°。季節(jié)變化的赤緯角、時刻變化時角和地方差異緯度這3種因素影響太陽高度角[15],由式(4)可看出,這幾種因素也是影響光伏陣列接收太陽能輻射量的關鍵。因此,掌握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guī)律十分重要,是分析傾角的依據(jù)。
2.2確定最佳傾角
2.2.1全年、夏半年和冬半年最大輻射量的最佳傾角
圖4為采用PVsyst軟件模擬的方位角為0°時長沙地區(qū)傾斜面太陽輻射量隨傾斜角β改變的變化規(guī)律(夏半年為4~9月,冬半年為10~次年3月)。計算的輻射量均忽略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作為衡量光伏系統(tǒng)發(fā)電大小的標準[16],下文同。由圖4可知,長沙地區(qū)全年、夏半年和冬半年最大輻射量的最佳傾角范圍分別為20°~30°、5°~10°和45°~50°??紤]全年接收輻射量最大來說,>40°以后隨著角度的增加,光伏陣列接收的輻射量會越來越少。安裝角度較低的情況下可獲得夏半年較大的輻射量,而冬半年恰好相反。冬半年接收的輻射量整體來說較少,整個冬半年的差值變化在25%以內。
圖4 光伏陣列傾角對年輻射量的影響
在多晶硅電池、標準型組件、通風斜屋頂?shù)臈l件下,采用PVsyst軟件分別對安裝傾角β為0°、5°、25°、50°進行模擬計算,得出每月平均日發(fā)電量,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夏季發(fā)電量較多,冬季較少,因為長沙地區(qū)夏季晴天數(shù)所占比例高且夏季太陽輻射受天氣影響較小。β為0°、5°、25°、50°的年平均日發(fā)電量分別為3.30、3.39、3.56、3.34 kWh/m2。角度不同,光伏陣列發(fā)電量在不同的月份表現(xiàn)也不同,β為5°、25°、50°時,隨著角度的增大,光伏陣列在冬季發(fā)電量多于水平光伏陣列,且年平均發(fā)電量均大于水平放置的光伏陣列。
圖5 不同安裝傾角下的每月平均日發(fā)電量
2.2.2不同傾角在不同月份的輻射量
圖6為長沙地區(qū)方位角為 0°且傾斜角度分別為 0°、25°、45°、60°和75°時,單位面積光伏陣列在一年中各月所能接收到的輻射量曲線圖。由圖6可知,傾角對夏半年月平均輻射有較大的影響,而對冬半年的影響較小,這是因為夏天的日照時間比冬天長。同時,低于45°的曲線呈先升后降變化趨勢,0°、25°光伏陣列在夏季7月發(fā)電量最高;高于45°的曲線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60°、75°光伏陣列在夏季6月份發(fā)電量最低。根據(jù)圖3可知,夏季太陽高度角在接近84°區(qū)間內變化,低角度的安裝傾角與太陽入射光線更接近垂直,能更好地利用夏季輻射,發(fā)電量比較明顯。而冬季太陽高度角在接近35°區(qū)間內變化,因此高角度的安裝傾角與太陽光線垂直,能夠更有效利用冬季太陽輻射。
圖6 光伏陣列傾角對月平均輻射量的影響
圖7為每月最佳傾角及其相應的輻射量,最小安裝傾角(0°)出現(xiàn)在6月和7月,分別接收月平均輻射量為123.3、 154.4 kWh/m2;最大安裝傾角(60°)出現(xiàn)在12月,接收輻射量為117.8 kWh/m2。如果按照月最佳傾角安裝光伏陣列,年平均輻射量為1370.5 kWh/m2。
圖7 每月最佳傾角及對應輻射量
2.2.3確定最佳方位角
全年、夏半年和冬半年在最佳傾角時,不同方位角的光伏陣列所能接收的太陽輻射量如圖8所示。由圖8可知,當傾角固定時,光伏陣列在方位角為0°時接收的總輻射量最大,表明光伏陣列朝正南(北半球)方向時能獲得最大發(fā)電量;當光伏陣列方位角從0°向東或向西增加到90°時,接收的總輻射量逐漸減少,90°時達到最少;而夏半年輻射量隨著方位角的變化,輻射量幾乎不變,表明長沙地區(qū)夏半年時光伏陣列朝向對太陽輻射接收影響不大,這是因為光伏陣列傾角較低??傮w而言,方位角在±30°以內,輻射量受方位角的影響較小。因此,光伏陣列安裝若無法朝向正南方時,只要方位角在±30°以內,也能獲得較大發(fā)電量。
圖8 不同方位角傾斜面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
2.3確定最小允許間距
以長沙某菜市場屋頂為例,緯度φ=28°,光伏陣列斜面長l=2 m,按式(7)計算不同傾角、不同坡度的陣列最小間距,計算結果見表1。隨著光伏陣列傾角的增大,陣列間距不斷增大;且光伏陣列傾角一定時,間距d隨著南面地勢(坡度由負變正)的增大而增大;當南坡坡度等于陣列傾角時,d 為0;當南坡坡度大于陣列傾角時,d出現(xiàn)負值,此時應增大陣列傾角或適當抬高陣列前端使其達到最佳傾角[17]。因此,在確定的屋頂面積上,南坡屋頂可布置較多太陽能光伏子陣列。
表1 不同坡度、不同傾角陣列的最小間距(單位:m)
1)全年負荷均衡分布的固定式屋頂光伏系統(tǒng),其年平均最佳傾角為20°~30°;>40°為不利的布置角度。而全年負荷不均衡的光伏系統(tǒng),應按照高峰負荷情況考慮,若高峰負荷在夏季,則最佳傾角為5°~10°;若高峰負荷在冬季,則最佳傾角為45°~50°。
2)月平均最佳傾角隨月份增加呈先小后大的趨勢,最小值0°出現(xiàn)在6月和7月,最大值60°出現(xiàn)在12月。
3)正南朝向是全年發(fā)電量的最有利朝向,在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可接受方位角在±30°以內對接收輻射量的影響。
4)正南朝向的屋頂坡度等于光伏陣列傾角時,安裝最多太陽能光伏子陣列,即接收太陽能輻射面積最大。
[1] Hussein H M S, Ahmad G E, El-Ghetany H 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at different tilt angles and orientations[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4, 45(15-16): 2441-2452.
[2] 蔣瑤, 肖志剛. 屋頂光伏陣列優(yōu)化研究[J].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3, 28(5): 23-25.
[3] 葉任時, 劉海波, 李德,等. 光伏組件傾角和陣列間距的多因素綜合計算方法[J]. 人民長江, 2015, 46(5): 39-42.
[4] 方慶山, 謝義. 基于PVSYST的光伏系統(tǒng)設計仿真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4, 13(05): 8-11
[5] 楊剛, 陳鳴, 陳卓武. 固定式光伏陣列最佳傾角的CAD[J].中山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8, (S2): 165-169.
[6] 王麗娟, 王吉生.不同安裝方式太陽電池板傾斜面上輻射分析計算[J].太陽能, 2010, (6): 20-21
[7] 朱丹丹, 燕達.太陽能板放置最佳傾角研究[J]. 建筑科學, 2012, (S2): 277-281.
[8] 孫雨林, 張志昆, 陳定藝. 福建省太陽輻射接受面最佳方位角及傾角的計算[J]. 福建建筑, 2013, (12): 96-99.
[9] Amit Kumar Yadav, S.S. Chandel. Tilt angle optimization to maximize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A review[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3, 23 (23): 503-513.
[10] 黃小春. 考慮立面遮擋的太陽福射計算系統(tǒng)[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學, 2014.
[11] 周芳, 胡明輔, 周國平.鉛垂面上太陽輻射計算方法探討[J]. 建筑節(jié)能, 2007, 35(5): 55-59.
[12] Benghanem M. Optimization of tilt angle for solar panel: Case study for Madinah, Saudi Arabia [J]. Applied Energy , 2011, 88(4): 1427-1433.
[13] 周長友, 楊智勇, 楊勝銘. 北坡場地光伏電站陣列間距設計[J]. 華電技術, 2013, 35(6): 14-17.
[14] 劉望保. 長沙市太陽能及地源熱能利用研究[D]. 長沙: 湖南大學, 2014.
[15] 魏子東, 霍小平, 賀生云, 等. 固定式光伏最佳水平傾角及朝向的模擬分析——以寧夏銀川地區(qū)為例[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 2012,44(5): 700-706.
[16] 趙森輝. 武漢地區(qū) BIPV 氣候適應性策略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2010.
[17] 陳維, 沈輝, 劉勇. BIPV中光伏陣列朝向和傾角對性能影響理論研究[J]. 太陽能學報, 2009, 30(2): 206-210.
2015-11-25
吳煒(1990—),女,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太陽能資源評估,光伏發(fā)電、熱工過程檢測與智能控制,計算仿真與優(yōu)化方面的研究。4230904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