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錚
(遼寧廣播電視臺 遼寧 沈陽 110300)
明星版話劇《雷雨》的舞臺節(jié)奏研究
顏 錚
(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 沈陽 110300)
【摘 要】川劇藝術家周慕蓮曾說:“表演能不能感動觀眾,不在于演員在臺上拼死拼活,而在于演員的表演是否恰到好處?!边@說明只有有效把握住整個舞臺的節(jié)奏,表演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觀眾才能對表演“念念不忘”。文章簡單表述了話劇舞臺表演中的節(jié)奏,包括語言節(jié)奏、肢體節(jié)奏及全劇節(jié)奏,并以明星版話劇《雷雨》為例,深入研究了如何正確把握舞臺節(jié)奏,以為戲劇舞臺表演提供若干建議。
【關鍵詞】話??;雷雨;舞臺節(jié)奏
《禮記·樂記》中有記載:“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jié)奏,聲之飾也?!币馑际牵骸耙魳?,是人心所動之結果;聲音,是音樂的形象;文采節(jié)奏,是為裝飾聲音。”[1]由此可見,對于一部戲劇來說,節(jié)奏是必不可少的。
節(jié)奏,即音樂中所出現的具有強弱或長短規(guī)律的現象。節(jié)奏有強烈的時間感,體現了音響節(jié)拍的變化及重復。不管是生活還是藝術,節(jié)奏都存在于其中,戲劇也不例外。舞臺節(jié)奏是在空間次序及時間流動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有規(guī)律的運動。舞臺節(jié)奏集生命律動及藝術動作于一體,使戲劇各環(huán)節(jié)連接流暢,整部戲劇具有很強的韻律感。話劇表演中的舞臺節(jié)奏主要包括內部節(jié)奏、外部節(jié)奏及全劇節(jié)奏,內部及外部節(jié)奏主要通過語言和肢體來體現。
第一,語言節(jié)奏。語言在話劇舞臺表演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語言是體現角色心理活動的主要方式。在排演的過程中,演員的語言節(jié)奏體現了角色的性格和內心情感,角色的臺詞、獨白無不是詮釋角色的重要方式,臺詞節(jié)奏的快慢、獨白情感的表現都是在刻畫角色形象,使得整部劇更具感染力。語言節(jié)奏還受文字節(jié)奏的影響,通過語調及聲音的變化可改變語言的節(jié)奏,從而展現舞臺節(jié)奏。
第二,肢體節(jié)奏。肢體節(jié)奏是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肢體動作,表演動作是輔助演員進行表達的重要方式,包括心理動作、形體動作、聲音動作等。在話劇表演中,肢體節(jié)奏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掌握好肢體節(jié)奏才能使角色塑造得更立體,使角色形象更加富有內涵,同時能更好地表現出角色的內心及態(tài)度,加強戲劇的感染力。
第三,全劇節(jié)奏。全劇節(jié)奏是指整個劇本的貫穿動作及潛臺詞的整體節(jié)奏。舞臺節(jié)奏決定了整部劇的基調,戲劇的舞臺節(jié)奏主要體現于整個情節(jié)的起伏及情緒的張弛之中。在排演時,不管是演員還是導演,都要注意把握好舞臺時間及空間,并處理好各角色的情感變化,同時結合整個劇情的節(jié)奏,體現各角色的神韻。
就導演角度而言,只有正確把握舞臺節(jié)奏,才能更好地為舞臺服務,表現戲劇所要體現的深刻內涵。
(一)正確把握劇情矛盾
《雷雨》的最經典之處在于集中體現了各類矛盾,包括階級矛盾、情感矛盾、倫理道德矛盾及家庭矛盾等,這些矛盾借由四幕場景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若矛盾只是單純地一個接一個地表現,則無法達到預期的舞臺劇效果,只有正確把握矛盾,做到張馳有度,才能突出矛盾,從而推動劇情的發(fā)展。
明星版話劇《雷雨》給予觀眾一種震撼,使觀眾能跟隨劇情一步步向前走,在觀看結束后仍意猶未盡。就導演角度而言,明星版話劇《雷雨》充分尊重原著,同時正確把握了劇情中的各個矛盾,并進行了合理安排,在每個矛盾出現前都會適當地加入舒緩的情節(jié),迅速吸引觀眾的注意。如在體現周樸園逼繁漪喝藥這一矛盾之前,導演安排了一個溫馨場面——母子談心,接著周萍入場,整個舞臺的氣氛便開始緊張起來,節(jié)奏也逐漸加快,這就為繁漪被逼喝藥的悲涼作了很好的鋪墊,整部劇張馳有度,使觀眾能迅速抓到重點。
常言道:“看一出節(jié)奏紊亂的戲,好比聽一個口吃講故事,世上沒有比這更不愉快的事?!毕喾?,看一出節(jié)奏明快的戲,則可以讓人獲得享受,感受到震撼,就如明星版話劇《雷雨》。它在前人的基礎上更好地處理了人物及事件間的矛盾,既不過分突出階級矛盾,也不留下倫理道德矛盾,使整個話劇更貼近實際生活,加強了真實感和節(jié)奏感。由此可見,對于話劇舞臺節(jié)奏的把握,首先要正確把握劇情的矛盾,一定要尊重原著,同時結合實際的時代背景,而不能依照個人的喜好隨意處理。
(二)正確處理人物行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哪里有生活,哪有就有動作;哪里有動作,哪里就有活動;哪里有活動,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也就有節(jié)奏?!盵2]每個人的行動都會有節(jié)奏,就連人類最普通的活動,如吃飯、喝水、走路等也如此。同樣,舞臺劇中的每個人物也都有其特定的節(jié)奏。
因時代需求不同,每個時期的舞臺劇《雷雨》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此外,由于演員所處的年代不同,表演節(jié)奏也有所不同,從而給不同時期的《雷雨》打下了各時代的烙印。身為導演,應深入挖掘演員的節(jié)奏特征,結合場景需求以融合演員的節(jié)奏,將其融入整個舞臺劇之中。排演粵劇《李香君》的阿甲曾說:“人多的場子,一兩個人很熱鬧,其他人卻冷冷清清的還不成,又要大家有反應,需要每個人都為自己的行動找到目的?!盵3]因此,在排演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主角的行動,還要使在場主要人員的行動與主演保持相同的節(jié)奏。
明星版話劇《雷雨》的主要演員大多是國家一級演員,經驗豐富且表演素質較高,但也正是這個原因,每個演員都有特殊的習慣性節(jié)奏,需要花費很多功夫來進行節(jié)奏配合的處理。如周樸園接見魯大海這一場景,場面豐富,人物眾多,如內心復雜的周老爺、對父親唯命是從但對工人卻非常兇惡的周萍、天真而富有正義感的魯大海以及懦弱的魯侍萍,要使這一復雜的場面看起來自然、和諧,就需要各演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倘若某個演員太過積極地表現自身,就會導致整個場面失衡,而若某個演員在處理自身行動時表現得相對消極,則又會導致自身角色的內心情感無法充分表達出來。明星版話劇《雷雨》則很好地處理了這一場面,使得畫面豐滿、人物各具特色,其將周樸園設定為場面主導,在把握自身節(jié)奏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了極度復雜的內心情感,再配合魯大海的魯莽、周萍的幫襯,使得整個場面立即豐富起來,魯侍萍的“你是萍......憑什么打我的兒子。”這一句的節(jié)奏是最難把握的,若把握不好會導致整部話劇的節(jié)奏及氣氛被破壞,進而使得話劇的效果較差。
(三)充分體現人物情感
舞臺劇節(jié)奏的產生主要來源于人物情感的體現,《雷雨》這么多年以來一直被人們奉為經典話劇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對于人物情感的刻畫非常細膩,明星版話劇《雷雨》則在前人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進步。
《雷雨》首拍于建國初期,為與時代要求相符,當時的《雷雨》重點突出了階級矛盾,主要表現工人階級及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對于其他矛盾只是有所提及,并未側重刻畫。為此,演員在表演時將側重點放在了表現人物的某一個特征上,如將周樸園刻畫成惡霸形象,因倫理道德問題因素的影響,一并將繁漪和周萍設定為主要角色。新時期的明星版話劇《雷雨》在經導演慎重考慮之后將劇情主角設定為繁漪,因劇中一切矛盾都來源于繁漪,針對周樸園也進行了改善處理,將其形象刻畫得更加真實,讓觀眾看到了劇中尖銳的階級矛盾,同時也感受到了人物復雜的內心情感。明星版話劇《雷雨》側重刻畫人物情感,這與原著中豐富的情感線索相符。
在劇中,魯貴始終保持著一個旁觀者的角色,不管是其發(fā)現周萍與四鳳的情感,還是對周萍與繁漪奸情的闡述,同時他又是整個事件的串聯者,劇中各種矛盾因魯貴與魯侍萍的婚姻而聯系在了一起,整部劇的高潮部分在于周樸園與魯侍萍的再次相遇,這使得整部劇迅速飽滿起來。由此可見,整部話劇的節(jié)奏都是源于人物的情感矛盾而體現出來的。因此,在編排時導演務必要了解并掌握劇中各個人物的內心情感,并將其充分體現出來,更好地掌握整部舞臺劇的節(jié)奏。
(四)注意舞臺節(jié)奏及氣氛的影響
舞臺劇會根據劇情所需營造相應的舞臺氛圍,而舞臺氣氛與舞臺節(jié)奏的聯系非常緊密。每一出舞臺劇都是生活的一個縮影,為此,舞臺氣氛必須與劇本當下的生活氣氛相符,從而體現出劇本當時的時代背景。
相比之前的話劇《雷雨》,明星版話劇《雷雨》的技術及道具都有很大的改善,舞臺氣氛的營造及渲染也恰到好處。整部話劇的外部環(huán)境都是通過燈光的明暗來體現,同時劇情氛圍利用追光、明暗度及音效來營造。正是這種恰到好處的舞臺氣氛,再加上劇情的發(fā)展,觀眾才能身臨其境,體會其深刻內涵。
從導演角度來說,要想達到這種良好的舞臺效果,就必須整體把握整部話劇,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原著,并緊跟時代發(fā)展,深入挖掘劇本中的深層內涵。不管是時代技術還是舞臺技術,明星版話劇《雷雨》都讓觀眾感受到了一種震撼。整部話劇不但表現出了當時的階級矛盾,還展現出了時代背景下的倫理道德矛盾,使整個劇情跌宕起伏。在人物行動方面,利用臺詞的停頓、音調的輕重變化、語速的快慢等使得情節(jié)及矛盾更加突出,推動了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觀眾能隨著舞臺節(jié)奏走入劇情之中。此外,此劇緊系故事的各類情感糾葛,充分表現了每個角色的內心情感,如周樸園雖冷酷無情但仍帶溫存,人物情感更加真實,貼近實際生活,使得整部話劇豐富而又飽滿。由于時代及科技的發(fā)展,舞臺效果營造得非常好,配合劇情的發(fā)展,觀眾不再僅處于觀賞角度,而是能感同身受地去思考、體會,從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體驗。
話劇舞臺表演是一個綜合性的有機整體,舞臺節(jié)奏是整個表演的神經中樞,控制著整個表演的進程以及各環(huán)節(jié)的相互銜接,是戲劇表演行為的靈魂。因此,導演必須把握好舞臺節(jié)奏,注意深入研究各角色的情感及性格,同時注意整個舞臺效果,為演員塑造出生動、立體的角色提供科學、合理的意見,從而加強話劇的舞臺表演效果,讓更多的人接受、認可并支持舞臺劇。
參考文獻:
[1]崔志杰.戲劇舞臺表演中對節(jié)奏的巧妙把握[J].大舞臺,2013,(02):5-6.
[2]李松.淺談《雷雨》舞臺節(jié)奏的把握[J].理論界,2012,(05):107-108.
[3]張仁書.導演的舞臺節(jié)奏處理[J].中國戲劇,2011,(08):56-57.
中圖分類號:J8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14-02
作者簡介:
顏錚(1982-),男,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本科,遼寧廣播電視臺,三級導演,研究方向:傳媒業(yè)態(tài)研究、電視節(jié)目研究、傳媒品牌營銷、影視戲劇導演創(chuàng)作。