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雯
0 1 |選橋址|
選橋址遵循幾個原則:1.道路順暢;2.橋址兩岸有堅固巖石,或至少一邊有堅固巖石供砌筑橋臺用;3.選擇河床較窄的地方,減少橋拱跨度,減少工程量。
建橋董事請地理先生測定橋臺朝向,請擇日先生選取架馬、上梁等黃道吉日,并將擇日吉課送給主墨工匠鑒定是否可用。動工之前,需備辦齋供一筳,進行祭河儀式,殺豬公、羊等,牲血隨河而去,溪水越紅越吉利。主墨師傅念吉祥話祭祀龍王、山神等。
部分大木作常用工具。除此之外,廊橋營造還需專用工具,如蕩錘,用于五節(jié)苗上牛頭的安裝過程,以巨力撞擊木 ? ? ? 質牛頭以便讓五節(jié)苗榫頭穿入牛頭。
0 2 |砌橋臺|
橋臺采用條石、塊石或大卵石干砌,橋臺的中心位置、起拱高度及橋面板高度,由石匠、主墨木匠及建橋董事商定,考慮最高洪水位,要用好石料,并與河流常年水位保持一定距離,防止流水沖擊及浸濕。
0 3 |置辦喜梁|
木拱廊橋營造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開端,儀式與過程如后文所述。
04 |架天門車和水架柱|
兩者負責主體結構的吊裝,為建造木拱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兩件輔助工具。水架柱支撐三節(jié)苗、五節(jié)苗等所有上架木料,又可供木工上下走動;天門車用木制成絞車狀,類似現代的吊動設備卷揚機,通過轉動圓木上的繩索來供苗木上下和起吊安裝。
伐喜梁
木拱廊橋工序中重要的一個開端。在砌橋墩后,廊橋即將開始木工作業(yè),選擇一棵上好的杉木作為日后橋上廊屋的大梁,董事、木工繩墨和村落中有威望的好命人一并,在擇日先生定好的時間上山伐木。
0 1 |祭山神|
在山林中伐木,動靜很大,喜梁意義重大,不容閃失,先得祭拜下山神,求得諒解和祝福,才能開始動工。
喜梁的選擇標準是,在建木拱廊橋本地,選擇一棵樹齡在二三十年以上的杉木,必須位于一簇杉木叢中,寓意家族興旺,獨苗不可采用。伐木前,用紅布和紅繩裹住喜梁“家族”,表示這些樹木不能砍伐。隨后董事們開始分香,逐一祭拜山神,并口念吉祥。
0 2 |砍樹|
吉時已到,鞭炮響起,繩墨揚起斧子砍在喜梁上,每一斧頭都要大聲誦念吉祥,眾人齊聲附和“好啊”,隨后由木匠師傅用電鋸鋸下杉木,必須倒向山里,下墊上圓木,大梁不可著地。繩墨拿出魯班尺,測算大梁長度,砍下多余部分,留下樹尾日后掛在梁木上。
0 3 |搬運|
董事在喜梁上包上紅布和紅繩,鞭炮聲相送,4位木匠工人口念節(jié)奏,協調前后腳程,整個過程喜梁不能觸地。
0 4 |修整|
把喜梁請下車,放在“馬腿”上,趁濕木去皮,用墨斗測算直線比例,根據實際尺寸需求用斧頭刨去多余部分。從喜梁上刨下來的樹皮,不能隨意丟棄,需要扔進木拱廊橋所跨的河水中,以期求得河神的祝福。
榫卯結構:古代工匠常用的連接手藝,即兩構件上采用一種凹凸處理的接合方式,類似現代機械構件的“公母配合”。榫,也稱榫頭,把構件的端首加工成棱柱,一般為四棱柱。卯,也稱卯口或卯眼,是在構件上鑿方形的眼,眼的三維尺寸與棱柱相符。
木拱廊橋(梅崇橋)透視圖圖片來源于《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苗:閩浙木拱廊橋營造中,習慣將作為木拱“緯”的構件稱為“苗”,多采用杉木。在三節(jié)苗及五節(jié)苗系統中,中間一根木頭在橋拱中處于水平放置狀態(tài),為平苗;在橋拱中處于堆成斜放狀態(tài)的,為斜苗。
牛頭:編木結構中的“經”,固定木拱“緯”的構件,多為雜木或松木。
墊苗木:固定三節(jié)苗斜苗底部分構件,是整個木拱中受力最大的構件,有時則用墊苗石,是牛頭的變種。
燕尾榫:被譽為“萬榫之母”,是線與面的直角相接,為防止受外力作用脫開,榫頭做成梯形狀似燕尾,故而得名。
0 5 |造架拱|
——整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的核心
上三節(jié)苗斜苗——根據橋面的寬度,取7至11根山南向陽的老杉木作為縱梁。一頭制成鴨母嘴,頂住位于石橋墩上的橫墊木;另一頭制成直榫,連接方形橫梁牛頭上,組成一副三節(jié)苗斜苗。另一側也如此操作。
圖片來源于《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架設合龍——選好吉日,于兩副斜苗之間,用同樣數量的平苗,以燕尾榫方式由上向下打入牛頭橫梁。拱架高度需不斷通過打入木楔上下調整,兩邊要保證絕對等高。至此,兩副斜苗和平苗構成一副八字拱結構,可以脫離對腳手架的依賴。
在安放三節(jié)苗平苗中央一根大梁木時,需要舉行上“苗梁”儀式。梁木砍伐儀式同喜梁。上梁時舉行祭梁儀式,主墨師傅將精心挑選加工的圓木放置梁中間,并貼上大紅紙寫成的“上梁大吉”梁批。期間,主墨師傅唱詩文,旁人附和。
立將軍柱——為橋臺卡口的三節(jié)苗墊苗木兩端的立柱,是木拱橋中最重要的柱子。在兩根將軍柱間置橫梁,其上橫梁后置放橋板苗。將軍柱前與三節(jié)苗斜苗形成夾角,為之后五節(jié)苗系統的鋪設做鋪墊。
上五節(jié)苗——以三節(jié)苗為支撐,通過穿插別壓構建五節(jié)苗,斜苗、小牛頭、橫梁和平苗的連接方式和三節(jié)苗一樣。完成后的五節(jié)苗,與三節(jié)苗編織一起,相互咬合,形成完整拱架,共同承受傳遞橋梁向下的重力。
上剪刀苗及蚱蜢腿——其架設目的是為了加固橋主體的整體性與穩(wěn)定性,一般于五節(jié)苗和橋板苗間的空間架設。剪刀苗為一組或兩組,視橋的跨度而定。蚱蜢腿主要支撐橋板苗,減小其跨度。
鋪設橋板苗——橋板苗為控制橋面坡度的構件,其組數一般與三節(jié)苗組數相同。施工時,將橋板苗一端架設在五節(jié)苗上牛頭處,一端架設在畫眉梁上。在橋板苗上鋪設橋板即成橋面,橋面有木板橋面、磚鋪橋面、石鋪橋面、磚石橋面。
0 6 |架橋屋|
橋屋多四柱九檁穿斗式結構,這樣一個構架稱為一奉。奉與奉間同縱向的正棟、桁條等連接一起,形成廊屋整體梁柱結構。橋屋內側板加工多樣,如全封閉式、半封閉式、柵欄式等。橋屋頂上覆蓋青瓦,便于排水。做好神龕,橋則基本完工。
0 7 |上喜梁儀式與取幣賞眾|
架橋屋過程中,有上“喜梁”儀式。除了師傅念的詩文有差異外,其儀式與上苗梁儀式相似。喜梁往上抬時,要平穩(wěn),放入已備好的卯口,用法錘輕敲。上梁后,有木匠上梁取懸掛于喜梁上的紅布袋銅幣,主墨再分賞給眾人。至此,上梁儀式完成代表廊橋即將竣工。
08 |踏橋開走|
橋建好后,橋董事、緣首選村中兩名三代同堂、夫妻雙全,且有名望,家庭富裕的男性長者開走,并講吉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